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毛蟲的結果 展開

毛蟲

鱗翅目蟲科動物

毛蟲是鱗翅目(Lepidoptera)昆蟲(蝶、蛾)的幼蟲。體圓柱形,分13節,有3對胸足和數對腹足。頭兩側各有6眼,觸角短,齶強壯,糞便帶毒。常見的毛蟲多數為蝶或蛾的幼蟲。

物種簡介


毛蟲
毛蟲
鱗翅目(Lepidoptera)昆蟲(蝶、蛾)的幼蟲。體圓柱形,分13節,有3對胸足和數對腹足。頭兩側各有6眼,觸角短,齶強壯。有些毛蟲另有俗名,如尺蠖、蠶和大軍蟲(一星黏蟲的幼蟲)等。蠋型幼體亦見於其他類昆蟲,如長翅目(Mec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亦稱“毛毛蟲”。體上多毛的鱗翅目昆蟲幼蟲,如松毛蟲、桑毛蟲等。有些毛蟲(如桑毛蟲等)體上的毒毛,可引起人類皮炎。由桑毛蟲的毒毛引起的皮炎,叫“桑毛蟲皮炎”。
特點
常見的毛蟲多數為蝶或蛾的幼蟲。這些幼蟲動作緩慢、身體柔軟而且營養豐富。為了確保後代得以繁衍,很多昆蟲總是以驚人的數量進行生育,幼蟲也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
多數幼蟲是沒有防禦能力的,但對於敵害,它們有很多逃避的方法。雖然毛蟲的身體是軟軟的,但它們像其他昆蟲一樣也有外骨骼。毛蟲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它們靠著天生利齒大嚼蔬菜和樹葉。
擬態
即使是昆蟲學家魯諾·克蘭佩特也需要仔細觀察才能識破毛蟲的驚人偽裝。因為毛蟲面臨的敵人數不勝數,它柔軟多汁,是許多動物渴望的美餐,這也正是毛蟲成為偽裝高手的原因。
如果偽裝成位於食物鏈底層像鳥糞一樣的東西,它絕對可以躲過許多災難。鳥糞毛蟲通過將自己偽裝成鳥糞來避免成為捕食者的美餐。
毛蟲能夠排名第七位,原因就在於它可以巧妙躲過各種危機,避免成為其他動物的美餐。一些毛蟲擅長偷竊,它們從植物中竊取毒素,從而擁有了致命的毒刺。情況危急時,毛蟲會做出兇惡無比的假像以阻止敵人攻擊。不管怎樣,即使鳥類非常飢餓,它們也不敢輕易地招惹這些像小蛇一樣的毛蟲。
特種:吃肉的毛蟲
但是,地球上最可怕的毛蟲生活在夏威夷。它們不再是獵物,相反卻成了狡猾的殺手。它們是世界上惟一吃肉的毛蟲。它們藉助天衣無縫的偽裝由獵物搖身變成了獵手。令人驚異的是偽裝竟然為殺手行兇提供了幌子。一隻空中毛蟲在執行秘密行動時偽裝得非常好。它的雷達信號捕捉的是小鳥,不是飛機,因此它才可以輕而易舉地重創攻擊目標。

主要危害


毛蟲是我國森林的主要害蟲。
我國松毛蟲有28種,但其中為害嚴重的為馬尾松毛蟲、油松毛蟲、赤松毛蟲、雲南松毛蟲、落葉松毛蟲。松毛蟲在我國分佈範圍較為廣泛,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起西藏、新疆、東達沿海和舟山、台灣。每年松毛蟲造成的危害面積約4000萬畝,損失林木生長量約300萬立方米。

分佈範圍


學名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鱗翅目,枯葉蛾科。別名松毛蟲。分佈在河南、陝西、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雲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等地。
屬鱗翅目、枯葉蛾科。分佈於我國秦嶺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為害馬尾松,亦為害黑松、濕地松火炬松

形態特徵


毛蟲
毛蟲
成蟲體長20一35mm,雌蛾翅展48—80mm;雄蛾38—62mm,體色有黃褐、灰褐、棕褐、茶褐色等多種,體色變化較大。前翅上有深褐色橫線4—5條,中室端具白點1個,亞端線由8—9個近新月形黑褐色斑組成,靠臀角處斜列3個斑點。雄蛾色較深,前翅橫線色深且明顯,中室端白斑明顯,觸角羽狀。雌蛾大於雄蛾,色略淺,觸角短彬齒狀,腹部較雄粗狀。卵長1.4mm左右,橢圓形,初粉紅色,近孵化時變成深紫色,成串或成堆產在松針上。末齡幼蟲體長40一80mm,體色有棕紅色、棕黑色兩種,頭黃褐色,中胸、后胸背面簇生藍黑
色毒毛帶,兩帶間叢生有黃白色毛,腹部各節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狀毛,先端具齒狀凸起,體側生有白色長毛,並具1條縱貫身體的縱帶,縱帶上從中胸至第8腹節氣門上方各具l白斑,體背中央為銀白或金黃至黑褐色。蛹長20一27mm,栗褐色或暗紅褐色,節間具黃絨毛,腹末有細長的臀棘,末端呈鉤狀捲曲。繭長橢圓形,灰白色至污褐色。表面有毒毛。
體長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體灰白、黃褐或灰褐色,前翅有3-4條不顯著的波狀橫紋,近外緣有9個黑斑,翅中央有1個白點。(卵)近圓形,長1.5毫米,粉紅色。(幼蟲)體色有黑白與紅黃兩型;胸部背面有2叢深藍色毒毛,腹部各節背面有藍黑色片狀毛,體側有白色長毛;各齡頭寬體長見表。(蛹)長20-35毫米,暗褐色,節間有黃絨毛。繭灰白色,後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生活習性


毛蟲
毛蟲
河南年生2代,長江流域、安徽2—3代,廣東、廣西、福建南部3—4代,海南4—5代,以3—4齡幼蟲在樹皮縫或針葉叢中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蟲上樹活動,4月中、下旬開始結繭化蛹,5月上旬進入化蛹盛期,成蟲於5月羽化,成蟲壽命5—9天。第1代幼蟲於6月上旬出現,2代於8月上旬、3代幼蟲於9月下旬出現,其中2代部分幼蟲在8月中旬開始滯育至1月中旬越冬,正常的2代幼蟲於9月上旬結繭化蛹,中旬羽化,產出第3代卵多於9月中旬孵化,為害至11月中旬開始越冬。成蟲有趨光性,多在夜間交尾產卵。每雌產卵數十至數百粒,卵期6一ll天,幼蟲共6齡,l一2齡群集,遇驚擾吐絲下垂,3—4齡不再吐絲,有彈跳習性,5—6齡受驚后常把頭彎向胸下部,胸部毒毛豎起。幼蟲期34—56天,以末齡幼蟲在松針叢中、樹皮下、灌木雜草上結繭化蛹,蛹期11—22天。該蟲成、幼蟲能遷移擴散為害,幼蟲常由群集趨向分散,食料缺乏時則成群向外遷移覓食。成蟲飛翔距離多在0.5—2公里。一般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或丘陵,樹齡10年左右,鬱閉度小且乾燥易大發生。
河南1年2代、廣東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蟲在針葉叢中或樹皮縫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蟲,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發生較為整齊。生活史見表。松毛蟲繁殖力強,產卵量大,卵多成塊或成串產在未曾受害的幼樹針葉上。1-2齡幼蟲有群集和受驚吐絲下垂的習性;3齡后受驚擾有彈跳現象;幼蟲一般喜食老葉。成蟲有趨光性,以20時活動最盛。成蟲、幼蟲擴散遷移能力都很強,相鄰的山林要注意聯防聯治。馬尾松毛蟲易大發生於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區、陽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馬尾松純林。各種類型混交林,均有減輕蟲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濕度大,有利於松毛蟲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蟲的生長發育,有利於大發生。天敵: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蟲期有紅頭小繭蜂、兩色瘦姬蜂,幼蟲和蛹期有姬峰、寄蠅螳螂、胡蜂、食蟲鳥等捕食性天敵,以及真菌(白僵菌)、細菌(松毛蟲桿菌等)、病毒的寄生。

防治方法


毛蟲
毛蟲
1、加強預測預報。要有專人負責,常年觀察蟲情,以便出現大發生徵兆時,及時採取措施。
2、營林技術防治。造林密植,疏林補密,合理打枝,針闊混交,輪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於天敵而不利松毛蟲的森林環境。
3、生物防治。(1)白僵菌粉劑(每克含量100億孢子,每畝用量0.5公斤,白僵菌油劑每毫升含量100億孢子,每畝用量100毫升,白僵菌乳劑每毫升含量60億孢子,每畝用量150毫升;(2)青蟲菌六號液劑每畝100克,或蘇雲金桿菌製劑。(3)在松毛蟲卵期釋放赤眼蜂,每畝5-10萬頭。(4)黑光燈誘殺成蟲。
4、化學防治。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蟲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藥性最差,是一年之中藥劑防治最有利的時期,用藥省、效果好。常用藥劑有50%馬拉硫磷乳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2.5%敵百蟲粉劑每畝3公斤;超低容量噴霧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畝1毫升、20%殺滅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畝1.5毫升、50%敵敵畏油劑、25%乙醯甲胺磷油劑或殺蟲凈(40%敵敵畏+10%馬拉硫磷)油劑,用量均為每畝150-200毫升;亦可採用20%伏殺磷每項畝10毫升。以及20%滅幼脲1號膠懸劑10000倍液,即用原葯7-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