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魯士大帝
波斯帝國建立者
居魯士二世(英語:Cyrus II of Persia/波斯語:کوروش بزرگ;古希臘語:Κύρος;約公元前600年至598年間—公元前530年12月4日),世稱“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古代波斯帝國(即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締造者(公元前550—529年在位)、波斯皇帝、伊朗國父。
居魯士大帝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的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國。當代,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伊朗國父”。
大事件
-0600
出生
公元前600年出生。
-0559
統一波斯10個部落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首領,並統一了波斯10個部落。
-0550
攻下米底的都城
公元前550年攻下了米底的都城,歷史上以這一年作為波斯帝國的建國之年。
-0539
成為"宇宙四方之王"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將矛頭指向了新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是西亞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方,也是當時著名的“糧倉”,但其民比較文弱怯戰,歷史上遭到四鄰侵略遠多於向外擴展。對新巴比倫王國的戰爭則意外順利,一路綠燈,很快就佔領了大名鼎鼎的巴比倫城。地中海東岸地區也隨之歸附波斯帝國。居魯士隨後將波斯帝國的首都遷到巴比倫城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成為"宇宙四方之王"。
-0530
逝世
公元前530年在雙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後,兩軍展開肉搏廝殺,最終的勝利屬於馬薩格泰人,波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
居魯士大帝
他所創建的國家疆域遼闊,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在銘文中,他驕傲地說:“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居魯士塑像
居魯士的離奇身世,被號稱西方“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詳細記錄在他的巨著《歷史》中。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在一次睡夢中,夢見女兒芒達妮的後代將奪取自己的王位並成為亞細亞的霸主。於是,他決定將女兒嫁給地位較低且性格溫順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以便使女兒的後代失去問鼎米底王權的資格。但在女兒懷孕時,這位國王又被一個惡夢驚醒:他夢見從女兒的肚子里長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個亞細亞。為防不測,國王決定外孫一降生就把他處死。
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居魯士。他一生下來,就被交給國王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處理。大臣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轉交給一個牧人,命他棄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剛產下一個死嬰,他們於是留下了居魯士,用自己的死嬰頂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 斯帕科,在米底語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後有傳說稱居魯士童年時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居魯士10歲的時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國王的遊戲。被孩子們推舉為國王的居魯士,鞭笞了一個抗命的貴族之子。事情越鬧越大,以至於國王阿斯提阿格斯親自介入調查,居魯士的身份終於被發現。宮廷祭司說,這個孩子已經在遊戲中成為國王,不會再第二次成為國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終於消除疑慮,將居魯士送回波斯。
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中東地區一直是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心,這一地區的發展沿著從城邦到地區性王國到洲際大帝國的軌跡前進,波斯帝國是上古中東諸文明的集大成者,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它的出現也是世界歷史的一個篇章的總結。它的創立者居魯士以其一生不斷的征戰、征服和他對被征服者的寬容而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印記。
在公元前7世紀的伊朗高原上,生存著兩個同文同種的部落群體,分別為米底和波斯。米底首先強大起來並建立了國家,並在公元前612年夥同新巴比倫王國一起滅掉了曾經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波斯也成了它的附庸。
正當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正在享受著作為一個大國國王的無上威權之時,卻突然被一個惡夢所震撼:他的已嫁給波斯首領的女兒將生出一個奪取自己王位、滅亡自己國家的亞洲霸主。不久,他的女兒便生出一個男嬰,就是居魯士。阿斯提阿格斯命令手下將居魯士處死,但在一對奴隸牧人夫婦的保護下擺脫了大難,並被這對夫婦撫養成人,直至回到波斯繼承首領之位。
這則比傳奇小說還傳奇的故事出自大手筆希多羅德,儘管起真實性頗為可疑,但後人已將它同居魯士的形象緊密結合在一起,無法分開了。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首領,並統一了波斯10個部落。剛剛獲得統一的部落聯盟通常具有強大的擴張性,而在一個傑出的首領領導下更是如此。居魯士將他的第一個攻擊目標對準了他的外祖父之國。經過三年的戰爭,並在米底大臣哈爾帕哥斯的策應下,於公元前550年攻下了米底的都城,歷史上以這一年作為波斯帝國的建國之年。在此後的幾年裡,居魯士又征服了埃蘭、帕提亞、亞美尼亞等小國。當時的西亞除了米底之外,還有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和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兩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大國。波斯的崛起打破了西亞的勢力均衡局面,使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感到寢食難安,他拉上了一班盟友,包括小亞細亞諸城邦和希臘的斯巴達城邦等,決定“教訓”一下波斯這個他眼中的暴發戶,埃及也站在他的一邊。公元前547年,克洛伊索斯率大軍進攻波斯的卡帕多細亞,居魯士派軍援救,在波斯一方略佔優勢的情況下迫使克洛伊索斯退軍。
在這種情況下,居魯士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轉守為攻,不給對方以喘息的機會,直逼呂底亞的心臟地帶。在進攻過程中,居魯士祭出了秘密武器——駱駝軍,因為馬害怕駱駝,呂底亞的騎兵很快潰敗,被迫以步兵應戰。波斯軍隊攻入呂底亞都城薩迪斯,滅掉了這個號稱尚武的國家,並乘勢滅掉了與呂底亞結盟的小亞細亞希臘諸城邦。
此後一段時間,居魯士轉頭向東發展,征服了中亞南部包括今阿富汗一帶的地方。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將矛頭指向了新巴比倫王國。兩河流域是西亞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方,也是當時著名的“糧倉”,但其民比較文弱怯戰,歷史上遭到四鄰侵略遠多於向外擴展。如果說與呂底亞的戰爭充滿了驚險血腥的話,對新巴比倫王國的戰爭則意外順利,一路綠燈,很快就佔領了大名鼎鼎的巴比倫城。地中海東岸地區也隨之歸附波斯帝國。居魯士隨後將波斯帝國的首都遷到巴比倫城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成為"宇宙四方之王"。
征服米底
居魯士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締造者]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3公里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後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並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後者,居魯士說:“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本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去日那樣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
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於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屬於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征服呂底亞
刻有居魯士大帝的石碑
克洛伊索斯焚毀了他遇到的第一座波斯城市普特里亞(今土耳其中部),聞訊趕來的居魯士在這裡與呂底亞會戰(普特里亞戰役)。呂底亞軍隊中配備長矛的騎兵在技術上佔了上風,但居魯士的軍隊在數量上佔有優勢。雙方互有傷亡,未分勝負,克洛伊索斯於是決定退兵。
出乎克洛伊索斯的意料,居魯士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軍隊進攻波斯,竟然主動出擊,攻入呂底亞本土。倉促應戰的呂底亞人與波斯人決戰於首都薩迪斯(今土耳其西部)郊外的辛布拉平原(錫姆伯拉戰役)。呂底亞人仍舊想依靠長矛騎兵取得優勢,但居魯士卻想出了妙計。他將隨軍運載糧食和行李的駱駝集合起來,配備騎手,走在軍隊的最前面,步兵和騎兵緊隨其後。呂底亞的馬隊遇到駱駝,立刻轉身逃竄。據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解釋說,馬害怕駱駝,在看到駱駝或聞到駱駝氣味時就受不了。呂底亞人畢竟是西亞最勇武好戰的民族,他們跳下馬來和波斯軍隊肉搏。最終呂底亞人潰敗,逃回薩迪斯城。
居魯士和他的衛兵
征服巴比倫
公元前546年春季,大量的猶太人依然居住在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巴比倫。他們從的故土耶路撒冷已經被新巴比倫王朝的軍隊拆毀,聖殿也一同被夷為平地。至於他們自己,則被迫集體遷徙到兩河流域的世界中心,成為新主人的國家奴隸。
這樣的境遇對於猶太人來說,或許並不陌生。近千年前的先知摩西,就帶著一群處境類似的先民,從埃及出逃,擺脫了原先的法老奴隸身份。但這一次的情況又有所不同,猶太人的數量在偌大的巴比倫城內似乎並不顯著。他們的社區也被巴比倫本地人、新征服者迦勒底人和行商的腓尼基人聚居地所稀釋。因而除了少數還說得上話的祭祀外,他們在實際上缺乏統一的強力核心。因此要擺脫這一歷史上著名的巴比倫之囚,就需要外力的幫助。
在巴比倫地位低下的猶太人
於是,當巴比倫的君主開始籌備即將到來的戰爭時,波斯帝國的軍隊正分兵兩路橫掃亞洲腹地。居魯士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向東,征服伊朗高原以東的廣大農牧混合生產區。幫助他上位的米底貴族哈爾帕哥斯,則率領一支由米底人為主的偏師,繼續在小亞細亞沿海活動。前者將在數年內征服呼羅珊、錫斯坦、巴克特里亞和河中,兵鋒直指印度河流域。後者則在這段時間裡,逐個擊敗那些分佈在沿海的希臘城邦和其他一些民族團體。
在小亞細亞沿海不斷擊敗希臘人的波斯軍隊
內外困境
作為新巴比倫帝國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斯從繼位起就遭遇內外交困。強勢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給他留下了一個橫跨地中海到波斯灣之間的龐大政體。也為後來者帶來了幾乎環繞四周的眾多對手。
在波斯帝國突然崛起之前,巴比倫人就要在北方的亞述平原,迎擊米底帝國的挑戰。雙方曾經在掀翻亞述帝國霸權的起義中,合作愉快。但隨著共同的敵人敗亡,兩股新勢力間的衝突,很快就孕育而生。兩河北部的戰略要地就是首當其衝的目標。結果,還在米底軍中服役的居魯士,在這裡第一次體會到了戰勝敵人的喜悅。
師承亞述軍制的新巴比倫士兵
心灰意冷的那波尼德,甚至訴諸於扶持新的宗教勢力。他一眼相中了南方沙漠邊緣地帶的新教派,後者的信徒基本上是與迦勒底征服者同出一系的阿拉米人。結果,堂堂巴比倫國王,經常遠離自己的王城,委身於西南方的納巴泰城市。當地還是古代乳香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可以為巴比倫提供數額巨大的收入。因此他不斷給那裡的神廟捐款,並鼓勵當地祭祀在巴比倫之外的很多城市佈道。
表面強大的巴比倫 內部暗藏危機
大軍壓境
公元前540年秋季,居魯士已經完成了對亞洲各周邊區域的戰事,並為對巴比倫的戰爭籌備了大量糧草物資。一支來自五湖四海的部隊,圍繞波斯人的核心力量被徵集起來。這些舉動顯然也逃不過南方巴比倫人的眼線。
相比之下,此時的波斯騎兵數量不多,戰鬥力也算不上強。居魯士軍隊中的騎兵主要由米底人和更為北方的游牧部落來擔任。他們受斯基泰騎兵影響,廣泛裝備了致命的草原複合弓。菁英騎兵則裝備全套護甲,並會給自己的戰馬也配備當胸一類的護具。他們既可以用長矛和戰斧近戰,也可以投擲標槍並彎弓射箭。這是南方巴比倫人軍中,所沒有的重要軍事力量。
早期的波斯騎兵並不強大
巴比倫人的軍隊則要傳統的多。作為從南方荒漠地帶來的蠻族後裔,建立王朝的迦勒底人在實際上接受了一整套亞述帝國的軍事制度。主力重步兵使用巨大的盾牌掩護正面,並以縱隊百人厚度的縱隊發起衝擊。精銳的披甲弓箭手在兩翼進行攻擊,並得到輕裝長矛手的保護。巴比倫本地以盛產弓箭手而著稱,因而在他們的軍中也不缺乏大量的投射火力。
新巴比倫軍隊基本上就是亞述人的翻版
當然,從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時代開始,巴比倫人就一直在用其他手段,解決自己騎兵羸弱的困境。類似中國古代長城的防禦工事,從東面的底格里斯河岸一直修築到西面的幼發拉底河為止。這段長城將美索不達米亞一分為二。因最初被用於抵禦米底帝國的騎兵隊伍,被形象地稱呼為米底長牆。在整段工事的前面,還有一條方便內陸水運而開挖的運河掩護。
如果波斯軍隊從亞述平原的基地南下,米底長牆會將他們嚴嚴實實地擋住。在那個沒有弩炮和投石機的年代,笨重的沖城錘和衝車,都需要度過運河,才能發揮作用。任何發起強攻的敵軍都會在守軍的火力打擊下,損失慘重。
暗度陳倉
居魯士用兩次渡河迂迴 破解了巴比倫人得防禦
這一年,波斯軍隊開始在伊朗高原西北部的金德斯河進行了大規模土工作業。那裡也是底格里斯河的重要支流。居魯士原本準備讓軍隊用皮筏和架橋的手段渡河,但在自己輕率的騎馬入水后,發現河水過於湍急。於是他下令在兩岸挖出了多達360道壕溝,將河水逐漸排出去。整個工程期間,另有一支由僕從為主的波斯軍隊,從北方直接南下,同巴比倫人的守軍沿著米底長牆對峙,吸引對方注意。
在野戰中布陣的波斯步兵
最終,歐比斯城的守軍主力被屠殺殆盡。米底長牆的側翼防禦被徹底擊潰,整段工事上的守軍都將成為瓮中之鱉。那波尼德隨即下令全軍從北方撤退,自己則帶著主力軍隊北上救援。居魯士則成功越過底格里斯河,同僕從軍們匯合,迅速向南追擊。
出城迎戰的巴比倫遭到慘敗
智取巴比倫
公元前539年秋末,波斯軍隊準備包圍世界第一大城市——巴比倫。但他們卻發現這座橫跨幼發拉底河兩岸的雄偉城市,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有限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雖然那波尼德將大量的軍隊帶去了北部防線,但留在城內的守軍和臨時動員起來的民兵,依然在數量上多過波斯人的快速前進分隊。何況巴比倫本身的防禦設計,也是那個時代最好的。
整座城市以一個巨大的正方形橫跨在幼發拉底河兩岸,由泥磚和瀝青建造而成的城牆不僅高聳而且厚實,其寬度足以讓一輛駟馬戰車在城牆上賓士。為了保護自己的城牆不被外敵攻佔,城牆上的塔樓往往沿著城牆的前後兩側成雙成對的建造。這樣的嚴密程度在當時的世界上可謂絕無僅有。
巴比倫城的防禦讓攻城者往往損失慘重
至於城市的內部,還有譬如王宮和主神馬爾杜克的神廟,這類承擔衛城要塞職責的堅固建築。城裡平均高度可以達到3-4層的普通住宅和複雜的街道都是守軍進行巷戰防禦的有利依託。因而,要拿下巴比倫,強攻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古巴比倫城平面圖
不久巴比倫城的宗教節日來臨。在守軍和市民在美食和酒精的幫助下進入歡樂不眠夜之時,波斯軍隊打通了壕溝與幼發拉底河的河道。隨著水位的急速下降,居魯士也分兵兩路進攻城市。一支偏師被派到了西面去攻擊巴比倫城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岸的西城區,而居魯士帶領著最精銳部隊迂迴到了城市的南面,準備從他們沒有設立封鎖區的那段河道鑽入城牆之內。
率軍攻入巴比倫的居魯士
猶太人的重生
居魯士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了巴比倫的正常運轉
這時,對國王多有不滿的巴比倫祭祀階層,繼續發揮效果。他們獻出了自己的馬爾杜克神廟,接著從裡面打開了王宮大門。波斯人蜂擁而入,那波尼德的隨從和衛隊被殺紅了眼的入侵者一掃而空,國王的兒子伯沙撒被殺,國王本人被俘。盛極一時的新巴比倫王國,也就此壽終正寢。
居魯士佔領巴比倫后,馬上和城內的祭祀達成了共識,將那波尼德曾經怠慢多年的巴比倫主神馬爾杜克再次扶正。作為回報,居魯士被祭司們宣布為神的使者和巴比倫之王。著恢復城市運轉的工作就得以展開,被波斯人攻擊中打壞的城牆和城門離開始整修。所用的資金來自那波尼德留下的國庫,接受雇傭的工人也是巴比倫本地人,所有事情彷彿又逐步回到了輝煌的往夕。
在居魯士的赦令下 離開巴比倫的猶太人
對於猶太人而言,居魯士的征服和統治手腕,堪稱從天而降的福音。奴役他們的巴比倫王權被摧毀,他們自己也成為了波斯人統治帝國的重要棋子。居魯士解除了對他們的囚禁,讓他們全部返回故土定居。
重建后的猶太聖殿 一直到公元1世紀被羅馬人摧毀
《聖經》里的《以斯拉記》所記載的古列王就是居魯士王。
面對在短期內建立起來的波斯帝國,居魯士沒有過多地將自己的個人意志和慾望強加於被征服地區。與他之前的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的尼甲布尼撒相比,他的確是非常寬容的。他在被征服地區實行寬鬆的自治政策,除了承認波斯帝國的最高統治特權之外,各地舊有的法律和統治機器都被保留了下來,米底、呂底亞、巴比倫的貴族仍然保有原來的特權。在宗教方面,他每到一地就到當地的神廟拜祭,安撫祭祀貴族,保護他們的特權。他最廣為傳頌的事迹是允許被新巴比倫王國強行遷徙至巴比倫境內的猶太人返回家園,並支持他們重建被毀的耶路撒冷猶太教神廟,並因此被《聖經》稱為“上帝的工具”。居魯士以強大武力為後盾的地方寬容政策,成為波斯帝國立國的指導思想被他的後繼者們貫徹下去,使這個看來鬆散不鞏固的軍事行政聯合體居然延續了兩百多年之久。
居魯士過慣了馬背上的生活,已經“樂此不疲”了,即使他到了花甲之年也壯心不已。他可能準備攻打埃及,但為了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必須先解除中亞游牧部落的威脅。公元前530年,居魯士親率大軍攻打裏海東岸草原的馬薩格泰人部落,開始進展順利,擒殺了馬薩格泰王子。但隨後與馬薩格泰主力軍的決戰進行得異常慘烈,有東道主優勢的馬薩格泰人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波斯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他的頭顱被馬薩格泰女王割下來,放在盛滿血的革囊里。以中國傳統的觀點,居魯士算是“不得善終”,但對於一個一生不知疲倦的戰士來說,馬革裹屍是對他的一生的最高獎賞。
波斯帝國的壯大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在居魯士的後繼者岡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手中繼續擴展並達到頂峰,完全改變了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波斯帝國的崛起還有另一個歷史意義,就是確立了印歐語系人種在中東地區的統治,曾經輝煌的閃米特等其他人種不得不接受長達12個世紀的印歐人的統治。
波斯帝國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可以稱得上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帝國,它的每一項制度都對後世有很大的意義,這是居魯士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居顯要位置的原因。不過,波斯帝國作為一個政治軍事實體在世界上早已不復存在,而它對後世影響重大的各項制度主要由大流士一世所確立,這是居魯士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的位置居於大流士之下的原因,不過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居魯士名列86位,而大流士未能上榜。
居魯士大帝之墓
居魯士紮下營盤,只留部分軍隊守衛,自己帶領大部隊悄然後退。馬薩格泰女王的兒子率部劫營,殺死留守的波斯軍人後,在原地飲宴。居魯士回兵殲滅敵軍,俘虜了女王之子,王子羞憤自殺。女王派使者告訴居魯士:“我憑著馬薩格泰人的主人太陽發誓,不管你多麼嗜血如渴,我也會叫你把血喝飽的。”
雙方的大戰是居魯士一生經歷過的最殘酷的戰鬥。在雙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後,兩軍展開肉搏廝殺,最終的勝利屬於馬薩格泰人,波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馬薩格泰女王找到居魯士的屍體,割下他的頭顱,放進盛滿血的革囊。她以此實踐自己的誓言,讓居魯士“飽飲鮮血”。
波斯帝國
然而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很快打敗了馬薩革泰女王,並搶回了父親的遺體。居魯士的遺體歸葬故都帕薩爾加迪(位於今伊朗法爾斯省),他贏得了永久的尊敬。200年後,滅亡波斯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從希臘東徵到此,不僅沒有毀壞他的陵墓,相反還下令加以修葺。居魯士陵2500年來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銘文當代仍清晰可見:“我是居魯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
關係 | 人物 |
曾祖父 | 泰斯帕斯 |
祖父 | 居魯士一世 |
外祖父 | 阿斯提阿格斯 |
父親 | 岡比西斯一世 |
母親 | 米底公主芒達妮 |
配偶 | 卡桑達涅皇后 |
配偶 | 米底公主阿米蒂斯 |
子女 | 岡比西斯二世 |
子女 | 巴爾迪亞 |
子女 | 阿爾杜司托涅 |
子女 | 阿托莎 |
子女 | 羅克塞妮 |
居魯士大帝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