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街道

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下轄街道

東城街道地處龍岩中心城市東北部,是新羅區政府所在地。1982年由城關鎮改街道,轄區面積11.8平方公里,下設11個社區(其中村改居社區3個,純居社區8個),常住人口45448人(2020年)。1998年,轄13個居委會(雙井、紅龍、松濤、東門、東風、平寨、東寶、北園、東新、社興、東街、東宮下、龍鳳)。人口49045人(2010年)。

行政區劃


2007年至今,下轄11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村居8個,村改居3個)
北龍松濤東門
東風平寨東寶
東街東新社興
東宮下永興

歷史沿革


明代屬鐵石鄉在坊里。清代至民國初為坊里的州前坊、平寨坊。民國18年(1929)7月到翌年11月24日,民國21年4月10日至10月17日,屬城區蘇維埃政府的第三鄉(今東街),第四鄉(今社興、東新、東宮下)。民國22年,屬新羅區的平等鄉及合作鄉部分區域;次年屬第一區。民國26年3月,為第一區的平等鄉聯保和合作鄉聯保的部分保。民國28年,平等鄉改稱平鐵鄉。民國30年12月,轄合作鎮的學巷、建國、水門保和平鐵鄉的東馬、社學、東興、中心、東關保。民國33年後,屬新羅鎮的學巷、建國、社興、中興、東關(東宮下)保。
1949年11月,為州前村(后改州安村)和附城區的東新、社興村。1951年10月,屬第一區(附城),州安村改東民街,社興、東新村改鄉。1953年12月,東民街併入城關鎮,1956年社興、東新併入城關鎮。1958年屬城關公社,轄東街、東新、社興3個居委會和3個生產大隊。1961年從東新分設東宮下大隊,1965年東宮下併入東新大隊。1979年屬城關鎮,轄東街、城東居委會和東街、社興、東新生產大隊。
1982年,設立東街街道辦事處,轄紅龍、雙井、松濤、東門、東風、東寶、平寨居委會,東街、社興、東新大隊。1987年,面積15.99平方千米,總人口2449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020人,轄8居委會、4村(增加東宮下村),辦事處設在和平路東端。1997年,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3.3萬,轄雙井、紅龍、東街、松濤、北園、東風、東門、東寶、社興、平寨、東新、東宮下12個居委會。1998年設立龍鳳居委會。

自然資源


東城街道林業
東城街道林業
轄區地勢平坦。林業用地面積1.4萬多畝。1987年總人口2449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020人。耕地面積1801畝,農業總產值96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其中種植業57萬元、畜牧業37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7個,總產值105萬元。村、居委會及以下辦工業企業130個,從業718人,總產值322.95萬元。鄉鎮企業422個,從業1899人,總收入1169.94萬元(現價,下同)。其中街道辦企業10個,從業539人,收入406.18萬元。
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製造、生物製藥為特色產業的工業經濟在全區份額佔有重要比例,以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物流配送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為基礎的第三產業得到穩步發展。“東城美食文化夜市廣場”、“東城農副產品二級批發市場”、“龍岩洞公園”等商貿文化產業項目推進建設中。

社會


一是“百姓管家”構築平安和諧。通過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方針,推動永興等社區成立“百姓管家”隊伍,開展“樓道管理、空間認管、平安守護”三項承諾,負責政策宣傳、社區事務管理、公益活動組織、民事調解、矛盾糾紛及治安隱患收集等工作,實現社區資源共享,居民共同參與商議管理社區公共事務。二是“兩網三線”服務無縫隙。在“12310”黨群網際網路基礎上,打造“兩網(網格+網路)三線(組織線+管理線+服務線)”社區黨建品牌,拓展精細型網格化管理,結合在職黨員“三進三解三考評”管理工作法,創設“社區服務站—志願服務隊—黨員志願者”服務線,搭建“網格到戶網路到人、在職黨員包干入戶、大叔大媽管家管事、志願服務鄰里守望”的社區服務平台。三是延伸黨組織覆蓋面。率先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員”四級組織線,已成立87個小區黨支部,其中3個黨總支,72個小區黨支部、9個巷道黨支部、6個網格黨支部。引導打造“紅土示範小區”,在永興銀河山莊小區率先設立“樓棟黨員”,實現黨員進小區、亮身份、進樓棟的網格化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黨員的光榮感、使命感。四是打造社區示範典型。提升社區黨建以點帶面工作機制,在永興綜合示範、北龍綜合服務、松濤幸福宜居三個社區支部典型基礎上,新培育東街“精細服務型”社區、東門“智慧服務型”社區典型,“兩網三線”聯管、“四民”服務、“黨建+創建”、“一核雙線四崗”等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舉措得到群眾充分肯定,有效提高以點帶面工作成效。

城市管理


一是抓好民生補短板工作。響應群眾呼聲,投資25萬元,完成東宮下河林溝水土流失及排洪生態治理工程;投資450萬元,推進社興路雨污分流管網工程建設,有效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投資130多萬元,推進“龍岩八景”之一的東寶春雲道路建設。對東街、東風、東寶、平寨、東宮下等社區陣地進行提升改造,東街、東風、東寶3個社區辦公服務場所得到極大改善,平均使用面積達600㎡以上,社區服務陣地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加強。完成轄區道路硬化15412平方米、溝渠改造2823米、路燈亮化188盞、社區停車場6個、增加停車位1472個、公廁改造2個等基礎設施提升工作。二是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強化群防群治創新管理為抓手,建設完成大聯勤指揮中心,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構建“立體化”治安聯防體系。在完善“新羅區金牌調解法律服務中心”基礎上,率先成立“社區金牌調解工作室,2017年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30件,其中重大、疑難、複雜糾紛20件。2017年度,街道獲“全國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省人民調解先進集體”稱號,東所民警黃銀富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三是深化推進創城工作。落實網格責任、強化條塊負責,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突出重難點,持續開展轄區主次幹道整頓、無物業小區整改、背街小巷保潔等工作;推進落實“街巷長制”常態長效化管理機制,春節前已在20條主幹道,7條次幹道,16條巷道實現“街巷長”掛牌,共有9名街長、28名巷長,實現每一條主次幹道有人負責、有人管理;打造東新手繪牆體宣傳長廊、東風“和美仙龍”、松濤“和諧家園”等巷道文化亮點,籌劃推進“東關樓巷”巷道改造建設,著力展現“人文東城”特色。

經濟


轄區地勢平坦。林業用地面積1.4萬多畝。1987年總人口2449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020人。耕地面積1801畝,農業總產值96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其中種植業57萬元、畜牧業37萬元。獨立核算工業企業7個,總產值105萬元。村、居委會及以下辦工業企業130個,從業718人,總產值322.95萬元。鄉鎮企業422個,從業1899人,總收入1169.94萬元(現價,下同)。其中街道辦企業10個,從業539人,收入406.18萬元。
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製造、生物製藥為特色產業的工業經濟在全區份額佔有重要比例,以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物流配送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為基礎的第三產業得到穩步發展。“東城美食文化夜市廣場”、“東城農副產品二級批發市場”、“龍岩洞公園”等商貿文化產業項目推進建設中。

人口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城街道常住人口為454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