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4條詞條名為東城街道的結果 展開
- 廣東省東莞市下轄街道
-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轄街道
-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道
- 山東省臨朐縣轄街道
- 山東省菏澤市東城街道
- 湖北省利川市東城街道
- 山東省聊城市下轄街道
-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下轄街道
-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下轄街道
- 重慶市南川區東城街道
- 山西省陽城縣下轄街道
- 重慶市銅梁區東城街道
- 山東省單縣下轄街道
-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轄街道
-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東城街道
- 陝西省興平市東城街道
- 浙江省永康市東城街道
-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東城街道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東城街道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東城街道
- 河南省沈丘縣東城街道
-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下轄街道
- 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下轄街道
-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東城街道
- 四川省西昌市東城街道
-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東城街道
- 遼寧省凌源市東城街道
-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東城街道
- 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東城街道
- 山西省高平市東城街道
-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東城街道
- 遼寧省新民市東城街道
- 安徽省界首市東城街道
- 黑龍江綏化安達市街道
東城街道
湖北省利川市東城街道
利川市轄街道。位於城區東部。面積90.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001人(2010年六普)。轄8個居委會、14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東門。名勝古迹有騰龍洞和法光寺。
1986年由楊柳、長堰、新橋、杉木塘、永紅等村組建東城街道。後來為了騰龍洞的開發,將原城南辦事處、騰龍開發區、原關東辦事處合併為東城街道。1996年,面積74.3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理智、太坪、內坪、馬橋、下壩、王家灣、岩洞寺、杉木、楊柳、城隍、新橋、長堰、林場、土橋、白鵲山、交椅台、筆架山17個行政村。2004年,辦事處駐東門,人口24176人,面積90.1平方千米,轄關東1個居委會和新橋、楊柳、長堰、下壩、杉木、交椅台、白鵲山、土橋、求男台、筆架山、城隍、馬橋、理智、太坪、內坪、岩洞寺、王家灣17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2802002:~001 111關東居委會 ~002 112理智坳良種場居委會 ~003 112王家灣居委會 ~004 111新橋居委會 ~005 112岩洞寺居委會 ~006 111東方城社區 ~007 111小東門社區 ~008 111金左岸社區 ~202 112楊柳村 ~203 112長堰村 ~204 220下壩村 ~205 112杉木村 ~206 220交椅台村 ~207 220白鵲山村 ~208 220土橋村 ~209 220求男台村 ~210 220筆架山村 ~211 112城隍村 ~212 112馬橋村 ~213 220理智村 ~214 220太坪村 ~215 220內坪村
東城街道辦事處駐東門,人口25800人,面積90.1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關東、筆架、岩洞寺、王家灣、土橋、求男台、交椅台、白鵲山、楊樹、杉木、下壩、長堰、新橋、馬橋、城隍、理智、內坪、太坪。
2008年該街道經濟發展快速穩定,質量效益同步提高,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億元,同比增長36 %。完成固定生產投資2.74億元,同比增長27.6%。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面貌變化明顯,城南新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城市建設與管理成效顯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園區建設穩步實施,項目入園步伐加快,完成了第二期3.63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規編製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貨幣工程量4000餘萬元;三農工作穩步開展,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啟動了王家灣和岩洞寺2個村市級新農村試點建設,實現糧食總產0.73萬噸,實現畜牧業總產值5300萬元,大力實施科技興農,開展農民工示範性引導培訓450人,陽光培訓580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160人,發放涉農資金152.7萬元,率先完成林改工作,發證率達95%;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突出民生彰顯民本,黨群幹群關係逐步改善,黨建工作常抓不懈,黨風政風明顯好轉“三級聯創”進一步深化,首次在市委黨校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村幹部培訓班,化解村級債務2.8萬元。
為搶佔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該處本著“科學發展、創新突破”的精神,立足於“突出發展城鄉經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民生”三大工作重點:負重奮進,著力於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強力推進園區建設,努力推動產業集聚,促進企業入園見效,不斷完善運營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爭取項目,大力招商引資,不斷壯大能源、農副產品加工、醫藥、建材等支柱產業,著力培植髮展後勁。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充分利用“騰龍洞-國家4A級景區”這張名片,加快與旅遊相配套的運輸、飲食、娛樂等服務業的發展,拉動消費增長,促進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以農村各項改革為平台,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及“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園中村)制度等農村機制體制改革。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穩定糧食生產,建設畜牧大處,完善龍頭企業利益鏈接機制,突破性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1-2家企業成功申報州級龍頭企業。以交通建設為先導,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理智、城隍、王家灣和長堰等村級公路通暢工程10公里,內坪、下壩和求男台等村級公路通達工程15公里。搞好水庫除險加固,力爭解決8036人的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水土保持項目,恢復2000畝水毀農田,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200口,建立農村沼池氣後續服務網點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