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后鎮

雲南省洱源縣下轄鎮

喬后鎮,位於洱源縣西北部,地處東經99°46′10″,北緯26°6′,東連茈碧鄉,南接煉鐵鄉,西毗雲龍縣長新鄉,北壤劍川縣彌沙鄉、沙溪鎮。國土總面積455.08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地喬后村委會,平均海拔高度為1870米,距洱源縣城71公里。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17290人。

歷史沿革


喬后原屬麗江木知府劍川縣所轄,至民國時期仍屬劍川縣,1949年4月成立喬後區委,是月劃歸劍川縣建制,但納入西山特區活動範圍,12月雲南解放,喬后正式劃歸劍川縣建制。1949年8月建立喬後區人民政務委員會,9月改稱人民政府,1950年8月改稱為第五區,1958年11月改喬後為勝利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劍川縣撤大縣為劍川縣、洱源縣(含原鄧川縣),同時將原屬劍川的喬后公社劃歸洱源縣。1962年改稱喬后公社,10月改為喬後區公所,1969年底改稱人民公社,1981年1月改設為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3月改稱為喬後區公所,至1990年撤喬後區公所改設為喬后鎮人民政府。
喬后鎮
喬后鎮

行政區劃


喬后鎮轄有喬后、大集、源安邑、柴壩、大樹、溫坡、豐樂、文開、永新、黃花坪、新坪共11個村委會,其中柴壩、大樹、溫坡、豐樂、文開、永新、黃花坪、新坪共8個村委會為貧特困村,喬后、大集、源安邑三個村委會為山區貧困村,全鎮共有135個自然村。

人口民族


全鎮常住人口21485人(2017年),現有10個民族,其中白族、漢族、回族、彝族、傈僳族為世居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17290人。

地理環境


喬后鎮地處雲嶺南部,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多山,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1800米,多為高山峽谷,全鎮除喬后河谷區外其餘是高寒分散山區,瀾滄江支流黑潓江橫向流經喬后,將全鎮切割為兩半。

氣候特徵

主要河流為黑潓江,境內山脈為西羅坪山山脈支脈,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喬后形成了特殊的河谷性氣候,其早晚溫差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400小時,無霜期290天,年平均氣溫14.6℃,最低氣溫7.6℃,最高氣溫超過30℃。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現有土地總面積509.4平方公里(764061.8畝),人均佔有土地37畝,已利用土地面積約611249.4畝,佔80%左右,土地資源豐富,但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山地多、平地少,土地利用總體水平不高。
生物資源1、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林地面積496640.2畝,森林覆蓋率65%,主要樹種有雲南松華山松雲杉冷杉等,生長著粉木、紅豆杉等一些珍稀物種。2、野生動物有猴子、獐及熊等。3、野生菌類資源:年均出產大量的菌類,其中牛肝菌松茸等一批野生菌類有極高的藥用價值。4、蘭花資源:喬后地區擁有十分悠久的養蘭歷史和十分豐富的養蘭經驗。以蘭花品種多、名貴而享譽滇西。現正在開發著泡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及蘭花資源,其它蘊藏豐富的野生綠色資源,仍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礦產資源有岩鹽、鉛鋅、銅、煤、石膏、大理石等礦產資源,銅礦正處在進一步的探測之中,煤礦開採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鉛鋅、鐵及石膏、大理石礦產資源仍有待於開發。
能源資源喬后鎮紅塘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還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現喬后已開發小型水力發電2600千瓦,但仍有許多水資源有待於開發。
人力資源喬后鎮2002年末總人口20731人,其中勞動力為14420人,佔總人口的70%,其中男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51%,擁有廉價的勞動力資源。
旅遊文化資源喬后鎮現有10個民族,在各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喬后城區灶城八十灶,喬后四合五天井建築風格,彝族歌舞及傈僳族歌舞等一些民族文化資源和清凈寺、高寺等一些佛教、道教旅遊資源。
農田水利2002年末,累計投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80萬元,組織實施了小流域治理8平方公里,新修水利工程40件,新建小水池(窖)2937個。建成貧困人口基本糧田3100畝,進行坡改梯2600畝。
設施建設 境內有省道平甸線、彌合線,鄉村公路120公里,11個村民委員會都已通公路,解決了6個特困村的交通運輸困難。建成了容量1000門電話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全鎮程式控制電話數接近900戶,建成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個行動電話基站和小靈通基站,進一步改善了通訊條件。完成了喬後到煉鐵35KV線路的架設及喬后降壓站前期建設工作,全面啟動了農網改造工程,投資28萬元新建輸電線路12公里。基本實現了“三通”的目標。

經濟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8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38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1112萬元,工業總產值445萬元,地方財稅收入61.4萬元。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農業喬后是典型的農業鎮,農業人口佔87%,有林地面積496640.2畝,耕地總面積25758畝,人均佔有耕地1.2畝,其中水田面積4214畝,人均佔有0.2畝,其餘均屬旱地。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包穀、大白芸豆等糧食產品和泡核桃、板栗為主的經濟林果及豬、牛、羊為主的畜產品。2002年全鎮糧食總產量為733.2萬公斤,人均佔有糧360公斤,糧經比例為84:16;煙葉收購3180擔;大牲畜存欄12880頭,生豬存欄22343頭,羊存欄35988隻,肉類總產2436噸,畜牧業總收入達950萬元。近幾年來,在不斷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喬后鎮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特別是1991年以來,以烤煙為主的經濟作物在全鎮內推廣,已經成為支柱產業.2002年止,全鎮經濟林果達2萬畝,林業總收入422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工業喬后鎮境內有省屬喬后鹽礦,該礦歷史悠久,以盛產礦鹽馳名滇西北,生產食鹽和工業鹽兩種。2002年全鎮建成了白水河電站、舍下河電站和文開電站三個私營電站,現正建設的有大樹龍潭電站和金雞鳴電站,裝機容量6400千瓦的龍底電站和裝機容量8600千瓦的柴壩電站已完成前期堪探測繪工作,現正在引資。
非公有制經濟2002年,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57戶,私營企業發展6戶,集體企業1戶,上繳稅金23萬元,非公有制經濟佔全鎮經濟總收入的26%。
扶貧攻堅喬后鎮作為全省506個扶貧攻堅鄉鎮之一,在扶貧攻堅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九五”期間投資280多萬元新建了40件水利設施,改善和解決3296人和1720頭牲畜飲水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7100畝,架設了56.6公里輸電線路,凈增鄉村公路120公里,投資66萬元對220戶農戶住房實施安居工程改造,完成了大樹村委會河西村溫飽示範村建設及豐樂村委會大坪村和黃花坪村委會黃花村的溫飽村建設工程,並完成了山區坡改梯和基本農田地的建設任務。

社會


順利通過了“普六”、“普九”和“兩基”的驗收。認真開展科普宣傳,培訓了一批優秀鄉土科技人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健全改善,鎮文化站已建成並投入使用,11個村委圖書室進一步得到充實,衛生工作以加強農村衛生預防保健為重點,提高醫療質量為中心,恢復了11個村級衛生室,初級保健得到加強,傳染病、地方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9‰。全鎮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局面已形成。救災救濟、擁軍優撫、助殘幫困、養老保險為主的民政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績顯著,積極配合縣級部門完成了“三五”普法工作並積極主動的開展了“四五”普法工作。配合政法部門開展“嚴打”專項整治鬥爭,開展無毒社區創建活動。
精神文明建設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通過“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單位”等創建活動,教育了群眾,促進了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全鎮湧現出了喬后法庭、大樹村黨總支部等先進集體及一批先進個人,縣級文明單位8個,州級文明單位1個。

地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