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知真

湖北省第六、七、八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黃知真,曾用名朱風,1920年10月生,江西橫峰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後勤部政治委員,第一縱隊黨委秘書長,第一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東野戰軍後勤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成立后,任江西省上饒專署第一任專員、江西省人民政府秘書長、中共江西省委統戰部部長、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兼省委秘書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1993年去世。

人物生平


黃知真,曾用名朱風,1920年10月生,江西橫峰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系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黃道(1900~1939)的兒子。
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湖北省省長、湖北省第六、七、八屆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
1927年隨父黃道參加贛東北起義。根據地鞏固后,先後進入江西蘇區列寧小學、列寧師範讀書,接受革命教育。13歲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5歲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閩北分區兒童局書記,閩北軍分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共弋橫工委書記,中共皖南特委青年部部長,中共樂平縣委書記,浙東中共三北地委組織部部長,中共三北中心縣委書記,新四軍第一縱隊政治部秘書長、組織部部長、民運部部長等職。抗戰初期,1937年10月,中共閩贛省委負責人黃道派兒子黃知真作談判代表,與國民黨江西省當局的代表周中煊、高楚衡在光澤縣寨里鎮大洲村就“停止內戰、抗日救亡”問題舉行談判,並達成協議,黃知真圓滿完成任務,傳為佳話。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後勤部政治委員,第一縱隊黨委秘書長,第一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東野戰軍後勤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的卓越領導人。
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9月至1952年10月,任江西省上饒專署第一任專員。1952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秘書長、中共江西省委統戰部部長(1952年12月起)。1954年9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秘書長兼江西省委統戰部部長(至1955年3月)、江西省政協副主席(1955年1月起)。1956年7月至1961年4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1961年4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兼省委秘書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2年初恢復工作。
1972年4月至1978年1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其間1977年4月至1978年11月,任江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8年11月至1983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至1980年1月)。1983年1月至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當時設有四位書記)。1983年12月至1985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湖北省副省長。1982年8月至1986年1月,任湖北省代省長、省長。1986年5月至1993年2月,任湖北省第六、七、八屆人大常委會主任。
是中共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
1993年2月5日在武漢逝世。

滿門忠烈


黃知真1920年出生,是由父親引上革命道路的,有紅孩子之稱。他的父親黃道,與方誌敏齊名,是紅十軍和新四軍創造者之一。
黃道同志1900年出身於江西橫峰一個鄉紳家庭,17歲在南昌二中求學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創辦了江西最早的進步組織“改造社”;1923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以後,在李大釗的引導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共產黨,是北師大首任黨支部書記,也是北京學聯的領導人之一。1926年,他與陳毅同志等參與領導的“三一八”學生運動慘遭段祺瑞執政府鎮壓,魯迅把3月18日稱作“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並寫下了著名的《紀念劉和珍君》。黃道作為此次學生運動的“旗手”,被北師大除名,並和李大釗、陳毅等一起遭到段祺瑞執政府通緝。他返回江西后參加八一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后他回到家鄉,與方誌敏一起發動弋橫暴動,並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抗戰爆發后,他身兼數職,既是中共中央東南分局的主要負責人,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又是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1939年,正當盛年的黃道被國民黨特務殺害,陳毅撰文對他給予高度評價:“江西人民的革命領袖,中共優秀的領導幹部,馬列主義的活動家,抗日的新四軍的創造者之一。”
受黃道的影響,黃知真的母親、爺爺、兩個叔祖、一個伯父、兩個親舅舅,一個干舅舅都參加了革命,黃知真和弟弟都是兒童團團員。

虎父虎子


紅孩子黃知真17歲就曾經主持閩贛邊區國共和談。
黃知真從父親潛回家鄉橫峰發動農民暴動那天起,就為父親送飯、把風、送信。方誌敏在橫峰時住在他們家,他為方誌敏站崗放哨,同志們都喜歡這個聰明、機靈的孩子。根據地初步鞏固之後,黃知真進入列寧小學讀書,之後再進入列寧師範。學習讓他在國語、算術、音樂、繪畫、地理等方面得到相對系統的訓練,使他的工作潛能得到進一步的挖掘。他13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5歲時轉為共產黨,此時正值中國共產黨最困難的時期——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主力離開根據地長征,方誌敏也在率領紅十軍先遣隊北上時被捕犧牲,南方蘇區進入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革命隊伍中有人動搖,有人叛變,黃知真成為滄海橫流、狂瀾既倒下巍然屹立的少年英雄。
1937年抗戰爆發后,身為中共閩贛省委軍政委員會領導人的黃道,與同志們一起先後致函南京國民政府和江西省政府,提出建立南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久收到國民黨光澤縣縣長的信,表示願意談判。17歲的黃知真成為黃道派出的和談代表。
黃道派出黃知真,一方面是向國民黨表明中共閩贛省委和他本人的誠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他寧願自己的兒子去冒危險,也不願其他幹部遭受隨時可能發生的傷亡。閩贛省委其他同志同意黃知真主持和談,則是因為看重黃知真機警聰慧,立場堅定,也善於辭令。黃知真不辱使命,經過幾天緊張、激烈的談判,國共雙方就閩北地區實行停戰、共同抗日的主要事項達成協議,黃知真運用有理有利有節的談判原則,圓滿完成談判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