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已死

詞語

“上帝已死”是德國哲學家尼采最常被誤解的名言之一。它在尼采《快樂的科學》一書中出現了三次,後來又在其名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出現,成為名句。

內容解釋


尼采
尼采
“上帝已死”並不能照字面所述而解釋,尼采並不是說上帝在形而下的層面已死;相反地,尼采希望表達的是,上帝已經無法成為人類社會道德標準與終極目的。尼采明白到上帝已死代表現存道德標準的危機,因為“當一個人放棄基督信仰的時候,他就把基督教的一套道德觀從自己腳底下抽出來。“這種道德觀完全不是不證自明的。當對上帝的信心這種基督教的主要信念被打破時,整個信仰就崩潰了:人的手中可以什麼都沒有。”
上帝已死是說明人類再不能相信這種宇宙秩序的方法,因為他們已經無法識別這種秩序是否真正存在。尼采認為,上帝已死不單對人對宇宙或物質秩序失去信心,更令人否定絕對價值—不再相信一種客觀而且普世地存在的道德法律,把每個個體都包括在內。這種絕對道德觀的失去,就是虛無主義的開端。這種虛無主義令尼采盡其努力去找出重估人類基本價值的方法。意思是,尼采找尋的是比基督教價值更深入的宇宙觀。尼采相信,大部分人都不認同(或拒絕認識)“上帝已死”這種觀念,因為他們內心深處都有深層的恐懼或憤怒。所以,當這種死亡被廣泛認識之時,他們會覺得十分痛苦,然後虛無主義變得猖獗,而且相對主義會在人類社會中成為法律——所有事物都是被許可的。這是尼采認為基督教相當虛無的部份原因。對尼采而言,虛無主義是所有理想化了的哲學體系的必然後果,因為所有理想主義都有像基督教道德觀一般的弱點——沒有“基礎”。所以他形容自己為“地下工作者”,發掘地底下的通道。

新的可能


尼采相信,人類沒有了上帝,依然可以找到正面的可能性。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為人類發展自己的創作能力開了第一道門戶。基督教的神常有明確的命令和禁令,但他已經無法左右人類,所以人可以放棄向超自然的力量尋求協助,而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新一套價值。承認“上帝已死”就像一塊空的大帆布那樣。這是成為新的,不一樣的,更創新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並不包括接受過去的包袱。尼採用了茫茫大海作比喻。那些學會為自己創造新生的人代表了人類的新階段,就是超人——它指某些通過駕馭自己的虛無主義而成為傳奇英雄的人。

普遍認識


“超人”的出現,是尼采“重估一切價值”和英雄道德觀的必然結果,也是他最高的道德理想人格。在尼采看來,正如必須重新創造一種新的價值體系以挽救人類道德的墮落一樣,也必須呼喚出一種“超人”來挽救人類自身可悲的退化。“超人”是人類能夠而且必須創造的最高價值的人格代表,是英雄道德的載體和人類發展的目標。他說:“目標並不是‘人類’而是超人!”。尼采歪曲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一切物種都創造出超越自己的東西,人也必然進化到超人。超人高於人猶如人高於動物,人只是超人與動物之間的一條過渡的繩索。人或者走過這條繩索成為超人,或者掉下深淵摔死歸於毀滅,或者留在此岸退回動物界,成為超人是光榮的,掉下深淵摔死是可敬的,退回動物界是可恥的。在超人眼裡,普通人就像畜牲一樣可笑。超人與現代人類的差別甚至比現代人與猿類的差別還要大。“超人”是天生的統治者,是宇宙的真正精華。

超人產生原因


超人的提出是尼采對於世界觀和人生價值的懷疑,超人其實源自於尼採的經歷。一個哲學家對於哲學的思考
超人論文
超人論文
離不開哲學家自身的經歷。從這個層面上將尼采所提出的超人就是對於自身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立體展現。尼采所生活的年代是基督教控制最黑暗的年代之一,也是世界大變革的十九世紀末。隨著人們對於現行制度和基督教的不滿,因此必須尋求自我的解放。這種自我的解放就形成了尼采對於超人的解釋。從這點出發尼採的超人也是對於人類生存的思考,更是對於人類社會變革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