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丁車

微型運動汽車

卡丁車是英文KARTING的譯音,意為微型運動汽車,卡丁車運動於1940年在東歐開始出現,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才在歐美普及並迅速發展起來。它的結構極其簡單一個車架,一台兩衝程發動機,四個獨立車輪便構成了卡丁車的全部。因其具有易於駕駛,安全而又刺激的特點,所以迅速風靡世界,可以貼切地將之喻為賽車運動中的“卡拉OK”即男女老少無論是否會開汽車都可以開卡丁車。1962年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巴萊斯特主席創議成立了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后更名為世界卡丁車聯合會。

基本特徵


根據國際卡丁車委員會(CIK)頒布的技術規則的規定。卡丁車專指“以小型汽油機或電動機為動力,使用最大直徑小於350mm的充氣輪胎,距地面總高度(不含頭枕)小於650mm,前輪導向,後輪驅動,無差速裝置和避震結構,四輪持久接觸地面,由人駕駛的單座微型賽車。國際卡丁車委員會關於卡丁車的定義規定了卡丁車的屬性範圍:
1、卡丁車是賽車的一種。它的動力按目前的國際規則只能是小型汽油機或電動機,使用柴油機或其他類型動力裝置的不屬於卡丁車的範疇。
2、距地面總高度(不含頭枕)小於650mm,兩前輪導向,兩後輪驅動,無差速裝置,四輪持久接觸地面,這是卡丁車的基本結構特徵。距地面總高度大於650mm的“高卡車”和導向、驅動、差速裝置不符合卡丁車定義的都不是卡丁車。
3、由人駕駛的單座”是卡丁車的基本特徵。在公園裡兒童乘坐的兩座車,兩排車都不是卡丁車。
4、充氣輪胎的尺寸是卡丁車的基本特徵。洲際E級ICE卡丁車和E級方程式EF卡丁車輪胎最大直徑為350mm,輪胎最大寬度為250mm,洲際A級少年組ICA/J卡丁車後輪胎寬度為185mm。競賽類卡丁車,前輪胎最大直徑為280mm,最大寬度為135mm,後輪胎最大直徑為300mm,最大寬度為215mm。使用的充氣輪胎不符合這個尺寸規定的也不能稱其為卡丁車。駛卡丁車開始,步入車壇。所以卡丁車又被喻為“F1的搖籃”。

簡介


卡丁車
卡丁車
卡丁車的英文名稱KARTING是指“有車箱或無車箱的微型汽車,車輪獨立持久地接觸地面,后兩輪驅動前兩輪導向”。
卡丁車是諸多賽車種類中的微型賽車,外型小巧,結構簡單,是賽車運動中最低的起步運動,是進入F-1方程式賽車的“搖籃”。在歐洲也稱“迷你方程式”。在最早的時候,卡丁是一些父母設計出來供子女在後花園或大型停車場玩耍的玩具,最初是用剪草機改裝而成,設備及發動機均非常簡單。漸漸地卡丁車在性能及場地安全方面不斷地改良及轉型,再加上可供標準比賽用的場地紛紛落成,基於其入門技術及費用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迅速速發展為一項老幼均宜的運動項目,世界各地大大小小國際性賽事更應運而“日本世界盃錦標賽”。安全性方面,由於卡丁車的重心非常低,易於操控;所以,卡丁車可算是於賽車運動中最安全的一種車型。
成立於1940年的國際汽車聯合會(FIA)在1962年成立了世界卡丁車聯合會。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FASC”於1995年加入國際汽車聯合會世界卡丁車聯合會,完成了中國卡丁車運動與國際的接軌工作。為了推廣、普及卡丁車運動,加強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和培養中國賽車運動的後備人才,1998年全國少工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成立了“全國青少年卡丁車運動委員會”,作為在中國廣大青少年中組織開展卡丁車運動的專門機構。1999年,全國青少年卡丁車運動委員會將與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聯合舉行“'99全國少年卡丁車錦標賽”,該錦標賽是在中國首次舉辦。

賽車概述


卡丁車
卡丁車
卡丁車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末的美國。卡丁車分無級變速和帶檔兩種,日本的雅馬哈公司還專門為兒童設計了一款K30卡丁車,7歲的兒童都可以駕駛它,卡丁車又分普及型和競賽型兩種,普及型又稱“休閑型”,這種車的速度並不很快,最高時速80公里/小時,不需要有駕駛執照。而競賽型卡丁車的時速可達130公里/小時,由於其底盤極低(離地僅4厘米),所以車手感覺到的相對速度會比實際速度高2—3倍,也就是說感覺時速為300公里/小時,特別是在彎道上會產生3—4倍於重力的橫向加速度,令車手體驗到一般賽車達不到的樂趣。
正是卡丁車具有結構簡單,安全性高而又極具競速特性,因此在歐洲及日本等國家極為普及和流行,大部分世界著名的F1車手如:巴西車王塞納,法國名將普羅斯特,德國車手舒馬赫,芬蘭飛人哈基寧,日本名將岡木虎之介都是由駕駛卡丁車開始,步入車壇。所以卡丁車又被喻為“F1的搖籃”。

運動由來


卡丁車
卡丁車
卡丁車運動於1940年在東歐開始出現並逐漸推廣,五十年代末才在歐美普及並迅猛發展,當時這種運動稱之為“高卡(GOKART)”。五十年代末,人們已不在滿足於用卡丁車僅進行休閑娛樂,而以競速比賽為主要形式的卡丁車競技活動也廣泛開展起來,但組織形式十分鬆散,車輛規格和比賽規則也不統一。
為了防止該項運動自流和指導其正確發展,統一標準便於管轄,在全世界推廣卡丁車運動,1962年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當任主席巴萊斯特創議成立了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負責在世界範圍內普及、促進卡丁車運動,監督實施統一的規則和技術標準,外文簡稱是CIK-FIA。
經過十幾年的演變,在1978年卡丁車委員會經改組成立了國際汽車聯合會新的卡丁車委員會,當時會員協會只有15個。從那時起,卡丁車運動有了很大的改變,形成了現代卡丁車運動,使卡丁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並使其成為了培養現代汽車運動、尤其是方程式賽車車手的基礎和橋樑。目前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參加卡丁車各類活動的人數已達8千萬左右。

車輛結構


卡丁車結構十分簡單,由鋼管式車架、轉向系統腳蹬、油箱、傳動鏈護罩、車手座位和防撞保險杠等組成。卡丁車操作簡便,車手戴上防護頭盔和手套,只須記住左腳剎車,右腳加油門,方向盤是1∶1轉向,即可馳騁賽場。卡丁車底盤很低,離地僅4厘米,跑道光滑平整,使車手感到風馳電掣,加上咆哮的轟鳴,體會到平時所體會不到的樂趣。一旦滑出跑道,卡丁車會自動熄火停止前進,不會翻車,保障了車手的安全。

級別分類


卡丁車依據其發動機氣缸的工作容積和結構的差異分為三類十三個級別。
方程式類卡丁車
包括:
——超A級方程式FSA卡丁車;
——A級方程式FA卡丁車;
——C級方程式FC卡丁車;
——E級方程式FE卡丁車,;
——世界方程式FW卡丁車。
其中世界方程式Fw卡丁車是伊翁·萊翁就任新一屆國際卡丁車委員會主席之後,為了適應國際上環保要求國際卡丁車委員會推出的使用四衝程發動機的卡丁車。
洲際賽類卡丁車
包括:
——洲際A級ICA車;
——洲級A級少年組ICA/J卡丁車;
——洲級C級ICC卡丁車;
——洲際“南美洲”C級ICC/S卡丁車;
——洲際“南美洲”C級少年組ICC/J卡丁車;
——洲際E級ICE卡丁車六個級別的卡丁車。
普及類卡丁車
包括:
——室外普及類PC/O卡丁車;
——室內普及類PC/I卡丁車。

賽道規格


卡丁車
卡丁車
室內卡丁車賽道:長至少600米,寬至少6米。
室外卡丁車賽道:無變速箱卡丁車用:長最多1500米,寬至少8米,直線段最多170米
變速箱卡丁車用:長最多2500米,寬至少8米,直線段長度不限
卡丁車的燃料使用規定 使用95號-102號無鉛汽油
有關卡丁車的一款遊戲--《跑跑卡丁車》
跑跑卡丁車是一款泡泡堂角色門登場的卡丁車競速遊戲。在這款遊戲中,您可以在競速模式中體驗到刺激的漂移感覺,也可以在道具模式中體會到使用各種道具的樂趣。

國際組織


卡丁車
卡丁車
卡丁車運動於1940年在東歐開始出現,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才在歐美普及並迅速發展起來。1962年由國際汽車聯合會巴萊斯特主席創議成立了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在經歷了十六年的演變之後,在1978年卡丁車委員會改組成立的國際汽車聯合會新的卡丁車委員會。從那時起,形成了現代卡丁車運動。目前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參加卡丁車各類活動的人數已達到八千萬左右。1997年10月,國際汽車聯合會根據全世界卡丁車運動的發展狀況,經代表大會決一致同意將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更名為世界卡丁車聯合會。
國際汽車聯合會卡丁車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在全世界已頒發了7萬多張賽手執照,每年要舉辦上萬次各類比賽,列入國際賽事年曆的比賽有150餘項,全世界的優秀選手每年要參加15次卡丁車委員會組織的世界錦標賽,為世界汽車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由於卡丁車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最初級形式,經過年復一年的努力,卡丁車運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已有數十名卡丁車賽手進入了世界方程式賽車賽手的行列。在這個階段中,幾乎所有的一級方程式賽手都是來自卡丁車賽手的隊伍,有些已成為世界冠軍,象著名的巴西車手埃爾頓·塞納、法國車手阿蘭·普羅斯特、英國車手尼蓋爾·曼塞爾、德國車手邁克爾·舒馬赫等,因此卡丁車運動被譽為是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的搖籃。

國內發展


中國第一家卡丁車場1985年出現在深圳,但10年後北京的順義才建起一座卡丁車場。據中國汽聯提供的數據:最火爆的時候,中國共有近100家卡丁車場。
如果在Google鍵入“卡丁車”搜索,約有12,000,000項符合卡丁車的查詢結果,但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有關“跑跑卡丁車”的電腦遊戲;如果鍵入“中國卡丁車場”卻只有25900條。至今在網際網路上還能查出北京有9家卡丁車場,它們是:北京龍翔卡丁車場、老美跑車城(丰台區花鄉世界公園對面)、飈程(大興縣魏善庄)、賽納威爾(海淀區西三環中路1號)、佳賓(丰台區花園鄉六圈村世界公園北側800米)、順翔(順義縣朝白河畔橡皮閘東側)、安迪(朝陽區展覽南路1號302總站)、莊周(懷柔牛欄山環島東北),其中可供比賽使用等級的賽道就有三家。
不過,這些賽道如今全部荒廢。目前條件比較好的就是北京優速運動競技有限公司斥巨資修建了北京地區唯一的室內卡丁車館-優速卡丁車賽車館,地處四元橋東北角,緊鄰望京社區和機場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優越,周邊環境優美,門口有上千平米的停車位,交通便利。
當時在深圳、北京之後,接著是瀋陽市、天津市、唐山市、上海市、貴陽市、太原市、西安市、武漢市、三水、珠海市……紛紛出現卡丁車場,大有燎原之勢。中國汽聯統計,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中國共有30支車隊、130位車手。這些車手來自兩岸三地,並湧現出程叢夫、江騰一、馬青驊、陳旭等一批知名車手。
可是,卡丁車場的主人一開始並沒有將普及卡丁車運動作為使命,圈佔土地、風險投資、資金轉移為車場的主要功能,有些賽道隨著政府土地使用權的回收而消亡,有些越來越遠離市區,最終因無法經營而倒閉。能維持下來的卡丁車場主才是開展這項運動的精英,而這些現存車場大都集中在廣東省。
當時卡丁車在全國一擁而上的原因,也是有些人看到賽車運動的超前性,認為只要堅持下來就能賺到第一桶金。但賽車運動的“燒錢力度”超過國人的承受能力,而中國的賽車市場卻持續低迷,卡丁運動最終成為曲高和寡的少年體育運動。
中國汽聯前主席石天曙在任時曾說,全國建100個卡丁車賽道,正式註冊的車手,加上業餘選手也有三四千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這項運動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但就在他2006年離任的時候,仍沒有看到卡丁車市場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