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姑鎮

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下轄鎮

孝姑鎮位於四川省犍為縣城東南15公里,地處岷江兩岸。東連新民鎮12公里,南接榨鼓鄉4公里,海拔高度:325米。西連龍孔鎮10公里,全鎮面積50.8平方千米。人口8686戶,常住人口22564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孝姑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現遺留著東漢楊洪山崖墓群、清代子云亭崖墓群和犍為八景之一“雲亭曉煙”等文化古迹。

2004年,被評為市尊老敬老模範鄉鎮,鎮關工委被評為省先進集體。

2017年,孝姑鎮企業個數共41個,企業從業人數1244人,其中工業企業8個。

歷史沿革


民國《犍為縣誌》記載,漢朝時,曾流傳女兒沉水救父的故事,故名孝姑場。又傳說,江岸有個勤勞美麗的姑娘,名叫幺姑,為免受惡人侮辱,被逼跳河自盡,后把幺姑跳水的地方取名幺姑沱。
清代為孝姑場,民國十八年(1929年)將杜吳鄉更名為孝姑鄉。
孝姑鎮
孝姑鎮
1951年6月將孝姑鄉劃為孝姑鎮(直轄集鎮)、紅星鄉、同心鄉、新建鄉。
1956年4月孝姑鎮與同心鄉、紅星鄉合併建立孝姑鄉。
1958年9月與榨鼓、鐵爐兩鄉合併為孝姑人民公社。
1959年7月分出建立榨鼓公社、鐵爐公社。
1984年孝姑公社復為孝姑鄉。
1990年1月撤銷孝姑鄉建立孝姑鎮。
孝姑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物產豐富。現遺留著東漢楊洪山崖墓群、清代紫雲亭崖墓群和犍為縣八大景觀之一“雲亭曉煙”等文化古迹,以及“狗兒石、和尚石、幺姑崖”等人文景觀,流傳著一段“狗兒攆和尚,和尚追幺姑,幺姑跳下水,和尚咚起嘴”的動人傳說。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孝姑鎮,位於犍為縣城東南21.11千米處,岷江穿境而過,東連田壩、新民鄉,南連鐵爐、榨鼓鄉,西連南岸鄉,北連龍究鄉。全鎮面積5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孝姑鎮鎮境南北環山,東西和鎮中心為平壩,丘陵佔40%左右,山丘起伏,形態各異,沖漕縱橫,田土均勻。

氣候

孝姑鎮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自然資源


孝姑鎮境內林木資源豐富,有松、杉、柏、楠、桉、果樹,退耕還林達到5500畝。全鎮耕地面積1.24萬畝,其中田6397畝、土5973畝。

行政區劃


2015年,孝姑鎮轄八一、永平、田佳、紅久、沙灣、石盤、百支溪、東風、五一、同益、紫雲等11個村112個村民小組和孝姑1個社區3個居民小組。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樂山市調整市中區等8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0號):將原新民鎮麻柳場社區、板橋村、土坪村、新塘村、金田村、涼坪村、岩門村、勝利村、宮堂村、斑竹村、光華村、涼風村、馬兒山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孝姑鎮管轄。調整后,孝姑鎮轄孝姑社區、麻柳場社區、東風村、百支溪村、紅久村、石盤村、田佳村、沙灣村、八一村、永平村、板橋村、土坪村、新塘村、金田村、涼坪村、岩門村、勝利村、宮堂村、斑竹村、光華村、涼風村、馬兒山村所屬行政區域,孝姑鎮人民政府駐雲亭街59號。
截至2019年,孝姑鎮下轄2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孝姑社區石盤村板橋村岩門村馬兒山村
麻柳場社區田佳村土坪村勝利村涼風村
東風村沙灣村新塘村宮堂村/
百支溪村八一村金田村斑竹村/
紅久村永平村涼坪村光華村/

人口民族


2015年,孝姑鎮全鎮總人口8821戶2.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5萬人、非農業人口1690人。
2017年,孝姑鎮總人口16753人。
2021年7月,犍為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孝姑鎮常住人口22564人。

經濟


孝姑鎮屬農業大鎮,工業處於起步階段。2015農民人均純收入1.15萬元。
農業方面,丘陵村主要種植糧食和林竹,糧食播種面積1.56萬畝,產量5632噸。林竹1.6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5500畝。葉煙種植1萬餘畝,花生3000餘畝,甘蔗1500餘畝,蔬菜1000餘畝。發展優質水果約3000畝。發展茶葉2200畝,茉莉花900畝。成立了勝圓夢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嘉康壕豬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阿山珍禽野味生態養殖基地。
工業方面,1984年在孝姑鎮東風村境內建設泥淵沱機磚廠,屬鄉鎮企業,1993年轉為私營企業。2009年犍為鳳生紙業異地技改搬遷至孝姑鎮永平村9組,於2012年建成並投產。2015年啟動“雙百”紙製品產業園區征地工作,完成一期征地408.87畝。2012年完成孝姑核電站建設前期勘測工作,進入核電廠址保護。
2015年,孝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15萬元。
2017年,孝姑鎮企業個數共41個,企業從業人數1244人,其中工業企業8個。

文化


名優特產

孝姑鎮依山傍水,氣溫宜人,岷江穿境蜿蜒而過,沖刷形成五一壩獨特的土質,盛產葉煙,品味獨特,遠近聞名。依託八一村傳統優勢農作物甘蔗,發展小糖房加工小企業,生產的紅糖,品質優良,暢銷省內外。葉菸、紅糖、水果現已成為全鎮農產品的三大特色品牌。

民風民俗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民俗民風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過春節,掛燈籠、貼年畫、貼春聯、吃年夜飯、放鞭炮、走親訪友拜年,元宵節采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尤其是龍燈隊、牛兒燈走街竄戶,給節日增添了喜慶。

名勝傳說

孝渡流芳:傳說在東漢順帝時,在孝姑寶乘寺附近住著一戶人家。父女倆相依為命,靠擺渡為生。一年夏天,河水上漲,父女倆把船搖向對岸接人,船到江心,大浪把父親捲入,女兒救父心切跳入河中,雙手緊抱父親隨水飄流。後來人們在父女倆沉沒之地發現一塊石頭,形狀好像姑娘,昂首屹立,人們議論這可能是姑娘生前對父親很孝敬,死後成了仙石,便把這塊石頭取名“孝女石”。直到現今,在小水季節,人們還隱約可見這塊石頭。傳說姑娘抱住父親遺體的那個灘叫“抱屍灘”。為了紀念姑娘,明朝萬曆年間,在渡口附近修建了“孝姑祠”。清仁宗嘉慶十九年犍為縣令王夢庚在渡口石壁鑿刻“孝渡流芳”四個大字以示紀念,成為犍為八景之一。
雲亭曉煙:岷江西岸有座巍峨的高山,茂林修竹,曲徑通幽,風景秀麗,山上有子云亭,相傳為漢儒揚子云住犍為時的寓所,故此山為子云山,子云山山勢巍峨挺秀,古木參天,登上子云亭,極目遠眺,犍為城、白塔寺、黃旗壩、孝姑集鎮、河口集市盡收眼底。岷江猶如銀帶迴繞,陣陣河風送來船工們的勞動號子,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每當黎明,子云山腳便有一縷白色煙霧騰空而起,迅速向四周散開,頓時亭台樓閣便蒙上一層薄薄的輕紗,簡直是一幅天然山水畫,隨後整個子云山便墮入雲海之中,真似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古人題詠“子云仙境”。而稍息片刻,舉目一望,煙雲卻已消散,景物如故,十分神奇,故稱“雲亭曉煙”,成為犍為八景之一。

交通


姑集鎮境內有下(渡)孝(姑)路直達孝姑集鎮,公交車40分鐘可由縣城到達孝姑集鎮,孝姑集鎮到各村開通了鎮村客運。

社會


文化事業

2015年,孝姑鎮建成農村文化書屋11個、社區文化書屋1個。在永平9組集中安置點和田佳新居安裝了室外健身器材。2014年,新建了佔地3.6畝的孝姑鎮老年活動中心,2015年,建成了孝姑鎮田佳村幸福美麗新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感恩廣場、文化院壩。全鎮老年活動隊12支。

教育事業

2015年,孝姑鎮全鎮中小學校5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學3所、幼兒園6所。2015年,啟動孝姑機關幼兒園整體搬遷項目,新建幼兒園佔地14.7畝,建成后容納400名幼兒,新建幼兒園主體工程已竣工,進入裝修階段。

醫療衛生

2015年,孝姑鎮鎮中心衛生院床位50張,達到了一級甲等綜合性衛生院標準。

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該鎮完成紫雲村扶貧新村建設,正在加快進度以公路建設、產業發展、農房改造、人飲工程、陣地建設五大項目建設助推和諧新村建設。一是公路建設。硬化通村公路4.2公里,鋪築碎石路7公里,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二是農房改造。集中成片改造農房92戶,帶動全村改造150戶,新建沼氣池150口。三是產業發展,新發展晚熟棚柑830畝,加強林竹管護、生豬發展和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四是人飲工程。打井、建塔120個,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五是新修綜合活動室1處,加強陣地建設。現已完成總體工程的80%以上。

旅遊


孝渡流芳:傳說在東漢順帝時,在孝姑寶乘寺附近住著一戶人家。父女倆相依為命,靠擺渡為生。一年夏天,河水上漲,父女倆把船搖向對岸接人,船到江心,大浪把父親捲入,女兒救父心切跳入河中,雙手緊抱父親隨水飄流。後來人們在父女倆沉沒之地發現一塊石頭,形狀好像姑娘,昂首屹立,人們議論這可能是姑娘生前對父親很孝敬,死後成了仙石,便把這塊石頭取名“孝女石”。直到現今,在小水季節,人們還隱約可見這塊石頭。傳說姑娘抱住父親遺體的那個灘叫“抱屍灘”。為了紀念姑娘,明朝萬曆年間,在渡口附近修建了“孝姑祠”。清仁宗嘉慶十九年犍為縣令王夢庚在渡口石壁鑿刻“孝渡流芳”四個大字以示紀念,成為犍為八景之一。
雲亭曉煙:岷江西岸有座巍峨的高山,茂林修竹,曲徑通幽,風景秀麗,山上有子云亭,相傳為漢儒揚子云住犍為時的寓所,故此山為子云山,子云山山勢巍峨挺秀,古木參天,登上子云亭,極目遠眺,犍為城、白塔寺、黃旗壩、孝姑集鎮、河口集市盡收眼底。岷江猶如銀帶迴繞,陣陣河風送來船工們的勞動號子,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每當黎明,子云山腳便有一縷白色煙霧騰空而起,迅速向四周散開,頓時亭台樓閣便蒙上一層薄薄的輕紗,簡直是一幅天然山水畫,隨後整個子云山便墮入雲海之中,真似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古人題詠“子云仙境”。而稍息片刻,舉目一望,煙雲卻已消散,景物如故,十分神奇,故稱“雲亭曉煙”,成為犍為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