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翰

楊翰

楊翰(1812—1879年),字伯飛,一字海琴,號樗盦,別號息柯居士,直隸河間(今河北河間市)人。清朝大臣,著名學者。

嘉慶十七年,生於父親所在四川官署。道光二十五年,中進士,授官湖南辰沅永靖道台,官至永州知府。光緒五年,病逝,年六十七,葬於浯溪。

人物經歷


楊翰少聰穎,4歲從師誦《戴記》,每日能背一冊;12歲舉筆成文,鄉人稱奇。他性好山水,並喜碑刻,常在四川境內訪碑,所寫題記,廣為流傳。
楊翰20歲舉秀才,30歲中舉,不久考中進士,入翰林院,做編修。在京8年,他以書畫金石為樂。京城廠肆,鍾彝書畫,泉器碑刻甚多,他經常出入其間,與友人共同研討。他見多識廣,偶作題跋,金石家楊歐客,見必手抄。大書法家劉石庵曾稱其三絕:“題跋、詩、書”。此時,其留言鐫刻,驚服海內。
咸豐三年(1852),楊翰進入勝克齋幕府,整理筆札;翌年,授永州知府,沒有赴任;咸豐六年(1856),遷常德知府。翌年徙沅州,八年(1858)始赴永州。楊翰任永州知府七年,公務之暇,常登山臨水,搜求金石書畫。零陵、祁陽之間,元結、柳宗元懷素等唐宋諸文人學士、名公世卿的舊跡,如澹岩、漫郎宅、朝陽岩、綠天庵、愚溪、柳侯祠、元顏寺等,他都募資重行修葺一新。
同治三年(1864),楊翰為辰沅道員;同治八年(1869),重回北京,再尋金石舊夢;后因母親病重回湖南,又任道員。不久,因“溪山文字”,他被人彈劾只喜山水文物,不理民情;同治十年(1871)被免官,於是攜家眷到祁陽浯溪,安居漫郎宅,以著述終老。
楊翰一生為官清廉,在做永州知府七年中,到民間查訪,徒步行走,不坐轎,不要縣衙擺酒設宴;被削職為民后,他一貧如洗,一家老小,靠他到桂林、廣州等地賣字畫度日。
移居浯溪后,先後撰寫《詩集》、《志林》、《雜著》、《畫談》、《詩話》、《息柯雜著》、《息柯白箋》、《歸石軒畫談》、《九九消寒集》等。光緒四年(1878),楊翰母親逝世。光緒五年(1879),他在窮困潦倒中病逝,年六十七。葬於浯溪,其子孫落籍於浯溪。

主要作品


楊翰書法對聯
楊翰書法對聯
楊翰
楊翰
楊翰
楊翰
《揚州畫苑錄》、《清畫家詩史》、《儒林瑣記》、《順天府志》、《桐陰論畫》、《清朝書畫家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