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鐵橋

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的鐵橋

南渡江鐵橋位於海口市東南方向,連接城郊的南渡江江面上。

位置


南渡江鐵橋
南渡江鐵橋
廢舊的鐵橋,有幾座水泥橋墩已東倒西歪地塌入水中,珙形的鋼架鐵橋已是傷痕纍纍,銹跡斑駁,它完全失去昔日的風采。這座“老鐵橋”也叫“鬼子鐵橋”,它是南渡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海南的第一座大橋,而且還是當時廣東省的第一座大橋。這座鐵橋不是中國人建造的,而是日本人為侵掠海南而造的,因此鐵橋身上寫滿了恥辱與辛酸。

歷史


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本陸軍板田支隊和日本海軍第五艦隊共1萬多人,在飛機、軍艦的掩護下,在海口西北角的天尾村至榮山寮之間的海岸登陸,次日佔領海口,立即開始侵略全島和掠奪海南豐富自然資源的行動。
據史料記載,當時日軍因運輸的需要,便開始計劃建造南渡江鐵橋。鐵橋由日本人修建,原名為“呂宮橋”,建橋目的是為了讓日軍更快地深入海南島腹地,實施大規模的掠奪。
1940年6月,鐵橋正式施工,為了保密和防止破壞,鐵橋土木部分均由日本工程公司清水組承包,鋼架部分由台灣高雄造船所製作並安裝,施工骨幹隊伍為日本人,其他全部使用台灣人和朝鮮人。根據設計,鐵橋全長785.34米,寬6.8米,橋身距離洪水最高水位2米,最大載重20噸,使用年限20年。
1942年,南渡江鐵橋建成通車。建成后,由一小隊日軍守衛。守橋的日軍對通過橋下的無辜民船,經常任意搶掠和無端開槍射殺,因此這座橋成為“鬼門關”。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盟軍飛機曾多次對南渡江鐵橋進行轟炸,但都沒有擊中。日本宣布投降后,國民黨軍隊接管了鐵橋並將之作為軍隊專用橋,民用車輛很少通過。
海南島解放后,為了行車安全,限制過橋車輛載重不得超過10噸,只准單向行駛,大客車要落客過橋。
1984年,由海南自己建造的南渡江大橋落成通車,已成為危橋的鐵橋從此停止使用和被封閉,作為紀念物而保存下來。至今,南渡江鐵橋作為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掠奪海南島的鐵證和中國軍民戰勝日本鬼子的戰利品,仍然殘卧在南渡江面上。
2000年10月,海口遭遇洪水襲擊,南渡江鐵橋被衝垮,至今只剩下斷橋殘墩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榮譽


2009年7月,南渡江鐵橋已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省級文物加以保護,面臨存廢之爭的鐵橋終於有了“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