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溪州村的結果 展開

溪州村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紫泥鎮溪州村

溪洲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紫泥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原名北溪頭圍仔社,位於滸茂洲。東鄰新洋村,西接城內村,南連溪霞村,北隔九龍江北港面對角美鎮流傳村。全村總面積8.1平方公里,共784戶3108人。

政區沿革


溪洲村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屬龍溪縣二十八都滸茂社。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屬龍溪縣二十八都滸茂保。民國28年屬第六區樂群鄉溪洲保和過港后保。民國36年樂群、敬業合併為滸茂鄉,屬滸茂鄉溪洲保。1952年屬第四區溪洲鄉。1955年屬城內區。1956年3月屬平寧區城內鄉溪洲高級合作社。1958年屬海鷹公社溪洲耕作區。1959年屬紫泥公社溪洲大隊。1981年溪洲大隊分拆為溪洲、溪霞兩個大隊。1984年為紫泥鄉溪洲村。1992年為紫泥鎮溪洲村,轄溪洲、洲魏、北頭3個自然村,分公路、過埭、西頭、中央、新村、東頭、官地、過港等角落。

姓氏源流


溪洲村主要是林姓聚居地,有617戶2435人,佔總戶數的78.7%。源自象山,再由城內庵前尾面園遷居,城內庵前尾面園的支脈分佈在北頭、洲位、過埭,還有德隆柱、樓仔內、滋德堂等支脈即分佈在西頭、中央、過港。
在清乾隆至嘉慶年間,歐、王、葉、李四大家族佔據溪洲半壁江山,並各建有宗祠;歐在西頭,王、葉在中央,李在中央與東頭接連處,后逐步減少。葉姓宗祠清道光年間改建為林姓宗祠,命名“滋德堂”。
曾姓由海澄縣后寶村的曾正直遷居溪洲,傳六房五支脈至今八代,建祖廳於中央,分佈東頭、中央,有80戶323人,佔總戶數的10.2%。
另有歐、王、葉、李、陳、郭、,蔡、黃、康、劉、何、潘、姚、翁、戴、呂、程等。

經濟狀況


新中國成立前溪洲村為滸茂洲的政治中心(滸茂鄉公所所在地)、經濟中心(新加坡華僑聚居地)和文化中心(采蘩學校創始地和滸茂財貿中學所在地)。
全村以農業為主,耕地面積1980畝,其中改為蝦池250畝。經營小雜店12家,機磚廠3家,汽車、拖拉機40輛。出國勞務14人。蘑菇、草菇種植面積為3萬平方米,產量80萬斤,產值240萬元。東升電子廠在溪洲公路創辦東升電子分廠,有工人150人。2005年全村社會總產值1.08億元,村民年均人收入3600元。
全村普及電力供應,飲用自來水,電視普及率99%,電話普及率90%,村民主要以電和液化汽為烹飪燃料。1999年由華僑曹秀平捐資57萬元為溪洲小學新建一座三層教學樓,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設有7個班級,學生260人,教師11人。有醫療診所4家。2002年在西頭橋頭興建老年人涼亭1座,為老年人乘涼休息場所。2005年由華僑林志良、陳文慧捐資修建西頭庵前公路橋一座。

宗祠


林氏宗祠———滋德堂 位於北溪頭圍仔社中央,始建於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坐北向南,分前後進。原為溪洲葉姓宗祠,大約在同治年間,改為林姓宗祠,取名“滋德堂”,供奉象山奠居中央的八世始祖以下祖先。1993年中央林氏宗親集資1.3萬元重修,2000年再度投入3.6萬元重修,2003年投入1.3萬元擴建廚房一座。建成后滋德堂佔地面積680平方米,建築面積338平方米,內有中央林沐皇恩御賜四代一品的林姓燈懸掛祠堂大廳兩側。

文物古迹


東興宮 又名東頭庵,位於溪洲村東頭,始建於前清乾隆29年,至道光壬寅年進行重修;民國28年已卯(1939年)再次重修,1987年再重新修建。2006年香港僑胞盧學強先生獨資捐獻10萬元進行修建。供奉北極玄天上帝。坐北向南,大廳兩側石刻對聯“廟宇重修、武當制勝;神光普照、北極帝居”,廟堂兩側石刻對聯“權握天樞四海威知拱照,星羅帝座千秋共祀如南”。2004年12月,被列為龍海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仰北宮 又名西頭庵,位於溪洲村西頭。始建於清嘉慶癸亥年臘月(1802年),1985年重修,坐南向北。時值歐、王、葉、李四大姓強盛時期,由歐王倡舉營建,廟前兩側石柱刻“位奠天樞衛正驅邪三尺劍,權傾北極伏魔安善萬家春”。廳前石獅一對由歐陽汶、王廣地共謝。廟堂兩柱石刻“仗劍伏魔北極天中歸主宰,真心保座東興境內沐英靈”。供奉保生大帝、玄天上帝、林府太師,
急公好義”匾額 華僑鉅賈林秉祥熱心公益,熱愛祖國,對國民革命有貢獻,民國大總統特予褒獎。橫匾左是中華民國四年十一月林秉祥,右是大總統題褒,中是“急公好義”,上蓋榮典之璽;該題褒原懸掛於林秉祥別墅前所,現由其侄孫林淵松保管。
林秉祥故居 林秉祥之父林采蘩於1901年在馮厝圍基建大厝兩座,坐北向南偏東13度(俗稱兩平兩落),東邊基建厝伍座,坐北向南偏西13度(俗稱東平伍落)。另於1903年在東頭庵邊基建采繁醫局(現被改用為采繁禪寺)。
滸茂公園 林秉祥於民國四年在上溪圍建造滸茂公園。公園東側建造林秉祥別墅(仿新加坡秉祥別墅樣式建造,俗稱洋樓),公園西側琵琵墩是林秉祥墓址(現已拆毀)。公園四面環水,遍植花木,在舊社會是滸茂人閒遊之處。

歷史人物


林秉祥,華僑鉅賈,生於1873年,是僑商林和坂(字采蘩)的第六子,其父原是城內庵前尾面園(又名美園)分支奠居北溪頭圍仔社。秉祥一生儉僕,秉承父志,樂善好施,創義學,行善舉,關心家鄉的事業發展。解放前滸茂的道路到處牛腳堀,雨天泥濘難行,即為家鄉鋪石路自城內經溪洲、新洋、吉貝、玲瓏、合興、會魁、仁和直達金定;興辦學校(岐西、安山、城內、溪洲、溪霞、吉貝、仁和、巽玉、金定),培育了很多人才;設醫局,對孤寡貧困實行免費義診,提倡扶困濟孤,凡貧困孤寡戶救濟支持到其子女成人。至抗日戰爭爆發時停辦,深得滸茂人民愛戴。
秉祥民族氣節很強,抗日時期日本佔領新加坡,華人碰到日軍要卑躬行禮,秉祥被日軍強逼行禮,義憤填胸,憂傷悲痛而終,1946年運棺回國,安葬在滸茂公園西側琵琶墩頭。“文革”墓被拆毀,嗣後其子林紹平回鄉時將骨骸遷葬榜山鎮田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