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燭

燈燭

燈燭,漢語辭彙。

拼音:dēng zhú,

注音:ㄉㄥ ㄓㄨˊ

釋義:油燈和蠟燭;泛指燈光。

詞目


燈燭

拼音


dēng zhú

引證詳解


1、指用油脂作燃料的照明物。
《漢書·劉向傳》:“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石槨為游館,人膏為燈燭。”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劉綺﹞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燃明夜讀。”
宋蘇軾 《石恪畫維摩頌》詩:“譬如油蠟作燈燭,不以火點終不明。”
明·顧彥夫《村落嫁娶圖記》:“昏禮宜昏。於昏矣,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
2、燈火;燈光。
唐 杜審言《守歲侍宴應制》: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廷燈燭上薰天。
唐 花蕊夫人《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夜寒金屋篆煙飛,燈燭分明在紫微。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元夕》:“花邊水際,燈燭燦然。”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三折:“我則見燈燭下披袍秉笏,立於我面前。”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即於燈燭之下,拜寧戚為大夫,使與管仲同參國政。”
巴金 《霧》一:“在旅館里燈燭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