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

物理概念

冰點,漢語詞語,物理學概念,拼音為bīng diǎn。即水的凝固點。即水和冰可平衡共存的溫度。

簡介


冰點
冰點
冰點又叫凝固點,凝固點是在一定非固體物質,一定壓力下等條件,變為固態,稱之為凝固點。

海水冰點


冰點
冰點
海水的凝固點低於淡水,並且隨著鹽度的增加而降低。當海水表面趨向於結冰溫度時,密度增大,海面海水下沉,引起水的垂直對流,進行混合。表層水開始結冰,析出鹽類而使鄰近水層的鹽度增大,使鄰近的海水的凝固點再次下降。因此,海洋只有混合均勻,從表層到海底各深度的水溫接近凝固點時,海面才會凝固結冰。所以,海冰不象湖水河水結冰那樣容易。
海水結冰的物理過程比較複雜。寒流天氣使海面氣溫下降,大風攪拌海水,使海水表層散失熱量,海水被冷卻。海水溫度下降。當表層海水的溫度接近海水密度最大值時的溫度,上層海水比重變大,產生下沉,下層海水比重相對變小,要上升到表層。表層與下層海水就會發生對流混合。結果,降溫過程把表層的冷卻水帶到下層,又把下層形成冰晶時放出的結晶熱帶到海面,海水再次冷卻,直到整個海水下沉上升水層的密度均勻穩定才停止。當海水溫度下降到冰點並且繼續散熱時,海水就開始結冰。海冰的形成可以開始於海水的任何一層,如果混合強烈直達海底,也可以在海洋底部結冰。

冰點溫度

淡水在0℃結冰,叫做冰點。海水的凝固點是一個不確定的溫度。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所以海水凝固點的變化與海水鹽度和密度有密切的關係。當鹽度達到24.695的時候,海水最大密度值的溫度和冰點的溫度一樣,都是-1.332℃。乙二醇的含量為68%時,冰點可降低至-68℃!超過這個極限時,凝固點反而要上升。乙二醇是一種無色微粘的液體,沸點是197.4℃,凝固點是-11.5℃,能與水任意比例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