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以這種方法獲取剩餘價值就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由於工作日的界限和無產階級為縮短工作日的鬥爭,使資本家絕對延長工作日的做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實,對提高剩餘價值率徠來說,有意義的是剩餘勞動時間絕對和相對的延長,因此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就是在工作日的延長受到限制時,有效地提高剩餘價值率的一種方法。如:原來工作日為12小時,必要勞動時間6小時,剩餘勞動時間6小時。如果工作日長度12小時不變,把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為4小時,剩餘勞動時間則增加為8小時,剩餘價值率就會由原來的100%提高到200%。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鍵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鍵在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勞動力價值的時間,而勞動力價值又是勞動者及其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因此,只有勞動者生活資料的價值下降使勞動力價值下降,才能使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在工人生活資料的價值中,還包括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耗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這類生產資料價值的變動也會影響勞動力價值和必要勞動時間。
可見,只有社會上一切與生活資料有關的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使用生活資料價值下降,勞動力價值下降,必要勞動時間才有可能縮短,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才有可能實現。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就是以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的。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係


1、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
這兩種方法即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在生產技術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2、這兩種方法既相聯繫又相區別:
1)兩者的本質和結果是一致的,它們都延長了工人的剩餘勞動時間,增加了剩餘價值量,提高了剝削程度。
2)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基礎,也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起點。
3)兩者的物質基礎不同,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
在資本主義初期,生產技術水平低,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增加剩餘價值的基本方法。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日益成為增加剩餘價值的主要方法。

超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係


超額剩餘價值指的是商品個別價值與商品價值之間相差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價值。資本家將商品按照商品價值出售,實現的是剩餘價值,這個前提是資本家用來出售的商品的個別價值與商品價值相等,這樣每個資本家賺得的價值也是相等的。如果某個資本家通過某種手段提高了他自己手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那麼他的工人們生產出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就低於商品的一般價值。這時,將這些商品再按照商品的一般價值出售的話,這個資本家就會賺得比其他資本家多的多的剩餘價值——用資本家的話說,就是“成本更低,利潤更多”。所謂超額剩餘價值,就是個別資本家比其他大多數資本家多獲取的那部分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是在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情況下,所有資本家普遍獲得的、比以前多的多的剩餘價值。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資本家的天性,一個資本家獲得了超額剩餘價值,那麼其他資本家也會紛紛效仿,他們爭相提高自己工人的勞動生產率,進而降低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值——各行各業的資本家都如此這般,最終結果是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得到了提高,商品的一般價值也隨之降低,各個工廠的生產效率趨於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工廠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與商品一般價值基本相等,全體資本家都無法獲得超額剩餘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資本家是無利可圖的——社會生產率普遍提高使得工人的生活資料的價值也隨之降低,資本家購買相同數量的生活資料所付出的價值比以前更少,這樣節省下來的價值就揣進了資本家的腰包——這就是相對剩餘價值,它是以降低工人的勞動力價值為代價實現的。
超額剩餘價值生產與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聯繫在於:前者是後者的產生原因,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全體資本家對超額剩餘價值的競相追逐,使得社會生產率普遍提高,勞動力價值降低,資本家因而獲得了相對剩餘價值。
超額剩餘價值生產與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區別在於:超額剩餘價值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產物,它的實現是得宜於商品個別價值與一般價值的差距,並為個別資本家獲得,它只有在其他大多數資本家都沒有獲得的前提下才是超額剩餘價值(否則就僅僅是剩餘價值);而相對剩餘價值則是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的產物,它的實現得宜於勞動力價值的降低。它讓“全體”資本家都獲得了更多的剩餘價值,而不僅限於個別資本家。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形式


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以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為前提;這種生產方式連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條件本身,最初是在勞動在形式上隸屬於資本的基礎上自發地產生和發展的。勞動對資本的這種形式上的隸屬,又讓位於勞動對資本的實際上的隸屬。
至徠於各種中間形式,在這裡只要提一下就夠了。在這些中間形式中,剩餘勞動不是用直接強制的辦法從生產者那裡榨取的,生產者也沒有在形式上隸屬於資本。資本在這裡還沒有直接支配勞動過程。在那些用古老傳統的生產方式從事手工業或農業的獨立生產者的身旁,有高利貸者或商人,有高利貸資本或商業資本,他們象寄生蟲似地吮吸著這些獨立生產者。這種剝削形式在一個社會內占統治地位,就排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不過另一方面,這種剝削形式又可以成為通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例如中世紀末期的情況就是這樣。最後,正如現代家庭勞動的例子所表明的,某些中間形式還會在大工業的基礎上在某些地方再現出來,雖然它的樣子完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