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靈脂
草靈脂
外形和豚鼠相似,但比豚鼠小得多。體長約14厘米左右。頭長而狹,耳短而圓,上唇中段與兔相似,吻部兩側有很發達的觸鬚,後肢比前肢略長,前肢5趾,後肢4趾,趾端有爪。尾極短。體毛黑褐色,細柔而軟。體軀腹面和四肢內側深灰色,間以淡黃色雜紋。生活於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草地,掘穴群居,白天活動,以野草為食,破壞草場。洞口常堆積很多糞便。青海、西藏、四川各地均有分佈。
異名:岩兔屎、岩鼠糞(《四川中藥志》)。
西藏鼠兔糞便
西藏鼠兔
頭部長而狹,耳廓短而圓。
上唇縱裂。
吻部兩側有發達的觸鬚。
四肢短小。
後肢比前肢略長,無尾。
身體背面暗灰褐色,毛基暗灰色,中段黃白色,毛尖黑色。
耳背黑色,內為棕黑色,耳緣具明顯的白邊。
腹面色淺,毛尖黃或白,毛基為暗灰色。
四足背面淺黃,掌面被深褐色密毛。
頭骨狹長,齶孔與門齒孔合而為一。
喜棲於半潮濕的海拔較高的山坡灌叢中。
穴土而群居,晝夜均活動。
食物主要為莎草科與禾本科植物的莖葉。
分佈雲南、四川、湖北、山西、甘肅、陝西、青海、西藏等地。
全年可采。
糞便多堆集於洞口。
收得后,篩凈泥土,揀去砂石,曬乾。
乾燥糞便呈圓形或略呈長橢圓形,直徑4~5毫米。
外表棕褐色,粗糙。
破碎后仍棕褐色,有多數植物纖維及其它未消化物質。
陳久者無甚氣味,新鮮者微臭。
以粒大、均勻,無破碎、雜質者為佳。
產四川。
四川地區還以金龜子科動物小青花潛幼蟲的乾燥糞便作草靈脂使用。
《四川中藥志》:苦咸,溫,無毒。
治月經失調,產後腹痛,跌扑損傷及瘀血積滯。
內服煎湯,2~3錢;或研末。
《四川中藥志》:血虛及孕婦忌服。
①治血瘀經閉及產後腹痛:草靈脂配蒲黃等量,研末。
黃酒送服。
煎水服。
③治胃寒疼痛:草靈脂、炮姜。
研細末,分數次,溫開水送服。
(選方出《成都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