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

壓力性潰瘍、褥瘡

徠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褥瘡,是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皮膚壓瘡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通性的問題。據有關文獻報道,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壓瘡合併征。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普通外科

病因


1.壓力因素
(1)垂直壓力引起壓瘡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組織遭受持續性垂直壓力,特別在身體骨頭粗隆凸出處。如果長期卧床或坐輪椅、夾板內襯墊放置不當、石膏內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長時間承受超過正常毛細血管的壓迫,均可造成壓瘡(一般而言皮膚層下的血管可承受的壓力約為32mmHg左右,假若超過以上的壓力,局部血管便可能扭曲、變形而影響到血流的通過,則有缺血的現象)。
(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於皮膚,易損害皮膚的角質層。當病人在床上活動或坐輪椅時,皮膚可受到床單和輪椅墊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膚被擦傷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漬時,易發生壓瘡。
(3)剪力所謂剪力是一個作用力施於物體上后導致產生一平行反方向的平面滑動,是由摩擦力與垂直壓力相加而成。它與體位關係密切,例如平卧抬高床頭時身體下滑,皮膚與床鋪出現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膚垂直方向的重力,從而導致剪力的產生,引起局部皮膚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壓瘡。
2.營養狀況
全身營養缺乏,肌肉萎縮,受壓處缺乏保護,如長期發熱及惡病質等。
全身營養障礙,營養攝入不足,出現蛋白質合成減少、負氮平衡、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一旦受壓,骨隆突處皮膚要承受外界壓力和骨隆突處對皮膚的擠壓力,受壓處缺乏肌肉和脂肪組織的保護,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出現壓瘡。
3徠.皮膚抵抗力降低
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石膏繃帶和夾板使用不當、大小便失禁、床單皺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膚抵抗力降低。

癥狀


● 主要表現為紅斑、水皰、創面、潰瘍、疼痛等。
● 紅斑
● ● 皮膚受損的初期,局部受壓皮膚出現壓之不褪色的紅斑,此時皮膚完整性未被破壞,及時正確的護理可以讓皮膚恢復正常。
● 水皰
● ● 病情進一步發展時,紅斑處皮膚顏色變為紫紅色,產生皮下硬結,皮膚因水腫而變薄,常有水皰形成,且容易破潰,表皮水皰可逐漸擴大。
● 創面
● ● 水皰剛開始破潰時會露出潮濕、紅潤的創面。進一步發展,創面會出現黃色滲出液。
● 潰瘍
● ● 創面發生感染時,表面會被膿液覆蓋,導致組織壞死,形成潰瘍。嚴重時,壞死組織可深達骨面,顏色發黑,膿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 疼痛
● ● 隨著壓瘡的發展,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臨床表現


1.易發部位
多發生於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
(1)仰卧位好發於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足跟。
(2)側卧位好發於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髖部,膝關節的內、外側及、內外踝。
(3)俯卧位好發於耳、頰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腳趾。
2.臨床分期
美國全國壓瘡顧問小組2007年最新分類
(1)可疑的深部組織損傷皮下軟組織受到壓力或剪切力的損害,局部皮膚完整但可出現顏色改變如紫色或褐紅色,或導致充血的水皰。與周圍組織比較,這些受損區域的軟組織可能有疼痛、硬塊、有黏糊狀的滲出、潮濕、發熱或冰冷。
(2)第一期壓瘡淤血紅潤期——“紅、腫、熱、痛或麻木,持續30分鐘不褪”在骨隆突處的皮膚完整伴有壓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紅斑。深色皮膚可能無明顯的蒼白改變,但其顏色可能與周圍組織不同。
(3)第二期壓瘡炎性浸潤期——“紫紅、硬結、疼痛、水皰”,真皮部分缺失,表現為一個淺的開放性潰瘍,伴有粉紅色的傷口床(創面),無腐肉,也可能表現為一個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皰。
(4)第三期壓瘡淺度潰瘍期——表皮破損、潰瘍形成。典型特徵:全層皮膚組織缺失,可見皮下脂肪暴露,但骨頭、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組織缺失的深度不明確,可能包含有潛行和隧道。
(5)第四期壓瘡壞死潰瘍期——侵入真皮下層、肌肉層、骨面、感染擴展,典型特徵:全層組織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傷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潛行或隧道。
(6)無法分期的壓瘡典型特徵:全層組織缺失,潰瘍底部有腐肉覆蓋(黃色、黃褐色、灰色、綠色或褐色),或者傷口床有焦痂附著(碳色、褐色或黑色)。

檢查


● 體格檢查
● ● 通過檢查骨突隆處或皮膚受壓處有無皮膚改變,如發紅、水皰泡等癥狀,可以對本病做出初步的判斷。
● 細菌培養和葯敏實驗
● ● 通過該檢查,可以檢測出細菌的類型,對指導用藥有重要作用。

診斷


● 醫生可根據患者的疾病史、癥狀體征等進行診斷。
● 疾病史
● ● 患者有長期卧床史。
● 癥狀體征
● ● 持續受壓部位出現紅斑、水皰、潰瘍“三步曲”病理病程改變。

鑒別診斷


● 壓瘡單從癥狀上很難進行確診,容易與一些疾病相混淆,必須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方能確診。
● 與本病容易混淆的疾病包括皮膚壓紅、失禁性皮炎、壓瘡深部組織損傷等。
● 可通過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進行鑒別。

治療


● 壓瘡的治療治療原則:預防為主,立足整體,重視局部。壓瘡的治療可分為全身治療及局部治療。

全身治療

● 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熱量及水,防止負氮平衡和脫水。注意溝通交流,與醫生積極配合,使疾病及早康復。

局部治療

● 淤血紅潤期:解除局部的壓迫,避免壓瘡進展。
● 炎性浸潤期:保護創面,預防感染,如使用呋喃西林
● 潰瘍期:解除壓迫,控制感染,解除壞死組織,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危害


● 由於皮膚受損產生創面,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的活動,影響生活質量;皮膚創面開放時,細菌容易入血引起感染,嚴重者可引起膿毒敗血症,造成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預后


● 壓瘡發生后,經過治療和護理,一般都可以康復。

預防


● 勤翻身
● ● 長期卧床的人,特別是老人,家屬應該幫助其每2個小時更換一次卧位,必要時可以30分鐘更換一次,翻身時避免推、拖、拉、拽的動作。
● 局部按摩
● ● 患者平卧時,家屬可以將手放入臀下,掌心向上向下都可以,感受皮膚的溫度和受壓力情況,並按摩皮膚5分鐘,每20分鐘重複一次。如皮膚持續發紅,則表明軟組織已受損,則不要再按摩。
● 床褥和床單的要求
● ● 卧床患者的床褥要透氣,軟硬適中,吸水性好,可以用氣墊床、高密度海綿床墊等。床單應選擇純棉面料。
●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 ● 家屬可以幫助患者每天溫水擦浴1~2次,不要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擦身時不要過於用力,以免損傷皮膚。
● 加強營養
● ● 應予以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雞蛋等,保證機體營養。
● 早站早坐,減少壓迫
● ● 在患者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應該儘早進行康復鍛煉,從而直接減少對皮膚的壓迫,避免壓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