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世界影壇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型國際電影節之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影壇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型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歐洲四大電影節”,素有“電影節王子”的美譽,最高獎項為金豹獎。
該電影節得到瑞士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組織的支持和資助。每年7月和8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規定,世界各國參加該電影節的影片,必須在電影節舉行的前一年內完成,並尚未在瑞士公映過。
2018年5月,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2020年4月29日,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宣布,原定於8月5日到8月15日舉辦的第7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取消。
洛迦諾電影節每年七八月間在瑞士風光旖旎的小城洛迦諾舉辦,是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與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同為世界上第四悠久的電影節,位居威尼斯電影節、莫斯科電影節與戛納電影節之後。威尼斯電影節前主席馬克·穆勒曾經讚譽過,“洛迦諾電影節是歐洲電影節中的王子。”而該電影節也是最早發掘中國新電影並且與第五代導演結下深厚淵源的國際電影節。洛迦諾電影節的獎項以前主要為“金帆獎”(大獎)、“銀帆獎”(二等獎);現設“金豹獎”(最佳影片)、“銀豹獎”和“銅豹獎”、“榮譽金豹獎”(終身成就獎)、“評委會特別獎”等獎項。
2018年5月,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
金豹獎/Golden Leopard
最佳男演員/Best Actor
最佳女演員/Best Actress
最佳導演/Best Director
評審團特別獎/Special Jury Prize
國際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第二名,僅次於金豹獎。
特別提及/Special Mention
榮譽金豹獎/Leopard of Honor
更多名為:終生成就獎
最佳處女作/Best First Film
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Netpac Award
觀眾獎/Audience Award
卓越獎/Excellence Award
自2004年起頒給擁有獨特風格和取得卓越成績的國際知名演員,由葡萄酒商Moët et Chandon贊助。
歷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回顧
時間 | 金豹獎 | 時間 | 金豹獎 |
1946年 | 第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47年 | 第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48年 | 第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49年 | 第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0年 | 第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2年 | 第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3年 | 第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4年 | 第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5年 | 第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7年 | 第1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8年 | 第1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59年 | 第1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0年 | 第1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1年 | 第1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2年 | 第1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3年 | 第1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4年 | 第1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5年 | 第1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6年 | 第1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7年 | 第2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8年 | 第2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69年 | 第2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0年 | 第2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1年 | 第2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2年 | 第2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3年 | 第2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4年 | 第2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5年 | 第2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6年 | 第2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7年 | 第3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8年 | 第3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9年 | 第3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0年 | 第3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1年 | 第3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2年 | 第3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3年 | 第3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4年 | 第3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5年 | 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6年 | 第3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7年 | 第4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8年 | 第4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89年 | 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0年 | 第4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1年 | 第4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2年 | 第4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3年 | 第4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4年 | 第4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5年 | 第4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6年 | 第4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7年 | 第5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8年 | 第5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99年 | 第5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0年 | 第5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1年 | 第5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2年 | 第5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3年 | 第5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4年 | 第5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5年 | 第5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6年 | 第5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7年 | 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8年 | 第6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09年 | 第6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0年 | 第6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1年 | 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2年 | 第6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3年 | 第66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4年 | 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5年 | 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6年 | 第6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7年 | 第7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8年 | 第7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19年 | 第7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20年 | 第7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2021年 | 第7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線上舉行
2020年4月,YouTube將與柏林、戛納、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等全球20大頂級電影節合作,舉辦名為“我們在一起:全球電影節”(We Are One::A Global Film Festival)的線上電影節。該電影節將於5月29日至6月7日在線上舉行。
年度 | 獲獎電影 | 導演 | 代表國家 |
---|---|---|---|
1946年 | 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 雷內·克萊爾(René Clair) | 美國 |
1947年 | 沉靜(Le silence est d'or) | 雷內·克萊爾 | 法國 |
1948年 | 德意志零年(Germany Year Zero) | 羅伯托·羅塞里尼 | 義大利 |
1949年 | 農場七宗罪(La ferme des sept péchés) | 讓·德韋夫爾(Jean-Devaivre) | 法國 |
1950年 | 威利還鄉記(When Willie Comes Marching Home) | 約翰·福特 | 美國 |
1951年 | 未頒發 | ||
1952年 | 獵殺(Hunted) | 查爾斯·克瑞奇頓(Charles Crichton) | 英國 |
1953年 | 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 | 約瑟夫·曼凱維奇 | 美國 |
格林卡(Kompozitor Glinka) |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Grigori Alexandrov) | 蘇聯 | |
1954年 | 地獄門(Jigokumon) | 衣笠貞之助 | 日本 |
五腳綿羊(Le mouton à cinq pattes) | 亨利·維尼爾(Henri Verneuil) | 法國 | |
Frutti selvaggi(Les fruites sauvages) | 赫爾維·布龍貝格爾(Herve Bomberger) | 法國 | |
Il Principe Bajaja(Prince Bajaja) | 伊利・唐卡(Jirí Trnka) | 捷克斯洛伐克 | |
Rotation | 沃爾福岡·施多德(Wolfgang Staudte) | 西德 | |
1955年 | Carmen Jones | 奧托·普雷明格(Otto Preminger) | 美國 |
L'usignolo dell'Imperatore(Dobrý voják Svejk) | 伊利·唐卡 | 捷克斯洛伐克 | |
1956年 | 未頒發 | ||
1957年 | Il grido |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 義大利 |
1958年 | Un pugno di polvere(Ten North Frederick) | 菲利浦·唐恩(Philip Dunne) | 美國 |
1959年 | 殺手之吻(Killer's Kiss) | 史丹利·庫柏力克 | 美國 |
1960年 | 英俊的安東尼奧(Il bell'Antonio) | 莫洛·鮑羅尼尼(Mauro Bolognini) | 義大利 |
1961年 | 野火(Nobi) | 市川昆 | 日本 |
1962年 | Un cuore grosso così(Un coeur gros comme ça) | François Reichenbach | 法國 |
1963年 | Trasporto per il paradiso(Transport z raje) | Zbynek Brynych | 捷克斯洛伐克 |
1964年 | 黑彼得(Cerny petr) | 米洛斯·福曼 | 捷克斯洛伐克 |
1965年 | Alle quattro del mattino, due uomini, due donne(Four In The Morning) | 安東尼·西門斯(Anthony Simmons) | 英國 |
1966年 | Il coraggio quotidiano(Kazdy den odvahu) | Evald Schorm | 捷克斯洛伐克 |
1967年 | 恍惚的土地(Terra em transe) | 格勞貝爾·羅恰(Glauber Rocha) | 巴西 |
1968年 | I visionari | Maurizio Ponzi | 義大利 |
1969年 | Charles mort ou vif | Alain Tanner | 瑞士 |
1969年 | Nessun orizzonte oltre il fuoco(V ogne broad net) | Gleb Panfilov | 蘇聯 |
三隻傷心老虎(Los tres tristes tigres) | Raúl Ruiz | 智利 | |
Szemüvegesek | Sandor Simò | 匈牙利 | |
1970年 | 道路的盡頭(End of the Road) | Aram Avakian | 美國 |
Lilika | Branko Plesa | 南斯拉夫 | |
無常 | 實相寺昭雄 | 日本 | |
Sole O(Soleil O) | Med Hondo | 茅利塔尼亞 | |
1971年 | Gli amici(Les amis) | 熱拉爾·布萊恩(Gérard Blain) | 法國 |
Hanno cambiato faccia | 科拉多·法里納(Corrado Farina) | 義大利 | |
In punto di morte | Mario Garriba | 義大利 | |
1971年 | Private Road | 巴尼·普拉茨-米爾斯(Barney Platts-Mills) | 英國 |
Znaky na drodze(Znaky na drodze) | Andrzej Piotrowski | 波蘭 | |
1972年 | Bleak Moments | 麥克·李 | 英國 |
1973年 | Illuminazione(Illuminacja) | 克里斯多夫·贊努西(Krzysztof Zanussi) | 波蘭 |
1974年 | Via dei pompieri n°25(Tuzolto utca 25) | 伊斯特凡·薩博(István Szabó) | 匈牙利 |
1975年 | Il figlio di Amr è morto(Le fils d'Amr est mort) | Jean-Jacques Andrien | 比利時 |
1976年 | Le grand soir(Le grand soir) | Francis Reusser | 瑞士 |
1977年 | 安東尼奧·葛蘭西的監獄歲月(Antonio Gramsci - I giorni del carcere) | Lino Del Fra | 義大利 |
1978年 | I tembelides tis eforis kiladas(I tembelides tis eforis kiladas) | Nikos Panayotopoulos | 希臘 |
1979年 | Il gregge(Sürü) | 札奇·奧克坦(Zeki Ökten) | 土耳其 |
1980年 | Maledetti vi amerò | 馬可·圖利歐·吉歐達納(Marco Tullio Giordana) | 義大利 |
1981年 | Chakra | Rabindra Dharmaraj | 印度 |
1982年 | 旅行者(Traveller) | Joe Comerford | 愛爾蘭 |
Rapporti prefabbricati(Panelkapcsolat) | 貝拉·塔爾(Béla Tarr) | 匈牙利 | |
Les jocondes | Jean-Daniel Pillault | 法國 | |
Quartetto Basileus | Fabio Carpi | 義大利 | |
1983年 | La principessa(Adj király katonát) | Pál Erdöss | 匈牙利 |
1984年 | 天堂陌影(Stranger Than Paradise) | 吉姆·賈木許 | 美國 |
1985年 | Falò. Fuoco alpino(Höhenfeuer) | 佛瑞德·穆勒(Fredi Murer) | 瑞士 |
1986年 | Jezioro bodenskie(Jezioro bodenskie) | Janusz Zaorski | 波蘭 |
1987年 | Il bebè(O Bobo) | José Alvaro Morais | 葡萄牙 |
1988年 | 遠方的聲音(Distant Voices, Still Lives) | 特倫斯·戴維斯(Terence Davies) | 英國 |
Farfalle(Schmetterlinge) | 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 | 西德 | |
1989年 | 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 | 裵鏞均 | 韓國 |
1990年 | Un valzer casuale(Slouchainij Vals) | Svetlana Proskurina | 蘇聯 |
1991年 | 夢幻強尼(Johnny Suede) | 湯姆·迪西羅(Tom DiCillo) | 美國 |
1992年 | 秋月 | 羅卓瑤 | 日本 |
1993年 | 高加索俘虜(Prisoner of the Mountains) | Ermek Shinarbaev | 俄羅斯 |
1994年 | 水缸(Khomreh) | Ebrahim Foruzesh | 伊朗 |
1995年 | Rai(Raï) | 托馬斯·吉洛(Thomas Gilou) | 比利時 |
1996年 | Nénette e Boni(Nénette et Boni) | 克萊爾·丹尼斯(Claire Denis) | 法國 |
1997年 | Lo specchio(Ayneh) | 賈法·帕納西(Jafar Panahi) | 伊朗 |
1998年 | 趙先生 | 呂樂 | 中國 |
1999年 | Pelle d'uomo cuore di bestia(Peau d'homme, coeur de bête) | Hélène Angel | 法國 |
2000年 | 冤家父子 | 王朔 | 中國 |
2001年 | Alla rivoluzione sulla due cavalli | Maurizio Sciarra | 義大利 |
2002年 | Il desiderio(Das Verlangen) | 伊恩·狄爾泰(Iain Dilthey) | 德國 |
2003年 | Acque silenziose(Khamosh Pani) | 莎碧哈·蘇瑪(Sabiha Sumar) | 巴基斯坦 |
2004年 | 私人地區(Private) | 薩維里奧·克斯坦佐(Saverio Costanzo) | 義大利 |
2005年 | 9 vite da donna(Nine Lives) | 羅德里格·加西亞(Rodrigo García) | 美國 |
2006年 | Das Fräulein(Das Fräulein) | Andrea Staka | 瑞士 |
2007年 | 戀する彼女、西へ | 小林正寬 | 日本 |
2008年 | Parque vía(Parque vía) | Enrique Rivero | 墨西哥 |
2009年 | She, a Chinese | 郭小櫓 | 中國 |
2010年 | 寒假 | 李紅旗 | 中國 |
2011年 | Aprire porte e finestre(Abrir puertas y ventanas) | Milagros Mumenthaler | 阿根廷 |
2019年 | 火焰的女兒 | 佩德羅·科斯塔 | 葡萄牙 |
2021年 | 復仇后酬勞入賬 | 艾德溫 | 印度尼西亞 |
兄弟手足 | Francesco Montagner |
時間 | 影片 | 影帝 |
1958年(第11屆) | 阿Q正傳 | 關山 |
1959年(第12屆) | 哀樂中年 | 歐內斯特·博格寧 |
1964年(第17屆) | 傻女十八變 | 吉恩·凱利 |
1991年(第44屆) | 謝卜 | 拉契得·波查拉 Rachid Bouchareb |
2000年(第53屆) | 搶劫 | Joachim Bissmeier,喬瑟夫·哈德、Roland Düringer |
2001年(第54屆) | 兩立方厘米的革命 | 安東尼·加西亞 |
2002年(第55屆) | 童年舊事 | Yorgos Karayannis |
2003年(第56屆) | Maria | Serban Ionescu |
2004年(第57屆) | Private | Mohammed Bakri |
2005年(第58屆) | 九連禱 | 帕特里克·多洛雷特 |
2006年(第59屆) | 大使 | 伯格哈特·克萊斯納 |
2007年(第60屆) | 黑暗的拳擊 巴黎屋檐下 | 米凱·維尼圖奇 米歇爾·皮寇利 |
2008年(第61屆) | 交易市場 | Tayanç Ayaydin |
2009年(第62屆) | 柏拉圖學園 | Antonis Kafetzopoulos |
2010年(第63屆) | 冰壺 | 伊曼努爾·畢洛迪 |
2011年(第64屆) | 一番好意 | 伯格丹·杜米特拉徹 |
2012年(第65屆) | Der Glanz des Tages | Walter Saabel |
2013年(第66屆) | El mudo | Fernando Bacilio |
2021年(第74屆) | 六連班 | Valero Escolar Mohamaed Mellali |
時間 | 影片 | 影后 |
1948年(第3屆) | Film Without a Name | 海蒂嘉德·納福 |
1958年(第11屆) | Amore e chiacchiere (Salviamo il panorama) | Carla Gravina |
1960年(第13屆) | 更高原則 | Jana Brejchová |
1964年(第17屆) | 情迷意亂 | 高峰秀子 |
2000年(第53屆) | Amour, l'argent, l'amour, L' | 莎賓·蒂莫提歐 |
2001年(第54屆) | 蝴蝶 Nabi | 金浩靜 |
2002年(第55屆) | I Am Taraneh, I Am Fifteen Years Old | 塔蘭涅·阿里多斯蒂 |
2003年(第56屆) | 芳齡十三 Thirteen, Maria, Khamosh Pani: Silent Waters | 霍利·亨特, Diana Dumbrava, Kiron Kher |
2004年(第57屆) | 守護你 守護你 | Maria Kwiatkowsky, Pinar Erincin |
2005年(第58屆) | 九條命 | Sydney Tamiia Poitier,瑪麗·凱·普萊斯,莫莉·帕克,阿曼達·塞弗里德,羅賓·懷特,Rebecca Tilney,茜茜·斯派塞克,艾爾皮迪婭·卡里洛,艾米·布倫尼曼,凱西·貝克爾,格倫·克洛斯,霍利·亨特,麗莎·蓋伊·漢密爾頓,達科塔·范寧 |
2006年(第59屆) | 斯蒂芬妮·達麗 | 愛波·塔布琳 |
2007年(第60屆) | 改變我 | Marian Álvarez |
2008年(第61屆) | 黑海 | Ilaria Occhini |
2009年(第62屆) | 只做陌生人 | 洛特·弗貝克 |
2010年(第63屆) | 白白的世界 | 佳斯娜·杜里奇 |
2011年(第64屆) | 姐妹情殤 | María Canale |
2012年(第65屆) | 我還有話要說 | 耐安 |
2013年(第66屆) | 少年收容所 | 布麗·拉爾森 |
2021年(第74屆) | Greda | Anastasiya Krasovskaya |
時間 | 影片 | 導演 |
1946年(第1屆) | 雷內·克萊爾 | |
1948年(第3屆) | 要塞風雲 | 約翰·福特 |
1958年(第11屆) | 漂亮的賽爾日 | 克勞德·夏布洛爾 |
1959年(第12屆) | Foma Gordeev | 馬克·頓斯闊依 |
2006年(第59屆) | 風葬的童年 | 勞倫·亞查德 |
2009年(第62屆) | 小手鼓 | Aleksei Mizgiryov |
2010年(第63屆) | 冰壺 | 丹尼斯·考特 |
2011年(第64屆) | 一番好意 | 阿德里安·斯塔魯 |
2012年(第65屆) | 我還有話要說 | 應亮 |
2013年(第66屆) | 我們善熙 | 洪常秀 |
2021年(第74屆) | 零和一 | 阿貝爾·費拉拉 |
時間 | 得獎者 | 時間 | 得獎者 |
1989年(第42屆) | 埃尼奧·莫里康內 | 1990年(第43屆) | Gian Maria Volontè |
1991年(第44屆) | 雅克·里維特 | 1992年(第45屆) |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 |
1993年(第46屆) | 塞繆爾·富勒 | 1994年(第47屆) | 琪拉·穆拉托娃 |
1995年(第48屆) | 讓-呂克·戈達爾 | 1996年(第49屆) | 沃納·施羅德 |
1997年(第50屆) |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 1998年(第51屆) | 喬·丹特 |
1999年(第52屆) | Daniel Schmid | 2000年(第53屆) | 保羅·范霍文,Paolo Villaggio |
2002年(第55屆) | 西德尼·波拉克 | 2003年(第56屆) | 肯·羅奇 |
2004年(第57屆) | 維姆·文德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特瑞·吉列姆 | 2006年(第59屆) |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
2007年(第60屆) | 侯孝賢 | 2009年(第62屆) | 高畑勛,富野由悠季 |
2010年(第63屆) | 賈樟柯 | 2011年(第64屆) | 阿貝爾·費拉拉 |
2012年(第65屆) | 萊奧·卡拉克斯 | 2013年(第66屆) | 沃納·赫爾佐格 |
2017年(第70屆) | 托德·海因斯 |
王兵執導的《方綉英》是第六部獲得金豹獎的華語片,在此之前有李紅旗執導的《寒假》(2010)、郭小櫓執導的《中國姑娘》(2009)、王朔執導的《我是你爸爸》(2000)、呂樂執導的《趙先生》(1998)以及香港導演羅卓瑤執導的《秋月》(1993)
(截止2015年,主競賽單元)
歷年華人評委會主席:許鞍華(2006)、賈樟柯(2018年)
歷年華人評委會成員:張藝謀(1997)、呂樂(1999)、張元(2000)、餘力為(2004)、蔡明亮(2005)、刁亦男(2014)
華語電影最早出現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是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黃土地》獲得了那年的銀豹獎,也讓西方觀眾了解了文革后的中國新電影。後來田壯壯導演也有作品在這裡獲獎,張元的《北京雜種》也在洛迦諾電影節首映,呂樂的《趙先生》,王朔的《我是你爸爸》都曾獲得過最高榮譽“金豹獎”。而陳果導演的《細路祥》,劉冰鑒導演的《男男女女》都曾在洛迦諾電影節引起了很好的反響。盛志民導演的《浮生》,彭韜導演的《血禪》也都從洛迦諾載譽榮歸。
著名導演賈樟柯曾任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委,並回顧放映《站台》。而華人導演的宗師侯孝賢在同屆電影節上喜獲終身成就獎——榮譽金豹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