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袁林,女,四川儀隴人,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社會活動


兼任民革中央婦青會委員。
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
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
重慶市法官遴選委員會委員。
重鋼集團、重慶建工集團外部董事。
智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社會任職


重慶市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一)主要著作
1.《以人為本與刑法解釋範式的創新研究》,(獨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出版。
2.《刑法總論》,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出版。
3.《中國金融經營體制改革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的構建》(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4.《刑法學》(刑法總論),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5.《刑法學》(刑法分論),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6.《犯罪學通論》,專著(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7.《金融犯罪論》,專著(合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8.《新刑法教程》,參編,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9.《證據法學》,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二)主要學術論文
1.我國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從嚴刑事政策的檢驗和修正——以某省法院系統近十年的判決為研究樣本,《法學》2015年第6期。
2.用刑法替代勞教制度的合理性質疑,《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3.超越主客觀解釋論:刑法解釋標準研究,《現代法學》2011年第1期。
4.司法民主視野下公眾的刑法解釋權,《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第2期。
5.以人為本:從抽象走向現實的刑法解釋理念,《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6.公眾認同與刑法解釋範式的擇向,《法學》,2011年第5期。
7.重慶市孤殘疾兒童救助與權利保障問題研究(上下),《西華大學學報》,2010年第5、6期。
8.毒品犯罪死刑適用標準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9.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理性思考,《東嶽論叢》,2009年第12期。
10.民間借貸制度創新的思路與要點,《經濟法論叢》,2009年第1卷。
11.刑法解釋觀的轉變:從規則主義轉向人本主義,《法商研究》,2008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刑事法學》2009年第3期全文轉載)。
12.以人為本:改革成果分享的權利依據,《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第4期。
13.關於單位犯罪罰金刑適用的再思考,《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9期。
14.評金融監管的綜合化與中國的回應,《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3期。
15.經濟法利益分配功能之解釋,《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經濟法勞動法》2002年第9期轉載)。
研究方向
主要承擔刑法學總論、刑法學分論、犯罪學課程的教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學、犯罪學。
主要承擔課題情況
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金融經營體制改革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的構建》(項目批准號:02JA820013)。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法律規制問題研究---民間借貸制度的創新與監管問題研究》(項目批准號:05BFX029)。
3.四川省“九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及對策研究》。
4.重慶市科委軟科學課題《孤殘兒童救助與權利保障機制研究》(2008年)。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度一般項目,《以人為本與刑法解釋範式的創新》,項目批准號:09YJA820065
6.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法適用公眾參與機制研究》(項目批准號:13BFX057)。
7.司法部課題《民間融資刑法規制的效果評估及立法建議》(批准號:12SFB2023)
8.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風險防範法律問題研究》(2012年)
承擔民革中央全國調研課題《孤殘兒童權利保護機制研究》(2009年)、《殘疾兒童受教育權保障研究》(2011年)、《留守兒童、流動權利保護研究》(2013年)、《閑散未成年人管理與保護研究》(2014年)、《構建全方位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2015年)等。
課題研究成果及轉化
長期關注特殊人權權利保護與犯罪預防問題,尤其注重根據社會實際提出具體對策建議,近年來多項決策建議並被採納。
主有要《關於加強孤殘兒童救助和權利保護的立法建議》《關於加大孤殘兒童救助財政投入的建議》《加大殘疾兒童受教育權保障力度的建議》《關於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的建議》《關於構建未成年人全方位保護體系的提案》等多個建議作為全國政協提交全國政協會議,或被立法採納或獲中央領導指示。根據該課題成果撰寫的兩份提案即《關於加強孤殘兒童救助和權利保護的立法建議》和《關於加大孤殘兒童救助財政投入的建議》,2010年3月經民革中央提交全國政協,此提案已得到國務院有關部委的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0年11月《關於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和民政部、財政部《關於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的通知》,這兩個規範性文件進一步完善了孤兒救助體系。2011年,多家媒體就兩份提案助推全國孤兒救助制度的完善做了專題報道,被譽為“重慶一份課題報告催生一項國家政策”的報道。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推出“兩會新觀察。溫暖背後的推動力”專題報道。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頒獎機構
2010年3月 “全國優秀女黨員稱號”民革中央
2010年12月優秀成果獎《孤殘兒童救助及權利保障研究》
2014年重慶市教科文衛體工會五一巾幗標兵
2014年優秀人大代表、市人大推選為“我身邊的人大代表
西南政法大學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師德標兵
民革重慶市委優秀黨員、先進個人

人物評價


“袁教授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已經折射到了教學的方方面面。”2009級刑法學碩士研究生呂垚瑤如是說。袁教授是她的導師,談起和導師相處的歲月,她感觸頗多:“我們每半個月都會舉行一到兩次刑法沙龍,深入討論‘小悅悅’事件、‘醉酒駕駛’事件。通過討論社會熱點、關注時事,提升專業知識,同時培養我們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
袁教授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僅激勵著自己,更贏得了身邊人的讚許。法學院黨總支書記梅傳強教授由衷地說:“袁教授作為政協委員,將社會調研落到了實處。那些提案的構思中包含著的,是確確實實的數字,是真真正正的走訪,從而推動了我國相關立法的發展。”2010級刑法學碩士研究生蔣柏妹說:“袁教授總是教導我們多關注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她總是教導我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能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事實上,袁教授對弱勢群體和社會未來的關愛,正是當代知識分子應盡之責,也正是社會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