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投資管理
國有資產投資管理
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是指政府和國有企業對於國有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投資方向和規模以及投資的使用等情況的各項管理工作。國有資產投資管理包含:國有資產投資來源的管理、國有資產投資規模的管理、國有資產投資結構的管理、國有資產投資的項目評估與決策管理、國有資產投資的使用管理、國有資產投資的效果考核。
就是對通過何種方式和渠道獲得多少資金的管理工作。
國有資產投資的來源
(三)銀行貸款。佔據重要位置,是主要的籌集資金來源之一。
就是在有限的資金數額內較好地處理好各種矛盾過程的管理。
確定國有資產投資規模的原則
1、量力而行與儘力而為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注意克服只顧眼前利益而人為壓縮投資規模而搞分光吃光的做法。
2、合理安排好年度投資規模與在建投資總規模的原則。處理好年度規模與在建投資總規模的比例關係。
3、投資安排不留缺口的原則。不能先上項目,然後造成事實搞鉤項目。
制約投資規模的因素
1、國民收入增長速度。要想多投資,就得多創造一些社會財富,使國民收入有較大的增加,進而才能提高投資占國民收入的比重。
2、人口增長速度。控制人口增加.使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不至於拿出更多的資金用於人口增加的消費。
3、國民經濟技術構成與產業構成。現有的國民經濟技術構成與產業構成,影響投資的規模。一般來說,經濟技術構成高的部門、產業所需投資較多。而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則所需投資較少。
4、投資使用效果。投資效果好就會需要較少的資金,反之,就需要更高的資金。
國有資產投資規模的調節與控制
1、國有資產投資規模要與投資來源相平衡。應以資金來源的可能性來安排和滿足資金的需要。
3、強化國有資產投資項目的投資包干責任制。本著“誰投資、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建立新型的投資體制,強化投資項目包干責任制。
5、加強國有資產投資的法律建設,使投資科學化、程序化、規範化。健全完善經濟法律,建立科學化的投資決策程序和制度。
就是對將一定的資金在各部門、各地區比例進行分配整個過程的管理。
投資結構的合理化
1、投資結構合理化的標誌
一是看其投資結構是否適應經濟資源結構的情況;
二是看其投資結構是否適應產業結構變化的需要;
三是看其投資結構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
四是看其投資結構的最終效果,即使社會生產與消費在總量上、品種結構上是基本相適應。
2、投資結構合理化的方法
優化投資結構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1)基本建設與技術改造投資和流動資金投資的比例關係;
(2)生產性投資與非生產性投資的比例關係;
(3)生產性投資內部看 輕重以及基礎、能源、交通等部門的比例關係;
(4)全國各地之間布局的比例關係。
就是對項目從可行性研究到評估以及最後決策這個過程的管理。
1、項目建設必要性的評估,看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發展規劃以及產業投資政策等。
2、項目經濟技術條件的評估。主要審查擬建項目資源條件、水文地質以及原材料供應是否可行。
4、企業經濟效益評估。主要對盈利水平,還本付息水平等進行評估。
1、準備階段。組建評估小組,抽調人員。
2、制定評估工作計劃。制定出評估的目的、內容、進度、範圍以及方法、形式的工作計劃。
3、調查與收集資料、收集數據、資料進行調查核實。
4、綜合審查分析;進行全面的審查、分析和論證。
5、編製評估報告。對評估過程、重點、結論如實加以反映。
國有資產投資項目的決策
(1)項目決策的基本原則
1、先論證后決策的原則。項目決策前,要進行可行性研究並進行評估。
2、講究投資效益的原則。將企業微觀效益與國民經濟以全社會的宏觀要求結合起來。
3、做好項目相關建設與同步建設的原則。項目達到予期效果,不僅取決於項目本身,而且還與之配套建設有關,要加以銜接和協調。
(2)項目決策程序
1、編製項目,建議書。在調查分析基礎上,提出項目建設具體建議。
3、委託有關技術經濟專家和有關銀行進行子審、諮詢評估。
4、項目最終決策,決策部門通過項目設計任務書。
簡而言之,就是對國有資產從供應到使用過程的管理。
流動資金投資的使用管理
1、確定流動資金投資需要量。關鍵是核定流動資金定額。一般可採取定額天數計演演算法、比例計演演算法、餘額計演演算法等。
2、流動資金供應的管理。首先保證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投資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其次是強化信貸管理。再次是改進流動資金定額管理辦法。
固定資產投資的使用管理
2、投資包干責任制。一般都是包投資、包材料、包工期、包質量這四包為基本內容。
3、投資項目概算、預算和決策管理。概算是基礎,預算是依據,決策是使用情況的總結。
國有資產投資的效果考核
通過一整套投資結構考核指標,從量上考核國有資產投資是否取得予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