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娘的結果 展開
娘
漢語漢字
娘,漢語常用字。讀音 niáng。最早見於古樂府《子夜歌》——見娘喜容媚,願得結金蘭。基本含義為母親;引申含義為年輕女子的稱呼、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已婚婦女。
娘的常用片語為娘家、娘舅、娘親、娘娘、娘們兒等。包含娘的常用成語為丁娘十索、徐娘半老、爺羹娘飯等。
● ● 母親:~親。~家。爹~。
● ● 對年輕女子的稱呼:~子。姑~。嬌~。新~。
● ● 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已婚婦女:大~。嬸~。
〈名〉
● ● (形聲。從女,良聲。本義:對婦女的泛稱,多指少女)
● ● 同本義 [women;young woman]
見娘喜容媚,願得結金蘭。——古樂府《子夜歌》
● ● 又如:漁娘;廚娘;婆娘;老闆娘;娘行(女性通稱);娘們(女人);娘娘廟(俗謂送子女神之廟);娘子關(一稱葦澤關。在山西省平定縣東北,河北省井陘縣西。相傳唐平陽公主率軍駐此);新娘;姑娘
● ● [俗]∶母親 [ma;mother]
旦辭爺娘去。——《樂府詩集•木蘭詩》
● ● 又
爺娘喚女。
● ● 又
爺娘聞女來。
耶娘妻子走相送。——唐·杜甫《兵車行》
● ● 又如:我出生時我娘死了;爹娘;娘母(母親);娘母子(母親)
● ● 奴婢對女主人也稱娘 [mistress]
● ● 稱人之妻 [wife]。如:娘們(指妻子)
● ● 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已婚婦女 [elderly lady]
娘以指叩門。——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 ● 又如:娘妗(舅母);大娘;嬸娘;姨娘
字形演變流程圖
《說文》可以查到“〔⿰女襄〕”字(圖B3),也是形聲字,以“女”為意,以“襄”為音,許慎對它的解釋是“煩擾也”,讀ráng。圖B3字形多用作“爺娘”的“娘”,讀niáng。
圖A3和圖B3兩個“娘”字在唐代以前的用法是截然分開的:用於“母親”“長輩婦女”的稱謂(如“爹娘”、“娘娘”)要用圖B3;至於圖A3的“娘”在古代多是用作少女的稱渭(如“姑娘”“紅娘”“秋娘”)。“娘”在《辭源》《康熙字典》中,都是把少女之號作第一個義項來解釋的。從文字學來說,“娘”與“郎”都從“良”,有人認為這“良”也具有一定表義作用。到後來娘也用作婦女的泛稱,如伴娘、姑娘、新娘、喜娘等,這是從少女之號衍生而來的。又指母親,代替了圖B3字形。現代漢字整理時,將圖B3作為“娘”的異體字。
娘
娘
3張
娘
煩擾也。一曰肥大也。從女襄聲。女良切(孃)煩也。煩、熱痛也。、煩也。今人用擾攘字、古用孃。賈誼傳作搶攘。莊子在宥作傖囊。楚詞作恇攘。俗作劻勷。皆用叚借字耳。今攘行而孃廢矣。又按廣韻孃女良切、母稱。娘亦女良切、少女之號。唐人此二字分用畫然。故耶孃字斷無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一曰肥大也。方言。䑋、盛也。秦晉或曰䑋。凡人言盛及其所愛偉其肥晠謂之䑋。郭注云。肥䑋多肉。按肉部旣有䑋字矣。此與彼音義皆同也。漢書。壤子王梁、代。壤卽䑋孃字。從女。襄聲。女良切。十部。按前後二義皆當音壤。
【丑集下】【女字部】娘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唐韻】女良切【集韻】【韻會】尼良切。同孃。少女之號。【唐書·平陽公主傳】高祖女,柴紹妻。高祖起兵,主與紹得數百人以應帝,定京師,號娘子軍。
又馬娘,蜀女,化爲蠶。見【圖經】。
又雪衣娘,鸚鵡名,見【開元遺事】。
又雪面娘,馬名。【李肇國史補】八百哥,雪面娘,窣地嬌,銜蟬奴,皆魏王繼笈馬名。
又紅姑娘,野果名,見【徐一夔·元故宮記】。
又嫵媚娘,唐樂府曲名。
又通作孃。後世稱母后曰孃孃。【蘇軾·龍川雜志】仁宗謂劉氏爲大孃孃,楊氏爲小孃孃。
又俗稱父曰爺,母曰娘。亦作耶孃。【古樂府】不聞耶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時代 | 字頭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娘 | 王力系統 | 陽 | n | ǐaŋ |
娘 | 董同龢系統 | 陽 | n | jaŋ | |
〔⿰女襄〕 | 陽 | ȵ | jaŋ | ||
娘、〔⿰女襄〕 | 周法高系統 | 陽 | n | iaŋ | |
娘 | 李方桂系統 | 陽 | n | rjang | |
〔⿰女襄〕 | 陽 | n | jang | ||
隋唐 | 娘 | 擬音/王力系統 | n | ǐaŋ | |
〔⿰女襄〕 | ɽ | ǐaŋ | |||
娘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n | jɑŋ | ||
〔⿰女襄〕 | ȵ | jɑŋ | |||
娘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ɳ | iɑŋ | ||
〔⿰女襄〕 | ȵ | iɑŋ | |||
娘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ṇ | jang | ||
〔⿰女襄〕 | ńź | jang | |||
娘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nʑ | ǐɑŋ | ||
〔⿰女襄〕 | n | jaŋ |
字頭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娘、〔⿰女襄〕 | 〔⿰女襄〕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娘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女良切 | njɑŋ |
〔⿰女襄〕 | 穰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日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汝陽切 | ȵjɑŋ | |
集韻 | 娘、〔⿰女襄〕 | 〔⿰女襄〕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泥/娘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尼良切 | ȵiɑŋ |
〔⿰女襄〕 | 穰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日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如陽切 | nʑiɑŋ | |
〔⿰女襄〕 | 囊 | 宕 | 平聲 | 下平十一唐 | 泥 | 開口呼 | 一等 | 次濁 | 奴當切 | nɑŋ | |
〔⿰女襄〕 | 讓 | 宕 | 上聲 | 三十六養 | 日 | 開口呼 | 三等 | 次濁 | 汝兩切 | nȵiɑŋ | |
增韻 | 娘 | 平聲 | 陽 | 女良切 | |||||||
中原音韻 | 娘 | 娘 | 陽平 | 齊微 | 泥 | 次濁 | niaŋ | ||||
中州音韻 | 娘 | 平聲 | 江陽 | 尼姜切 | |||||||
洪武正韻 | 娘 | 娘 | 平聲 | 十七陽 | 泥 | 次濁 | 女良切 | niaŋ | |||
分韻撮要 | 娘 | 娘 | 陽平 | 第九張掌帳著 | 泥 |
姑娘、老娘、婆娘、嬸娘、奶娘、娘娘、晚娘、姨娘、師娘、娘姨
重生爺娘、徐娘半老、爺羹娘飯。
母、媽、娘
在現代漢語里,這三個字都表示母親。母是自古傳承下來的基本詞,主要用在書面語,一般不用於當面稱呼。媽是由母的音轉化來的,出現在古白話文中,現代用於口語。娘產生在中古,本指少女。有的方言里指母親。
mother; young girl; woman; w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