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江農校

安江農校

安江農校,位於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鎮。隸屬於湖南西部的交通樞紐城市——懷化市,有湘黔、枝柳、渝懷三條鐵路,滬昆高速公路經過這裡,320國道交匯於此,前方不遠處將建衡邵懷鐵路安江站。鄰接芷江機場、海內外知名的風景名勝區張家界和旅遊勝地湘西鳳凰。

安江農校是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目前的安江農校現狀較好,保存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特定歷史時期的各類建築及科研設施。2003年4月安江農校正式成為高職院校——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是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立的公辦全日制高等院校。

歷史沿革


安江農校
安江農校
安江農校
安江農校
中國雜交水稻發源地即原湖南省安江農校(現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安江校區)。坐落在雪峰山下、沅水之濱、有神秘的”物種變異的天堂”之稱的洪江市安江盆地。這裡古木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這裡園前廣場寬袤,稻田成片,園后沅水流經,交通舟,環境幽雅清凈;這裡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沃;這裡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7度,年平均降水量1378毫米,無霜期298天左右,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物種變異十分活躍,是辦學、育人、農業科研之佳地,也是物種變異的天堂,“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發源地”。安江農校校園解放前是聞名湘西的古剎勝覺寺。1940年9月,國立第十一中學職業部從武岡縣竹篙塘遷來安江鎮郊勝覺寺。1941年11月,國立十一中學職業部改為“湖南省第十職業學校”。1950年11月改為湖南省農林技術學校“,1952年11月更名為“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這裡不僅是全省培養農業技術人才的搖籃,也是農業科學技術研究的前沿陣地。1964年,安江農校遺傳學青年教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師開始在安江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著手對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揭開了安江農校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67年,湖南省科委正式把雜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點科研項目,由袁隆平、李必湖、尹華奇組成了中國第一個雜交水稻研究小組。1970年,袁隆平老師的學生李必湖在海南首先發現“野敗”材料,為雜交水稻研究找到了突破口。之後,在袁隆平老師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全國大協作,於1973年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在湖南省安江農校研究成功並在全國推廣應用舉世矚目,袁隆平院士當之無愧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雜交水稻從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世界!
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的保護和管理工作
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安江農校)見證了袁隆平院士從事雜交水稻研究、掀起世界“綠色革命”的輝煌歷史。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一方面把世界著名農學家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團隊的雜交水稻研究歷史全過程,以實地實物及相關文化符號的形式記錄下來;另一方面也為豐富世界科技史的文物保護內容提供絕無僅有的素材。
1、“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的正式確定命名。
2008年4月份經袁隆平院士慎重考慮后親自選定,將安江農校確定命名為“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 2008年10月10日,袁老師親筆為“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題寫了園名。
2、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保護與利用協調會的召開。
2008年10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等相關單位在長沙召開了省市有關領導、專家參加的“安江農校紀念園保護與利用協調會”。袁隆平院士親自出席並作了重要講話。參會的領導及專家認為:“作為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是袁隆平精神與學術思想形成發展的見證,是全面構建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資源。為了避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湮沒於歷史長河,對農校嚴加保護非常重要且十分緊迫”;這反映出省市專家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文物保護項目的戰略認識深度和國際視野的廣度。
3、省市領導高度重視雜交水稻紀念園的保護利用。
湖南省文物局領導和懷化市市委、市政府領導都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非常重視,多次到現場視察和辦公。特別是市委李億龍書記、政府汪輝副市長在現場辦公時,要求懷化職業技術學院一定要把保護管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工作做好,並批示每年落實一定的保護經費。
4、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啟動並積極開展保護管理工作。
學校十分重視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的保護管理工作。早在1998年專門成立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管理機構,安排了專職管理人員,明確了管理責任。
2004年,經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積極申請並申報材料,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就被列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在保護資金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仍然積極努力籌集資金300多萬元用於科研供水設施改造以及袁隆平科研樓、袁隆平舊居、安江農校原教學辦公樓、木板房等修繕美化以及除險加固處理。
2005年,為了加快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建設和保護工作步伐,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關心下,正式成立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建設管理領導小組,請袁隆平老師擔任總顧問,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農業廳、農科院以及懷化市主要領導擔任顧問,懷化職院主要領導陳興中等同志任組長,全力抓紀念園建設管理工作。學院明確專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管理處,增加人員,共14名專職管理人員在辛勤保護和管理著這片功勛土地。
現在安江農校每年還承擔著2000多名農民科技骨幹的培訓任務,有200餘名農學專業高職學生在此學習和專業實習。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繼續承擔有袁隆平老師和國家雜交水稻中心的科研任務,18名科研人員繼續在這裡默默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每次袁隆平老師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視察和指導工作時都對學校多年來的保護管理利用工作給予很高評價,現已形成創建、保護與利用并行的特色。
2008年9月,學院會同懷化市文物局制訂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保護利用方案”,委託市文物處完成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材料及“四有檔案”工作。學院會同文物部門現已報請國家文物局中國遺產研究院專家啟動編製“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保護利用規劃”。
2008年10月,在長沙召開“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項目建設協調會”,會議要求懷化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管理單位,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組織力量作好紀念園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
2009年2月學院向政府書面報告,請求將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特批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3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到安江農校現場考察,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保護工作高度評價,進一步推進和落實國保的申報和審批工作。
2009年9月10日湖南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正式宣布被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農校紀念園


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坐落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鎮溪邊村,佔地310畝,建築面積21605平方米。安江農校紀念園前身為國立第十一中學職業部,1939年始建於湖南省武崗縣竹篙塘甫公祠(今湖南省洞口縣)翌年為覓農場,遷至黔陽縣(今洪江市)安江鎮郊溪邊村勝覺寺舊址(勝覺寺為明代湘西三大古寺廟之一,文革前毀)1941年1月由省接辦,更名為湖南省第十職業學校。1950年2月,湖南農業廳接管,定名為湖南安江農林技術學校。1953年,袁農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來到安江農校,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之久。安江農校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雲,不僅培養了近萬名農科專業莘莘學子,也成為了享譽全球的雜交水稻發源地。以袁隆平為代表的雜交水稻科研團隊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攻克了一個個難關,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世界領先成果。袁隆平曾先後獲得第一個國家特定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科學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國內殊榮。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並從此走向世界,對解決我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消除飢荒作出了重大貢獻。國際同行把雜交水稻研究稱為“東方魔稻”把袁隆平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把安江農校稱為雜交水稻發源地。
安江農校紀念園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間所建的各類教學及科研設施,如袁隆平舊居,辦公樓,師生宿舍,校訓牌。雜交水稻溫室、圖書館、魚塘、試驗田、游泳池。院內自然與人文景觀俱佳,各種樹木隨處可見,有珍稀植物園之稱。
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集科研、教學、文物展示,人文景觀,旅遊休閑與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建築規模大,時代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這裡見證了袁隆平及其團隊在雜交水稻研究過程中的奮鬥足跡,是袁隆平重要學術思想和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稻作文明階段性歷史發展的物證。他為雜交水稻的研究推廣及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在世界科技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蘊涵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創造力,是一處珍貴的文化遺產。
自然與人文環境
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位於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鎮,地處雲貴高原東部邊緣的雪峰山脈中段,沅水幹流上游,地理坐標:東經109°32′′,北緯27°21′,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焦柳鐵路、209國道邵懷高速縱貫南北,320國道、滬昆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自古至今就是對外貿易交流的主要通道,境內地形多樣,河網縱橫,呈山地夾丘陵盆地地貌,雪峰山脈主峰海拔1934米,是湖南省第二高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該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生物資源豐富,被稱為“物種變異的天堂”,有雜交水稻育種的獨特地理優勢,自然風光秀麗,土壤肥沃,物產富饒,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4%,獨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條件。這裡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名勝古迹眾多,共有各類文物保護單位(點)達230餘處,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貶謫之地,其“一片冰心在玉壺”已成為千古絕唱。安江農校紀念園隔河相望是距今78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高廟遺址,為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江農校紀念園內古木參天,柚樹成林,校舍井然,環境幽雅,完整地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間修建的各類教學及科研設施。院內自然與人文景觀俱佳,各種名貴樹木如柏樹、楊樹、黃檀楓木羅漢松、銀杏、黃桃樹等隨處可見,珍貴樹木達100餘種,有珍稀植物園之稱,建築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和。園內設施功能齊全,布局嚴謹,四周是造型別緻的具有湘西傳統民居村落的建築群,極具鄉土氣息和田園風光。
文物本體狀況
安江農校紀念園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間修建的各類教學及科研設施,如:袁隆平舊居、試驗田、校訓牌、師生食堂、宿舍、科研樓、放生池(魚塘)、圖書館、玻璃溫室及網室等達60餘處。園內自然與人文景觀俱佳,各種珍貴名木如:柏樹、櫸木、黃檀、楓木、羅漢松等隨處可見,珍貴樹木達100餘種,最大的樟樹、櫸木圍徑達350厘米,有著數百年歷史,多數樹木為勝覺寺在明代所植。園內種植的各類橘、桃等名貴樹達100餘種,有珍稀植物園之稱。
安江農校紀念園建築功能齊全、布局合理、建築與自然環境達到了完善融合的境地。安江農校紀念園建築有純木結構和磚混結構兩種,表現時代明顯,如始建於40年代初期的純木魚鱗板(蘇式風格)建築,梁架為人字型,魚鱗板外壁,施小青瓦,前廊出檐,一字型排列,結構簡潔,造型古樸。抗戰時為救護站,后改為學校辦公室,為園內最早建築,保存完好。
袁隆平舊居系60年代初期修建的二層磚混結構樓房,面闊27.6米,進深17米,在其住房的房邊還建有一個供袁隆平游泳健身的游泳池,整個建築小巧別緻,環境宜人。
安江農校紀念園的文物建築及科研設施均得到很好保護,大部分設施均在使用中,但部分文物建築由於人為和自然損壞,出現了屋面漏水、油漆脫落、粉飾空鼓掉落、排水不暢、糟朽等現象,需作搶救性維修。目前,紀念園內的實驗田、網室及科研樓仍是開展雜交水稻研究的重要工作場所,每年袁隆平及其雜交水稻科研團隊專家不定期來校進行雜交水稻講學及開展育種實驗。安江農校紀念園又是全省農科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每年對外培訓的人員達2000人之多。素雅莊重的文物建築、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以及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研究的巨大貢獻與影響,安江農校紀念園已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遊人參觀的主要遊覽目的地。
發現舍利墓
2017年3月7日夜,安江農校的工作人員在對修建文物消防管道時發現一處地宮,后鑒定為一座明代舍利塔墓。隨即開展搶救性發掘保護工作。這次考古是懷化首次發掘舍利塔墓,雖然暫時沒有發現珍貴文物,但其意義也明顯。
歷史沿革
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即原湖南省安江農校校園、系雜交水稻發源地。該園坐落在沅水河畔的洪江市安江鎮溪邊村(原黔陽縣安江鎮溪邊村),安江農校的前身,系國立第十一中學職業部,1939年建校於湖南省武崗縣竹篙塘,因日寇南侵,抗戰內遷於此,這裡原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勝覺寺的所在地,勝覺寺始建於明代早期,為湘西幾大寺廟之一,樓群殿宇巍峨,塔林古木參天,可謂物華天寶,鍾靈毓秀。解放前因火災而毀。
1941年1月,國立第十一中學職業部改名為“湖南省第十一職業學校”。
1950年2月,更名為湖南省安江農林技術學校。
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分配到安江農校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
1958年,學校下放黔陽老區,更名為黔陽專區農學院。
1959年,更名為黔陽農業專科學校。
1962年,學校收歸為省農業廳管理,翌年恢復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校名。
1964年,學校育種教師袁隆平開始雜交水稻優勢利用研究。
1966年,袁隆平撰寫的首篇雜交水稻研究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科學通報》第四期,引起了中外科學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1967年,雜交水稻研究列入全省重點科研項目,由袁隆平與助手李必湖、尹華奇組成的中國第一個雜交水稻研究小組在學校成立。
1970年,袁隆平助手李必湖在海南發現野生稻雄花敗育株一野敗。1973年,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雜交水稻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種植,雜交水稻創造了提高糧食產量的奇迹,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際同行把雜交水稻稱為“東方的魔稻”,把袁隆平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把安江農校稱為“雜交水稻發源地”。
1977年省科委下文,成立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研究室。同年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榮獲國家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翌年恢復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校名。
1987年,袁隆平在國內外發現的光敏核不育基因,廣親和基因以及在生物技術進步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雜交水稻發展的戰略設想。同年二系雜交水稻研究被列為國家“863”計劃,並於1995年獲得成功。被兩院院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科技之首。袁隆平先後獲得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外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殊榮。
2001年,考慮到安江交通不便,學校將教育教學、行政辦公區域整體搬遷至懷化市新校,升格為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同時為了發揮安江農校的科研優勢,保護好雜交水稻發源地的重要文物,懷化職院決定將安江農校老校區全部用於科研培訓和學生實習,雜交水稻研究之用。
2004年9月安江農校被懷化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3月經袁隆平院士同意將安江農校正式定名為“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並親自題寫園名。
2008年10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等相關單位在長沙召開了省市有關領導、專家參加的“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保護與利用項目協調會”。袁隆平院士親自主持,並作了重要講話。
2009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書面報告,請求將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特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4月,國家文物局單霽翔,文保司副司長李培松等領導視察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的保護管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對文物徵集等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2009年5月,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副局長何強等領導先後到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指導工作。
2009年8月,國務院批准公布增補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月,安江農校紀念園成功入選湖南省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是繼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火箭軍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湖南省紅色旅遊景區之後,又一重大殊榮。
價值
安江農校,這裡成功地研究出“三系”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從這裡發源並由此走向世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培育超高產水稻的國家。到2009年,我國累計推廣6000 億畝,增產糧食 600多億公斤,年增產稻穀可養活160 多萬人口,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糧食自給難題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國際同行稱為“東方魔稻”,安江農校也被稱為“雜交水稻的發源地”,具有極重要的歷史紀念意義。
安江農校是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我國農業科學家衝破當時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束縛,創造了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的奇迹,見證中華民族的創造力。這裡是傳承袁隆平學術思想,弘揚袁隆平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安江農校對於我國雜交水稻的研究推廣及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是集雜交水稻科研和稻作文化展示於一體珍貴的文化遺產,是見證人類稻作文明階段性的一個重要載體。
安江農校紀念園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和保護利用價值。
相關研究情況
一、2004年5月,為做好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的申報工作,職院領導加強了對紀念園相關資料的整理、發掘與研究工作。
二、2004年9月被公布為懷化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2007年3月,為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組織職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再次邀請原安江農校部分老師,共20餘人召開了座談會,就安江農校保護和利用專門展開討論,同時成立了領導小組負責申報資料的整理工作。
四、2008年9月,懷化職院會同懷化市文物局制訂“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保護利用方案”,並委託市文物處完成了“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材料及“四有檔案”。
五、懷化職院邀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專家啟動編製《雜交水滔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保護規劃》。規劃文本已於2009年12月完成。
六、2008年10月,在長沙召開“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項目建設協調會,”會議由袁隆平親自主持。會議要求懷化職院作為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管理單位,重點組織力量做好紀念園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
2009年2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及懷化市文物處向省文物局書面報告,請求國家文物局將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20日被國務院增補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調查、考古、保護、展示工作
一、2004年6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投入經費90餘萬元,將安江農校在雜交水稻方面取得的重大歷史貢獻和成果,舉辦了一個專題展覽,並常年對外參觀開放。展覽地點:懷化職院科教樓
二、2008年6月,懷化職院會同市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的歷史及保存現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調研,擬定了“安江農校保護與利用方案”,同年10月在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就安江農校前期的保護利用項目進行了討論,併發布了會議紀要。參會單位專家領導有:省政府辦公廳、省農辦、省農業廳、省法制辦、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懷化市人民政府,洪江市人民政府,隆平高科、懷化市財政局、文化局、文物局、旅遊局、湖南省文物局等,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對中國乃至全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學校,特別是袁隆平院士在安江農校從事教學和雜交水稻研究歷時37年,雜交水稻從這裡發源並由此走向世界,使學校蜚聲中外,加強原安江農校的維修、保護、開發和利用,在安江農校建立雜交水稻紀念園,並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項利國利民,惠及當代、功在中秋的偉業,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緊迫。懷化職院及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將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建設好,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成為雜交水稻和稻作文化展示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物保護與利用示範園地。會議達成了幾點共識:
1、紀念園建設由懷化市人民政府牽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做好建設指導工作,省市相關部門全力配合,懷化職院具體承辦。
2、重點做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推薦工作。
3、原則同意懷化職院與懷化市文物局制定的《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保護利用方案》。懷化職院要根據省市文物部門的要求,高標準、高規格做好項目規劃,做好文物的徵集搶救工作。在2010年之前,完成紀念園第一期建設任務。
影視劇拍攝
2008年電影《袁隆平》在安江農校選景拍攝。
2012年電影《狼煙姐妹》在安江農校選景拍攝。
2014年電視劇《最後一戰》在安江農校選景拍攝。
2017年電視劇《秋收起義》在安江農校選景拍攝。
2017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向警予》在安江農校選景拍攝。
此外,還完成了《毛澤東》、《日出東山》、《我心燦爛》等十多部愛國題材的影片的取景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