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湖

懷化市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李必湖,男,1946年5月出生,湖南沅陵縣人,土家族,科技工作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學生和助手,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現任懷化市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品種改良與原理和種子生物技術工程。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湖南省科學大會獎;1984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198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97年度中華農業科教獎;1999年獲國家發明獎;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1966湖南省安江農校
1973-1976湖南農學院

工作經歷

1966年畢業后留校給袁隆平老師當助手研究雜交水稻。
1970年在海南島發現雄花敗育的普通野生稻,為選育水稻雄性不育系,實現雜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配套作出了重要貢獻。
1973年與袁隆平等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強優勢雜交水稻。
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安江農業學校技術員,懷化地區科協主席,安江農業學校副校長、雜交水稻研究室副研究員、研究員。
1984至1988年擔任安江農校副校長、副書記、研究員。
1987年3月至11月擔任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場技術顧問。
1988年8月至2003年6月擔任湖南省安江農校黨委書記兼雜交水稻研究所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必湖工作照
李必湖工作照
主要研究方向是作物品種改良與原理和種子生物技術工程。
1.作物品種改良與原理主要研究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原理、途徑與技術;水稻種質資源評價、利用和創新;水稻高產、優質、抗病蟲害、抗逆性等主要性狀的遺傳、表達及這些性狀的遺傳改良原理和技術。
2.種子生物技術工程
利用現代農業生物技術,開展水稻種質工程研究,培育出轉基因水稻品種。以抗蟲、抗病、抗逆種子生物技術工程為重點,以新品種、新方法為突破口,為種子產業化工程提供技術支撐。
課題
1.秈型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研究 袁隆平;李必湖;李實蕡;周開達;孫曉輝 湖南省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協作組;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協作組;江西省萍鄉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四川農學院農學系;湖北省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協作組;福建省雜交水稻協作組 2006-01-01
2.安農S-1秈型水稻溫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研究 鄧華鳳;李必湖;周廣洽;郭名奇;尹華奇;陳良碧 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湖南師範大學;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2006-01-01
3.金優402的選育與應用 唐顯岩;李必湖;吳厚雄;許琨;楊遠柱;李伊良;黃群策;劉東平;楊年春 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湖南省亞華種業學院;湖南省常德市農科所 2003-01-01
4.安農810S的選育及應用研究 鄧華鳳;劉愛民;李必湖;全慶豐;羅利民;曾新明 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 1999-01-01
5.秈型雜交早稻威優402的選育與應用 唐顯岩;李必湖;劉愛民;舒福北;張中型;毛勛;張德寧;羅利民;曾存玉 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 1999-01-01
6.水稻標810S淡黃葉突變體的發現與研究 宋克堡;宋澤觀;李必湖;王聰田;匡曉東;陳興中;吳以平;吳厚雄;曾存玉;王付華;賀再新;吳青松;寧鵬;肖建平;陳湘國;向太雙 懷化市職業技術學院 2006-08-06
7.安農標810S 宋克堡;宋澤觀;李必湖;王聰田;匡曉東;曾存玉 懷化市職業技術學院 2008-03-05
8.水稻中優281 陳湘國;李必湖;全慶豐;王聰田;匡曉東;唐顯岩;向太雙 懷化市職業技術學院 2007-02-13
9.水稻Ⅱ優231 曾存玉;李必湖;張振華;王聰田;匡曉東;張德寧 懷化市職業技術學院 2005-02-05
論文
1.水稻淡黃葉突變體安農標810S基因表達量的初步研究 王聰田;王國槐;青先國;郭清泉;宋克堡;李必湖;嚴明理 雜交水稻 2007-07-15
2.一個新的水稻黃化突變體的光合作用及葉綠素熒光特性研究 王聰田;王國槐;青先國;郭清泉;宋克堡;李必湖;曾存玉 江西農業學報 2007-09-15
3.水稻淡黃葉突變體安農標810S的光合特性初探 王聰田;王國槐;青先國;李必湖;郭清泉;宋克堡;匡曉東 雜交水稻 2008-01-15
4.薴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插條長度與成苗率及麻苗素質的相關性 賀再新;孫煥良;李必湖;曾曉珊;李羅先;賀勇;孟桂元;伍波;朱潔文;張海星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6-15
5.雜交稻中優281及其穩定性和適應性分析 肖建平;陳湘國;李必湖 現代農業科學 2008-09-10
6.加入WTO對湖南糧食生產的影響及發展對策 李必湖;向陽;張振華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3-12-30
7.加入WTO對湖南農業的影響及發展策略 李必湖;向陽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3-05-26
8.低溫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對溫、光的反應 吳厚雄;李必湖;向陽;梁滿中;徐孟亮;陳良碧 生態學報 2003-03-25
9.溫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對低溫持續時間的敏感性差異比較研究 李必湖;吳厚雄;徐孟亮;梁滿中;張振華;陳良碧 作物學報 2003-11-20
10.明恢63生物學特性及其組合高產制種技術 李必湖;李光清;張德寧;寧鵬;張振華;吳厚雄 種子 2003-04-30
11.水稻不同基因源光溫敏核不育系雜交F_1育性變化規律的研究 李必湖;向陽;余進懷;陳良碧 湖南農業科學 2003-05-30
12.植物熱激蛋白的研究進展 吳厚雄;肖輝海;李必湖生物技術通報 2003-08-26
13.早秈恢復系402生物學特性及高產制種技術 李必湖;李光清;寧鵬;謝軍;唐顯岩;吳厚雄 作物研究 2003-06-30
14.自然生態法鑒定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起點溫度的研究 謝軍;李必湖;吳厚雄;寧鵬 種子 2004-01-25
15.雜交早秈金優402主要特徵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 吳厚雄;寧鵬;謝軍;肖順勇;唐顯岩;李光清;李必湖 種子 2004-03-25
16.不同基因源光溫敏核不育水稻在不同遺傳背景下F_2育性變化規律的比較研究 向陽;李必湖 作物研究 2004-06-30
17.光敏、溫敏核不育水稻核不育基因等位性及基因對數的研究 向陽;李必湖;吳厚雄;陳良碧 種子 2002-08-30
18.不同秧齡移栽對恢復系播始歷期的影響 王付華;李必湖 雜交水稻 2002-01-30
19.兩系雜交稻新組合八兩優63 鄧華鳳;李必湖;莆紅鐵 雜交水稻 2000-07-30
20.加強科技創新推動職教發展 李必湖 湖南經濟 2001-09-08
21.亞種間雜交水稻低結實率的生理原因分析 向陽;李必湖;陳良碧;周建林 作物研究 2001-06-30
22.水稻溫敏不育系育性與溫度的相關性分析 劉愛民;李必湖 雜交水稻 1996-05-30
23.安農810S所配組合雜種優勢觀察與分析 鄧華鳳;李必湖;周清明 湖南農業科學 1996-06-10
24.安農810S的選育及初步研究 鄧華鳳;李必湖;劉愛民;周清明 作物研究 1996-03-30
25.安農810S高產優質制種技術研究 鄧華鳳;李必湖;張學政;舒服;龔開偉 雜交水稻 1997-03-30
26.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起點溫度提純的實踐與探討 鄧華鳳;李必湖;劉友芳;舒服;田明喜 雜交水稻 1997-11-30
27.兩系雜交早稻八兩優100的選育與應用 鄧華鳳;李必湖 雜交水稻 1998-03-15
28.優質雜交早稻新組合金優402 唐顯岩;李必湖;賈先勇 雜交水稻 1998-03-15
29.我們是怎樣研究雜交水稻的 李必湖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7-01-15
30.談談雜交水稻——對水稻三系的認識 袁隆平;李必湖;尹華奇 植物雜誌 1977-02-15
31.雙季雜交稻組合配套栽培 李必湖農業科技通訊 1984-10-27
著作
雜交水稻發源地--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發展史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5

社會任職


擔任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四大、五大代表,懷化市人大副主任。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2008中華農業英才獎
2004袁隆平農業科技獎
2003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二等獎
2003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二等獎“金優402的選育及應用研究”
2002湖南省首批優秀專家
2001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0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等獎秈型雜交早稻八兩優100的選育與應用
1999國家發明獎“安農S一1秈型水稻溫敏核不育系研究”
1999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三等獎安農S-1秈型水稻溫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研究
1998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等獎“安農S一1秈型水稻溫敏核不育系研究”
1998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二等獎“秈型雜交早稻威優402的選育與應用研究”
19971997年度中華農業科教獎
1996湖南科技之星
1989全國先進工作者
1984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1982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獎“湘優102”
1981湖南省科學大會獎“V20A、二九南A”
1980湖商省重大成果獎“秈型雜交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
1978全國科學大會獎“秈型雜交水稻”
1978湖南省科學大會獎“V20A、二九南A”

專訪


2021年5月23日上午,說起袁隆平不幸逝世的事情,76歲的李必湖話語中充滿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