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

福建省莆田市圓通寺

圓通寺又名后坂寺,雅稱“第二方廣岩”,在今榜頭鄉后坡高平山下。圓通寺始建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據傳,當時有個姓陳的收童入山放牧,遇見一個白須老翁,童顏鶴髮,自詡法名伽藍,在此養身守岩。牧童欲問其根由,老翁倏然不見,卻在雲端顯現。牧童心有所悟,就雲遊各地募捐題緣,斂集一筆錢后,就在仙翁隱化之處修洞建寺。破土動工時,九鯉湖何氏九仙雲遊到此,移來石板為瓦,劈開石洞為室,助建圓通寺。鄉民感其神力,敬奉陳年佳釀。九仙痛飲一番,醉卧石崖,至今留有醉仙睡跡。元順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仙游縣官達魯花赤殘酷壓迫鄉民,民眾紛紛起義反抗。一些蟊賊趁機掠劫焚毀圓通寺。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后坂陳姓族人重新修建,圓通寺才有今天這樣的規模。

寺廟簡介


圓通寺[福建省莆田市圓通寺]
圓通寺[福建省莆田市圓通寺]
圓通寺又名后坂寺,雅稱“第二方廣岩”,在今榜頭鄉后坡高平山下。圓通寺始建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據傳,當時有個姓陳的收童入山放牧,遇見一個白須老翁,童顏鶴髮,自詡法名伽藍,在此養身守岩。牧童欲問其根由,老翁倏然不見,卻在雲端顯現。牧童心有所悟,就雲遊各地募捐題緣,斂集一筆錢后,就在仙翁隱化之處修洞建寺。破土動工時,九鯉湖何氏九仙雲遊到此,移來石板為瓦,劈開石洞為室,助建圓通寺。鄉民感其神力,敬奉陳年佳釀。九仙痛飲一番,醉卧石崖,至今留有醉仙睡跡。元順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仙游縣官達魯花赤殘酷壓迫鄉民,民眾紛紛起義反抗。一些蟊賊趁機掠劫焚毀圓通寺。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后坂陳姓族人重新修建,圓通寺才有今天這樣的規模。

布局結構


圓通寺[福建省莆田市圓通寺]
圓通寺[福建省莆田市圓通寺]
圓通寺四周磐石橫貫,構成洞窟繁多。寺是依岩憑洞巧建成的。每逢春霧達漫之際,頑石披紗,洞窟煙涌,蔚為奇觀。雲開霧散后,洞窟中依然霧紗縹緲,似有天外之感。所以,圓通寺有石窟藏煙的玄妙。寺前的沿山小道兩旁,奇石環列、姿態萬千。有的象春牛橫卧,有的象玉女仁立,有的象山怪探頭,有的象老者仰首。特別是那些渾圓巨石,臨坡危立,如果山風驟起,好象就要滾滾而下,令人伸舌怵驚。后坂石奇寺更妙,方形的山門藏在數棵古樹之中,入門才知道寺是以洞為口,天然石洞伸手可以觸頂。洞中有石階,蛇行而上。到石級盡處,豁然開朗,這便是前殿。沿兩房廊廡拾級而上,便是大雄寶殿。殿中供祀釋迦牟尼金身塑像,左右十八尊樟木雕成的羅漢,神態森然。自殿左再穿一石洞,盤曲而上,便是後殿,稱九仙洞,又稱圓通岩。洞口有古人書的“桃源洞”三字。這裡的殿頂是以一塊巨大的岩石為瓦,雖然沒有方廣岩一片瓦那麼龐大,但底下至少可以容納幾十個和尚參禪。殿中供奉何氏九仙金身。殿的右側有一石洞,是供人們祈夢的。殿中的牆壁上有著名國畫家李耕先生的遺作“達摩祖師”,栩栩如生,引人矚目。
出大雄寶殿右側小門,寺牆外,泉水潺潺,清幽至極。往前數步,可再得一洞天,漆門描金,洞內可辦五、六桌酒席,洞頂由兩塊巨石傾斜相倚而成。兩旁洞壁有五十多尊神像,大小不一,神態各異,維妙維肖。遊覽者來到這裡,恍若置身於仙人境界。
順著洞外的石級攀援而上,登上岩頂,極目南天,只見平疇萬里綉錦毯,千幢農舍櫛鱗比;仙水蘭溪飄玉帶,天馬崑山足下低。回首仰望,卻是古木蔥蘢山滴翠,怪石嵯峨接天際,嵐嵐山風驅煩惱,自雲一抹疑仙跡。高平山下圓通岩,不失為旅遊一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