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東山區的結果 展開

東山區

台灣台南市轄區

東山區位於台灣台南市東北方向,北臨白河區,東鄰嘉義縣大埔鄉,西鄰新營區、後壁區,南接柳營區、六甲區、楠西區。區內平原、丘陵、山地各占約三分之一,急水溪水系集水區涵蓋全區九成以上面積。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上則以農業為主。

地理地形東山區位於平原與山地交會地帶,西半部為嘉南平原的一部分,東半部為丘陵及山地,除東南部一隅及東端烏山嶺以東地區外,其餘均屬於急水溪流域。

地理


地形

東山區位於平原與山地交會地帶,西半部為嘉南平原的一部分,東半部為丘陵及山地,除東南部一隅及東端烏山嶺以東地區外,其餘均屬於急水溪流域。
縣道175號以東大致為山區,屬於阿里山山脈之西烏山嶺支脈,山脊線海拔約700至900公尺之間,最高點位於李仔園與嘉義縣大埔鄉交界的大獅嶺(又稱李仔園山),標高971公尺;縣道175號至國道3號之間為中部丘陵地帶,海拔約100至300公尺之間;國道3號以西則為平原地帶。

水文

區內主要河川有屬於急水溪水系的急水溪、六重溪、龜重溪,以及曾文溪水系的曾文溪及柚仔坑溪。
急水溪為台南市北部的大型河川,源頭位於嘉義縣中埔鄉與大埔鄉交界處的凍子頂。流經台南市白河區,於青葉橋滙集六重溪後,成為本區西北部與白河區、後壁區、新營區的界河,續流至本區西端與龜重溪彙集後,始離開區境而去。最終於北門區注入台灣海峽。
龜重溪又名十八重溪,為急水溪的一大支流,在本區境內的流域範圍包括東部山區、中部丘陵的絕大部分,以及西部平原的南半部,其合計面積約佔全區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可視之為區內最重要的河川。該溪上游為北寮溪,發源於白河區圓墩仔湖東側山區,向西南流入本區並穿越丘陵地帶後,成為本區與柳營區的界河,最後於頂窩西側注入急水溪幹流;其主要支流有茄苳溪、鹿寮溪等。
六重溪為急水溪的另一大支流,也是本區西北部的重要河川。該溪發源於白河區與嘉義縣大埔鄉交界處的大凍山,流至白河區䓶桐崎後,成為與本區的界河。其後流至青葉橋注入急水溪幹流。
曾文溪為跨越嘉義縣、台南市的一條大型河川,其中遊河段流經本區東南邊界,在本區內的集水區範圍不大,且都位於山區。對本區而言,其重要性遠不如上述河川。

氣候

東山區全區緯度均在北回歸線以南,依據桑士偉氣候分類法,屬於熱帶濕潤氣候。區內僅有東河、東原、北寮等地設有雨量觀測站,並無完整的氣候觀測資料,故平原地帶參考鄰近的中央氣象局嘉義測候站資料,丘陵及山地則參考關子嶺測候站資料。
本區平原地帶年平均溫度約攝氏23.4度,一月平均溫度約攝氏17.0度,七月平均溫度約攝氏28.7度。全年溫差不大,冬季不明顯,符合熱帶氣候特徵。丘陵及山地年平均溫度約攝氏20.9度,一月平均溫度約攝氏15.3度,七月平均溫度約攝氏25.0度,比較接近副熱帶濕潤氣候。
受季風影響,降雨集中在夏季,主要為颱風、梅雨和西南氣流帶來的雨水,年平均降雨量2,215公釐。全區濕度偏高,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2%,最低為1月的77.1%,最高為4月的80.2%,全年差異不大。

歷史


依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記載,東山區原為平埔族群和安雅族哆羅嘓社(Dorko)故地。1636年,哆羅嘓社歸順而接受荷蘭人統治,當時人口僅約200人。
明鄭時期(1661年-1683年),為解決軍糧問題,採行「寓兵於農」政策,建立許多軍屯村落。明鄭降清之後,原有屯墾軍人被迫遷回中土,但後來隨著渡台人口增加,又逐漸發展成為漢人聚落。依據文獻記載,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哆羅嘓社活動範圍內已出現以漢人為主的「哆羅嘓庄」;到了康熙五十四至五十六年(1715至1717年)間,又出現龍船窩庄、埤仔頭庄、秀才庄等漢人村莊,而哆羅嘓庄亦拆分成舊嘓庄、新嘓庄;到了同治初年(1862至1864年),已發展成哆羅嘓東上保及哆羅嘓東下保,下轄57個庄;其中除少數位於今白河區外,大多數位於今東山區範圍內。
其後哆羅嘓街改稱為番社街。到了光緒年間,本區東南部約佔全區六成面積隸屬哆羅嘓東頂堡,包括下南勢庄、崎仔頭庄、前大埔庄與牛肉崎庄;中西部約佔全區二成面積隸屬哆羅嘓東下堡,包括二重溪庄、番仔嶺庄與大客庄;西北部約佔全區二成面積則隸屬哆羅嘓西堡,包括番社街、許秀才庄、吉貝耍庄、田尾庄與頂窩庄。
日治初期行政區劃雖更改頻繁,但傳統的堡里、街庄體制依然維持。大正九年(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廢除堡里、街庄而改設街庄、大小字。此地設置番社庄,隸屬台南州新營郡。其下轄包括哆羅嘓東頂堡的全部,以及哆羅嘓東下堡、哆羅嘓西堡的上述街庄,而舊制各街庄則改稱為大字。
戰後初設番社鄉。後因地方認為「番社鄉其名稱粗俗,且易被人誤會為高山族之番社,擬采山在本鄉之東之義,改名為東山鄉」而改為今名。2010年12月25日台南縣市合併後改稱東山區。

行政區劃


里名面積 km²鄰數人口數人口密度 人/km2主要聚落
東山裡1.20291,8231519.2東山(西北部)
東中里2.80263,0291081.8東山(西南部)、鳳尾厝、北馬(西部)
東正里1.57251,8171157.3東山(東部)
三榮里6.91171,224177.1下寮子、木柵、許秀才
大客里9.10231,335146.7東山(東南部)、大庄、凹仔腳、過溝子、山腳
科里里6.94251,570226.2科里、下莊子、北馬(東部)、枋仔林、呼神坑、嶺子腳
東河裡2.81161,111395.4東河、吉貝耍
聖賢里9.48222,243236.6田尾、西勢、北勢寮、頂窩
南溪里4.169549132崁下寮(西部)、二重溪、外滴水
水雲里5.2015519100崁下寮(東部)、鬼仔坑、子下、坑口、尫子庵腳、尫子上天、內滴水、滴水子
林安里4.048457113.1班芝花坑(南部)、福德山莊、番子厝、大嶺
東原里10.20302,686263.3東原(鄉道南99線以東)、雙溪、鹿寮埔、水尾、瓦厝子、竹圍埔、崎腳、檨子腳、子龍廳、科尾、大坑、班芝花坑(北部)
嶺南里12.911588568.6東原(鄉道南99線以西)、圓潭子、宅子內、牛稠子、西勢角、三塊厝
南勢里25.62201,40755大洋、格子埔、賀老寮、後坑仔頭、後坑仔尾、南勢庄、坪園子、羗子寮、西口、船肚、分水侖、竹高侖、烏山嶺腳、橫路、田寮子、岩坑、冷水坑、龍興口、凍腳、五叉溝、竹侖仔
青山裡8.13181,344165.3青山(西南部)、郭厝、田寮口、南寮口、鴨母寮、埤子墘、二坑埔、龍湖口
高原里13.69131,11881.7青山(東北部)、墩子腳、車寮關、水井、竹頭排、崩崁、無尾坑、北寮、李子園、半山、坔田
各里依聚落沿革可分為三區:
分區里名備註面積 km2人口人口密度 人/km2
東原區水雲、林安、南勢、東原、嶺南、青山、高原哆羅嘓東頂堡79.798416105.5
番子嶺大客、科里、南溪哆羅嘓東下堡20.23454171
平原區東山、東中、東河、聖賢、東正、三榮哆羅嘓西堡24.7711247454
依地形可分為兩大地區:
分區里名面積 km2人口人口密度 人/km2
山區水雲、林安、南勢、東原、嶺南、青山、高原、南溪83.958965106.8
平原區東山、東中、東河、聖賢、東正、三榮、大客、科里40.8114152346.8

歷任首長


庄長時期

屆次姓名到任日期卸任日期備註
官派陳按察1920年(大正九年)1937年(昭和十二年)
官派小平晃1937年(昭和十二年)1941年(昭和十六年)
官派垣花實令1941年(昭和十六年)1945年(昭和二十年)
資料來源:《東山鄉志》

鄉長時期

屆次姓名到任日期卸任日期備註
第1任陳澄沂1946年12月1948年11月鄉民代表會選出鄉長
第2任陳澄沂1948年11月1951年8月鄉民代表會選出鄉長
第1屆洪添龍1951年8月1953年6月民選鄉長(以下同)
第2屆洪添龍1953年6月1956年6月
第3屆洪添龍1956年6月1959年12月
第4屆黃飯卑1960年12月1964年2月
第5屆吳啟東1964年3月1968年2月
第6屆黃飯卑1968年3月1973年3月
第7屆程英傑1973年4月1977年12月
第8屆程英傑1978年12月1982年2月
第9屆李勝元1982年3月1986年2月
第10屆吳逢麟1986年3月1990年2月
第11屆吳逢麟1990年3月1994年2月
第12屆黃明山1994年3月1998年2月
第13屆黃明山1998年3月2002年2月
第14屆林桂芳2002年3月2006年2月
第15屆尤連發2006年3月2010年12月延任至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轉任區長
資料來源:《東山鄉志》

區長時期

屆次姓名到任日期卸任日期備註
第1任尤連發2010年12月現任
資料來源:東山區公所官方網站

交通


公路

國道3號高速公路大約以東北-西南走向貫穿本區,在境內僅設有東山服務區,並未設置交流道。北邊最近的交流道就在隔鄰,即白河區河東里的白河交流道;南邊最近的交流道卻相當遠,為位於官田區嘉南里的烏山頭交流道。
區內有3條縣道,其中縣道165號、縣道175號為南北向,縣道174號為東西向。縣道165號南北穿越包括區治所在的東山聚落在內的本區西部平原精華區,與其東側的國道3號約略平行。經由此道路,往北可前往白河、中庄(嘉義縣水上鄉)、後庄(嘉義縣中埔鄉)等地,其中在白河可轉往白河交流道上國道3號;往南則可前往果毅(柳營區)、六甲、官田等地。
縣道175號大致沿阿里山山脈大凍山支脈西側山麓而建,北起白河區關子嶺,向南經過本區北寮、龍湖口、冷水坑,於南勢里橫路接上縣道174號。縣道175號為台南市北部一條重要的橫貫道路,西起北門區,經學甲區、下營區、東山區而達楠西區。其中本區路段在東南部嶺南里、南勢里的山區地帶,在橫路聚落與縣道175號交會。

鐵路

過去曾有台糖烏樹林線(新營=東山)兼營客貨運,但已停駛。

客運

新營客運為本區唯一的公路客運公司,其7403號路線行駛新營-白河-東山-東原-青山等地,7415號路線與前者相同,但僅行駛白河至青山路段

教育


高級中學

台南市私立華濟永安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台南市立東山國民中學
台南市立東原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台南市東山區東山國民小學
台南市東山區吉貝耍國民小學
台南市東山區東原國民小學
台南市東山區青山國民小學
台南市東山區聖賢國民小學【田尾】

宗教與民俗


東山碧軒寺位於東山聚落中央偏北處,系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自白河火山碧雲寺迎請觀世音菩薩至此地而設立。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三日,信徒恭送佛祖(指觀世音菩薩)返回火山碧雲寺「祖家」過年。至過年後的正月十日子夜,會舉行隆重的返駕大典,隨後信徒恭迎佛祖徒步下山,經由六重溪、石廟仔、檨仔坑、山仔頂、刺桐崎、竹圍仔至中洲,再過白水溪返回東山,於傍晚時分完成入廟,此即著名的「東山迎佛祖」活動。
孚佑宮俗稱「仙公廟」,位於南勢里崁頭山山麓,設立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主祠孚佑帝君呂洞賓。該宮新建宮殿采北式廟構,橫樑拋棄傳統的石雕、木雕或是彩繪,改采磁繪及陶瓷裝飾,左右外牆則是大幅的木雕作品,頗具特色。臨近有十二景,分別是石蟾蜍、石寶風洞、明理龍頭穴、白猴洞、石寶八卦圖、去邪風洞穴、石寶金印、入道十門、坤寶爐、石蟹穴、石寶境台及乾寶塔爐。
吉貝耍嚎海祭是居住於東河裡吉貝耍的西拉雅平埔族原住民的一項祭典。每年農曆9月5日下午兩點左右,吉貝耍人陸續擔著飯菜到大公廨西南方農路上,排列在農路兩旁,以最好的祭品來答謝祖靈。在祭典中,祭司引導祭儀,婦女圍繞著祭壇祀壺,吟唱出肅穆悲涼的歌聲,表達對祖靈眷顧的感恩,全程大約1小時。

旅遊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是包含嘉、南東部丘陵及山嶽地帶十五個鄉鎮區的一個大型國家級風景區,共分成關子嶺、烏山頭、虎頭埤、曾文、左鎮等五個遊憩系統。東山區國道3號以東地區即位於該關子嶺遊憩系統範圍內,主要的遊憩景點有永安高爾夫鄉村度假俱樂部、仙湖休閑農場、西口小瑞士等。
永安高爾夫鄉村度假俱樂部位於東原里班芝花坑,是南台灣少見的高爾夫度假中心,除了27洞球道之外,還附設多樣化休閑娛樂與住宿設施。仙湖休閑農場位於南勢里冷水坑北側,面積約52公頃,視野遼闊,為本區較著名的休閑農場。
西口小瑞士位於南勢里羗仔寮的一個河谷地。該河道起自曾文溪水導入珊瑚潭的人工引水道出水口,水流豐沛,兩旁木麻黃成林,其景緻之優美有如瑞士,故稱之為「小瑞士」。河道終端築有一土壩圍成小潭,因地勢落差,建有一地下涵洞將河水引導至土壩下方的柚子坑溪河道,並在涵洞進水口處形成一個「天井漩渦」的特殊景觀。土壩至下方柚子坑溪河道間為一斜坡,中間有一通氣孔。因落差甚大,水柱自孔中噴出常高達數丈,蔚為奇觀。由西口越過烏山嶺可抵曾文水庫管理區附近的東口,為登山界著名的「東西口健行」。
「曾文之眼」是指曾文水庫遊客服務中心的主體建築物,因其狹長雙弧外形有如人眼,故稱之。該服務中心位於南勢里東南部近邊界處,與東山區本部之間隔著烏山嶺,往來極為不便。目前對外交通主要透過曾庫公路與楠西區及曾文水庫所在的嘉義縣大埔鄉連結,在地緣上可視為曾文遊憩系統的一部份。
東山農會咖啡文化館(東山驛站)位於東山聚落的中心地段,原本為日據時期興建的米倉與碾米廠。為推廣當地咖啡產業,遂將閑置的倉庫進行空間改造,規劃成藝文區、咖啡產品研發成果區、咖啡品嚐雅座區及咖啡生態導覽區,是一座頗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休閑文化展館

特產


東山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