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5條詞條名為西關村的結果 展開

西關村

萊蕪市鳳城街道辦事處轄村

西關村隸屬於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東臨東風村,西臨小曹村,北面自西向東與馬庄村徠、萊鋼萊蕪鐵礦和城北埠村相鄰,南至大汶河,全村人口500人。

地理環境


西關村隸屬萊蕪市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東臨東風村,西臨小曹村,北面自西向東與馬庄村、萊鋼萊蕪鐵礦和城北埠村相鄰,南至大汶河。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長約2公里,境內有南北向的5條主要幹道貫通,自東向西有勝利南路、鳳凰路、文昌街、北坦南路等。

人口民族


境內有萊城區委、區政府等大約45個機關、廠企單位。佔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區域內居住人口3萬多人,該居委原屬人口近5000人(其中回族居民800多人)。
西關人口聚集,姓氏頗多,據初步統計,現有110多個姓氏,其中以張王楊李、趙孟孫呂、房馬甄紀、任賀何亓、鄧陳鞏於、劉韓高谷、藺曹方卜等20多個姓氏者居多。

獲得榮譽


萊蕪市燕子重點保護區

社會


教育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作為歷代縣治所在地的西關,文化教育事業非常發達,境內現有省內外知名的中小學校,如:萊蕪一中、萊蕪實驗中學、萊蕪市第一實小、萊師附小、西關小學等。
1952年時,在萊城西關創辦的萊蕪中學(現已遷址),修業期限3年。開設課程有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植物學、動物學、生理衛生學、音樂、美術、外語等。
1956年,改稱山東省萊蕪第一中學,有初中班8個,學生147人。建國后,縣人民政府採取各種形式發展師範教育事業。
1952年春,在西關創辦戴帽速成師範班1個,招收在校高小生及建國前的高小畢業生,年齡在18-35歲之間,共2個班、75人,修業期限6個月。除開設普通中學基本課程外,增設心理學、教育學、教材教法、琴法等課目。學生結業后停辦。同年8月,創辦萊蕪師範學校,招收4個班,修業期限3年。
萊蕪師範於1955年秋改稱山東省萊蕪小學教師輪訓班,培訓泰安專區的在職小學教師,1956年復稱原名。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西關已有數百人跨入高等學府大門,1986年9月,楊振峰以685分的高分獲全省理科高考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據初步統計西關村有副縣級以上幹部16人,革命烈士18人,為全國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經濟


西關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居民文明守法意識明顯增強,扶危濟困、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不斷湧現。計劃生育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1990年8月,國家計生委主任彭佩雲及省市有關領導曾專門到西關進行過調研檢查工作。近幾年來西關投資30萬元整治污水溝和硬化道路,使環境衛生得到了較好治理。
先後為學校修建了微機室、校舍,硬化了校院,整修了操場,購買了微機,並為幼兒園購買了教具,增添了設備,在各項檢查驗收中,西關小學及西關幼兒園均達到規定標準,受到上級和居民的一致好評。1999年西關曾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由於人口密集,房屋開發少,現已逐漸落後。

政治


歷任領導

歷任村支書
1953年-1955年徐富英
1960年-1982年李振雲
1983年-1984年房緒聖
1985年-1991年賀寶軍
1992年-1994年王永泉
1995年-賀明珍
1996年-2001年張文軍
2002年-房緒敬
歷任村主任
1958年離職田入序(村長)
1960年1月-1961年10月李振雲(大隊長)
1961年11月-1967年2月張金相(大隊長)
1968年5月-1983年7月張金相
1984年8月-1987年孟繼冉
1993年-1995年張迎春
1徠996年-2001年亓汝林
2002年-房緒敬

文化


特色

萊蕪錫雕,歷史長,品類多,造型美,雕刻技藝精湛,獨具一格。1994年,參加全省物品展覽會,獲最優等金牌獎。1915年,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銀牌獎。明、清時期,是萊蕪制錫業的全盛時期,制錫者不下千家。1780年,萊城西關制錫世家王家,創造性發展了制錫業。王家根據錫的特點,綜合各種藝術,制出第一批錫雕製品——配套茶、酒具。以後,歷經幾代人特別是當今第七代傳人王磊的努力,錫雕技藝不斷提高,蜚聲中外。三層龍飾古香爐,雕飾精美,九龍形象逼真,或騰雲,或戲珠,栩栩有欲飛之勢。王家錫雕的代表作還有:仙鶴蠟台、酒具、瓶、盒等,這些作品,雕刻精巧,形象生動,被視為珍品,有的還遠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國。
萊蕪錫雕以純度99%的精錫作原料,主要用手工操作,有十幾道工序。其中成型和雕刻是關鍵工序,一人製作一件仙鶴蠟台需要15天到20天的時間,僅雕刻羽毛,就得刻上萬刀。雕刻藝人的辛勤汗水和心血,使錫雕藝術大放異彩,那濃郁的民族風格,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和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