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後溪鄉的結果 展開

后溪鄉

廣東省普寧市下轄鄉

后溪鄉位於廣東省普寧市區西南58.3公里處,東經115°47'50",北緯23°11'18"。與汕尾陸豐市、陸河縣接壤,與大坪鎮、大坪農場相鄰、鄉總面積81平方千米,轄礦坑、平洋、埔樓、坑樓、半徑、圓明6個行政村共有57個自然村。

至2016年末工農業總產值能力已達1.3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0.5億元、農業總產值0.86億元,增值稅收入(市級庫)任務數21.21萬元和地方各稅(市級庫)任務數22.33萬元。

全鄉有各類企業22家以發展水果加工為主導產業、農業特色突出,是普寧青梅主產區之一和著名的青梅之鄉。

經濟


農業

后溪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和甘薯為主,盛產青梅、青欖油甘,是著名青梅之鄉。
一直以來后溪鄉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嚴格控制非農用地指標切實加強農田保護。
大力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抓牢糧食生產兌現種糧直補和各項強農惠民政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指導大力培植以青梅為主的水果業發展步伐發展壯大后溪鄉青梅產業。
至2016年末全鄉糧食種植面積約0.76萬畝,糧食年總產量約3440噸,青梅種植面積約2.4萬畝年產量3000噸。
蔬菜年總產量140噸、禽畜飼養量生豬0.3萬頭、三鳥2.4萬隻,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5200元。
近幾年後溪鄉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工業

后溪鄉地處邊遠地區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立足后地方實際近些年來后溪鄉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壯大本地企業經濟實體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產品質量培植稅源帶動當地種植業發展已有各類企業16家。
發揮水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后溪鄉建成水電站13座總裝機容量6100kw,其中2015年發電量1100萬度創值550多萬元。
鄉鎮依託“青梅之鄉”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蜜餞產業有水果加工企業3家,2016年共生產水果加工產品5000多噸出口有乾濕梅、甜蜜梅、佛手香櫞等系列產品全年鄉工業總產值5000萬元。

社會


文教體衛

后溪鄉有中學1所、小學5所,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事業積極籌集資金在有關單位幫扶下,近幾年持續增加教育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截至2016年末建成后溪中學教學樓、宿舍樓3座,全面完成各小學學校C、D級危房改造任務和配套設施建設。
至2016年末中小學在校生909人在職教師111人,在做好教學設施建設的同時認真抓好師資隊伍的培訓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到小學入學率達100%、小學升中率達100%。
此外積極幫扶困難家庭子女到各地學校就讀,切實解決困難家庭子女讀書難問題。
由鄉賢捐資的后溪鄉教育基金會於2011年成立用於全鄉獎教獎學,鄉設有文化站1個建成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6個藏書1.2萬冊。
普寧市最高峰—峨嵋嶂(海撥980米)座落於鄉境內,始建於南宋的名剎——圓通庵距鄉政府14公里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常年香火旺盛。
后溪鄉 2張
后溪鄉
后溪半徑木偶劇團經常在鄉村演出,豐富群眾的業餘生活。
切實抓好醫療衛生保健工作和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現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站6個。

基礎設施

后溪鄉結合優化發展環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總要求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交通、電力、通訊等三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全鄉實現了行政村、大自然村村村通。崩半公路貫穿全鄉5個行政村,全鄉6個行政村都有辦公樓。
全鄉農村生活垃圾已統一承包給保潔公司收集進行集中填埋處理,現正聘請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對全鄉總體規劃進行重新修編。

歷史沿革


1959年,建國營后溪林場。
1972年,后溪林場體制分為國營和農村集體兩部分。
1989年,增掛后溪鄉人民政府牌子。

行政區劃


后溪鄉轄:礦坑、平洋、埔樓、坑樓、半徑、圓明6個管理區和國營林場的6個工區。

旅遊


圓通庵位於廣東省普寧市后溪鄉員潭山
惠來建縣前後溪山嶺屬海豐縣龍溪都;明嘉靖四年(1524年)屬惠來縣龍溪都(包括雲落、梅林、高埔、船埔、大坪、后溪),1950年3月將整個梅林區轄下八個鄉鎮約500個自然村划給普寧縣管轄至今。
元朝初年岐石鄉肇基祖陳梅峰開拓田地至后溪山,山體田地均在海豐縣立下稅契梅峰識地理風水在員潭山上選中一名地其地為九龍之首之"龍騎"為其逝后之墓地。
有晚上睡眠中得一夢在夢中觀音菩薩、慈悲娘娘說此地為慈悲娘娘庵寺之地,梅峰的墓地在溪沙的"真武踏龜",故此陳梅峰在元朝成宗大德元年丁酉歲(1297年)建圓潭仔庵禮佛奉拜慈悲娘娘等神佛。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陳梅峰五世孫,江西萍鄉知縣陳元謙重新修建取清凈無滯之義、改名“圓通庵”。
清朝順治十五年戊戌歲(1658年)圓通庵主持僧德、遊方僧人益義、小沙彌等乘朝廷紛亂地方不寧之際橫行霸寺欺壓鄉鄰亂戒蔑法串黨結派,若有婦女香客單獨來庵求拜惡僧必定勾引淫猥若順從者畢後放其回家,不從者帶往後山密室關押任其盡情姦淫色戒一破一發不可收拾,多名外地家人尋者皆無只知來庵求佛今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又不敢招惹惡僧知其武藝高強橫行鄉里遠近善男信女聽傳后都不敢來庵求拜,僧人坐吃山空布施無門只得盜賣庵中產業庵寺頹廢。
附近鄉村多名鄉民不忍惡僧橫霸庵寺,神佛受辱只得報知庵主岐石鄉,岐石陳氏眾族老得知主持僧人亂戒條壞山門族眾憤慨為恢復佛門凈地免鄉里聲譽受損商談剷除惡僧計劃悉知惡僧武藝高強防備有加,決定由武貢生陳敦隆、武教頭陳宗能進庵智取僧德、益義等,敦隆、宗能在圓明村候等機會下手有一日益義與小沙彌下山瀟灑,敦隆與宗能喬裝成香客進庵拜佛
主持僧德接待無疑敦隆拿香爐扣打僧德頭上,僧德眼睛被香灰所傷看不清東西任他會飛檐走壁武功高強。
也被岐石兩勇士拿下捆綁押在側室他倆等候益義回庵以同樣的方法把益義及小沙彌拿下一併押送陸豐縣衙審判徒刑永不得回庵,陸豐縣令李太爺並立碑示禁在案以示后僧后若要傳授主持僧人必須到岐石鄉告知庵主由庵主立帖請主持僧人以杜弊端。
風風雨雨七百多年圓通庵是岐石鄉陳氏祖先的遺產,是岐石鄉民的精神支柱每年春節鄉民組織到圓通庵“攢香火”。
正如"海陸惠陳氏族譜"所載,“圓通庵”的權屬永遠是岐石鄉所有。
圓通庵詩文
題圓通庵七言律一首
峨嵋翠嶂接青霄,古寺圓通梵剎標。
敲打木魚眠鹿醒,動稱金舌嘴鶯曉。
芙蓉開發面常照,猴子稽留額不焦。
信是員潭清淑氣,福田廣種菩提苗。
夜宿圓通庵詠一首
峨嵋山月一輪明,照入員潭澗水清。
夜靜無聞萬籟寂,雞鳴唯聽誦經聲。
庵前有寓意對聯
佛法幽玄恰似雲駕山頭,行到山頭山又遠!
神機縹盪猶如月臨水面,擘開水面水猶清。
清康熙奉政大夫翰林院待讀陳遷鶴賦詩
舉步圓通志靜專,慈悲福照路安然。
上方寶殿皆隨喜,曲石層岩也似仙。
片地可稱活佛國,寸誠即是大西天。
祖宗遺創古庵在,孫子年年拜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