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弗拉海

阿拉弗拉海

阿拉弗拉海是印度洋東部邊緣的島間海。位於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與澳大利亞北岸之間。北面以塞蘭海和班達海的南界為限,東面以珊瑚海在托雷斯海峽的西界及新幾內亞島 (伊里安島西南岸)為限,南界為澳大利亞海岸,西界為澳大利亞北部阿納姆地北端唐角 (Cape Don) 至塔寧巴爾群島連線。東西長約1 280千米,南北一般寬約560千米。面積為103.2萬平方千米,容積為20.4萬立方千米,平均深度為197米,最大深度為3 680米。該海海底與西部的帝汶海海底極為相似。該海東南部為深入澳大利亞大陸760千米的大海灣——卡奔塔利亞灣,全部位於阿拉弗拉大陸架上,水深50—80米。該陸架由此向北延伸,並突然終止在細長的阿魯海槽(該海最深處),海槽向西與帝汶海槽會合。

位置


大部海域之下為阿拉弗拉大陸棚(Arafura Shelf)。平均深度50~80公尺(165~260呎),在西緣變深。阿魯海槽(Aru Trough)最大深度達3658公尺(12000呎),向西延伸成為印度洋中的爪哇海溝。在南緯8°以北,表面海流不明顯。在南緯8°以南,海流在冬季向西流,而在夏季則方向不定。托雷斯海峽是一條有名的危險航道,而阿拉弗拉海則有許多未經測繪和標明的險灘。阿魯島沿海水質潔凈,風平浪靜,產珍珠,產量雖不高,但持續穩產。
海域東西長1280千米,南北寬約560千米。面積103.7萬平方千米。海域略呈東西方向延伸,東北側伊里安島南海岸為平原海岸,岸線平直,岸邊多沼澤。西南側澳大利亞海岸也是平原海岸,岸邊廣布沼澤,但岸線非常曲折,多海灣。主要海灣有芒特諾里斯灣、布科灣、白金漢灣、阿納姆灣和梅爾維爾灣等。入海河流均很短小。

地質


整個海域位於大陸架上,水深不大。南部岸邊有廣闊的淺於50米的淺灘,一般寬度為50~160千米,灘內多珊瑚礁。北界有四處東西向排列的暗礁和淺灘。另外,韋塞爾群島中的馬欽巴島北端向西北方向排列有9處45~124米的淺水區,其他地方一般水深基本都在180米以內,海底向西傾斜,大部分水深超過180米,東部最淺僅有8米。西北部有一片深於200米的海域,阿魯姆槽最深3680米,深槽再向西延伸就成為印度洋中的爪哇海溝。

海域氣候


海域大部分在南緯10°附近,屬熱帶氣候,高溫潮濕。由於位處熱帶地區,阿拉弗拉海是熱帶氣旋的孕育地。

水文特徵


海面水溫在25~28℃,海水鹽度34~35‰左右。冬季盛行偏東風,夏季風向多變。阿拉弗拉海的海流受盛行風作用而有季節變化。冬季盛行偏東風,表層海流向西流;夏季風向多變,海流流向不定。海域中有許多未經勘測和標明的險灘,是一條有名的危險航道。

重要數據


海域長1280千米,寬約560千米。面積103.7萬平方千米。海底向西傾斜,大部分水深超過180米,東部最淺僅有8米,西北部阿魯姆槽最深3680米,深槽再向西延伸就成為印度洋中的爪哇海溝。

自然資源


水溫與鹽度適中,適宜珊瑚蟲、徠貝類等生長,近岸有大量珊瑚礁和其他海產。卡奔塔利亞灣有對蝦和鋁、錳等資源。海區附近發現有希望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