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輪排字架
轉輪排字架
轉輪排字架是元代農學家王禎發明的。轉輪排字架的主要構造,有輕質木料作成的圓桌面似的大輪盤和輪軸。輪盤直徑約7尺,輪軸高約3尺。輪盤是貯存木活字的,可旋轉自如。
王禎,字伯善,東平(今山東東平)人,曾任旌德(今安徽旌德)縣尹和永豐(今江西永豐)縣尹等職。談到轉輪排字架的發明,先要從王禎創製成功木活字談起。據《夢溪筆談》記載,畢升在發明活字印刷術時,也曾試製過木活字,但發現木材的紋理疏密不勻,沾水後有伸脹性,排出版來高低不平,又容易與藥物相粘,不便取下,所以只好用膠泥做活字。而王禎經過反覆實踐,解決了這些問題,製造出一套3萬多字的木活字。為了提高木活字印刷的排字效率,他發明了轉輪排字架。
徠輪盤上鋪有圓形竹制的框子,將木活字按韻分類放在裡面,每韻每字都依次編好號碼。同時準備兩架輪盤,一架存放選出可用的字,一架存放普通常用的字。另有兩本冊子,登錄輪盤上木活字的號碼次序。排版時一人從冊子上報號碼,另一人坐在兩架輪盤之間,按所叫號碼轉動輪盤取出活字,“左右俱可推轉摘字”,很是方便。
對這種排字時以字就人,減輕排字者勞動強度,提高排字效率的科學方法,王禎說道:“以人尋字則難,以字就人則易。以此轉輪之法,不勞力而坐致,字數取訖,又可鋪還韻內,兩得便也。”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他用這種方法試印了一部六萬多字的《旌德縣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即印成100部。轉輪排字架的發明,是排字技術的一項重大革新。
王禎曾把製造木活字的方法和揀字、排版、印刷的全部過程系統地記載下來,題名為《造活字印書法》,並繪製了“活字板韻輪(即轉輪排字架)圖”,附刊於他的《農書》中,這是中國和世界印刷史上的珍貴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