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中國文學史的結果 展開
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編寫圖書
《中國文學史》是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袁行霈主編,分為四卷。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學術研究著作。出版后獲得國家圖書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這次修訂,在保持原來的編寫宗旨、指導思想、體例、框架、特色、結構和篇幅的前提下,彌補已發現的缺失,審慎地增加新的資料、吸收新的成果,對內容也有所增刪,體例和文風得到進一步的統一。
本書適合作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學愛好者、研究者參考。
第一卷
聶石樵、李炳海 主編
第一編 先秦文學
緒論
第一節 上古神話
第二節 《詩經》
第三節 《左傳》等先秦敘述散文
第四節 《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第二編 秦漢文學
緒論
第一節 秦及西漢散文
第二節 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
第三節 司馬遷與《史記》
第四節 兩漢樂府詩
第五節 東漢辭賦
第六節 《漢書》及東漢散文
第七節 東漢文人詩
第二卷
袁行霈、羅宗強 主編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緒論
第一節 文學的自覺與文學批評的興盛
文學自覺的標誌 從人物品評到文學品評 從文
體辨析到總集的編纂 文學理論體系的建立 新的
文學思潮
第二節 動亂中文人的命運與文人的風尚
亂世與亂世文學 文人多遭殺戮的命運 葯與
酒:生死主題、求仙主題、隱迪主題
第三節 門閥制度與門閥觀念下的文學創作
士族與庶族的對立 寒士的不平 文學家族
宗族與倫理
第四節 玄學對文學的滲透
擺脫兩漢經學的束縛 自然與真 言意與形神
魏晉風流:穎悟曠達真率之美 從玄言到理趣
第五節 佛教與佛經翻譯對文學的影響
佛教的傳入與佛經的大量翻譯 文人與佛教 佛
教對文學的影響:想象世界的豐富 故事性的加強
四聲的發現 辭彙的擴大 文學觀念的多樣化
第六節 魏晉南北朝丈學的發展歷程
建安、正始文學 兩晉文學 南北朝文學 魏
晉南北朝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節 曹操與曹丕
學習漢樂府結出的碩果 曹操的文壇領袖地位
曹丕與七言詩
第二節 曹植
政治悲劇與詩歌才華的展現 骨氣奇高、辭采華茂
五言詩的發展 後世詩人的認同
第三節 王粲、劉楨及蔡琰
“七子之冠冕”王粲 仗氣愛奇的劉楨 蔡琰與《悲憤詩》
第四節 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徵
政治理想的高揚 人生短暫的哀嘆 強烈的個性
表現 濃郁的悲劇色彩
第五節 阮籍、俄康與正始詩歌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阮籍《詠懷》:政治抒情組
詩的出現苦悶與曠達 淵永的滋味與隱約曲折
的風格 嵇康與應璩的詩
第二章 兩晉詩壇
第一節 陸機、潘岳與太康詩風
政治旋渦中詩人們的浮沉 逞才成為創作的目標
繁褥:太康詩風的特徵
第二節 左思與劉混
詠史詩的淵源與特徵 寒士的不平與抗爭 典以
怨的詩風與建安風骨的再現 劉琨的詩
第三節 郭璞的遊仙詩
遊仙詩溯源 乖遠玄宗與坎謀詠懷 文采富艷寄
托高遠
第四節 王羲之與蘭亭唱和
《蘭亭集序》與蘭亭詩 蘭亭詩的主題及審美價值
文人雅集詩酒唱和及其對後代的影響
第五節 孫綽、許詢與玄言詩
東晉文人的心態 玄釋合流 心隱與運意:因循
自然與玄理的闡發
第三章 陶淵明
第一節 陶淵明的人生道路與思想性格
以辭彭澤今為界的前期與後期 仕與隱的選擇
貧與富的交戰 安貧樂道與崇尚自然 魏晉風流
的代表
第二節 陶淵明的田園詩及其他
陶詩題材的分類 中國文學的新題材:田園詩
詠懷詩與詠史詩對前人的繼承與發展 行役詩中表
現的苦悶 贈答詩中表現的深情
第三節 陶詩藝術及其淵源
自然:陶詩的總體藝術特徵 日常生活的詩化
情景事理的渾融 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暗而
陶詩的藝術淵源
第四節 陶淵明的散文與辭賦
《五柳先生傳》中的自我形象 《歸去來兮辭》與文學中的回歸主題 《桃花源記》的理想模式
第五節 陶淵明的典型意義
詩人陶淵明的被發現 士大夫的精神家園 不為
五斗米折腰 酒與菊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一節 市朝民歌與吳、楚風情
吳歌與西曲 水鄉景物與市井氣息 女性的吟唱
清麗纏綿的情調 修辭特點《西洲曲》
第二節 北朝民歌與北朝各民族的風習
北方的景色與以鮮卑為主的各民族風習 社會題材
的多方面表現直率樸素剛健豪放 《木蘭助
第五章 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變
第一節 謝靈運所開啟的新風與山水詩的興盛
從山水中尋找人生的哲理與趣味 山水成為獨立的
審美對象從寫意到摹象 從啟示性到寫實性
謝靈運的山水詩及其地位 山水詩在南朝的興盛
第二節 鮑照及其創新
寒士的呼聲 奇矯凌厲險俗的風格 對七言詩的
貢獻
第六章 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第一節 沈約、謝眺與永明體
永明體的興起 聲律:詩歌創作中新的追求 沈
約的詩歌謝眺的詩歌 陰錘、何遜等
第二節 齊梁詩人集團
門閥制度下的家族文學 士族優勢的衰落與皇權中
心的形成 以宮廷為中心的詩人集團的形成 詩
人集團的三個中心:南齊競陵王蕭子良,梁代蕭衍、蕭
統,蕭綱 詩人集團的活動方式及其對創作的影響
第三節 從市井到宮廷
南朝民歌從市井進入宮廷 流行音樂的變化對詩風
的影響 宮體詩:對女性的審美觀照 女性生活、
容貌、體態、服飾與器物的描寫 愛情心理的刻畫
辭藻與聲色 感官的刺激
第七章 庚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
第一節 北朝文化與文學
北魏孝文帝與北朝文壇的復甦 仿古與趨新:西魏、
北周文壇概況
第二節 南北文風的交融
政治對峙與文化多元 南北文風交融的途徑
第三節 庚信文章老更成
前期詩藝的養成 鄉關之思的內容與表現 承前
啟后的地位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
第一節 別開生面的魏晉文壇
“以氣質為體”與“以情緯文”曹操的教令 曹丕
兄弟的書札 《登樓賦》與抒情小賦的繁盛 論辯
文的勃興
第二節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世重文翰 元嘉三大家 范曄史論《文心雕
龍》的駢文藝術 齊梁新變之風 詩體賦與寫
景文
第三節 《水經注》與《洛陽伽藍記》
《水經注》:不以南北為鴻溝“集六朝地誌之大成”
盡自然之趣《洛陽伽藍記》:學術與文學上的個性
故都伽藍的雙重象徵性 整飭與散行兼美的文風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一節 小說的起源與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
關於“小說”小說的起源 魏晉南北朝小說的
興盛
第二節 志怪與志人
志怪與志人志怪小說興盛的背景 志怪小說的
內容 志人小說興盛的背景 志人小說的內容
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特色
第三節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的編撰 《世說新語》與名士風流
《世說新語》的文學成就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
緒論
第一節 開放的文化環境與唐代文學的繁榮
國力的強大與中外文化的交融 士人的人生信仰、
文化的繁榮對文學的影響
第二節 漫遊、人幕、讀書山林之風、貶滿與唐丈學
唐代士人的漫遊之風 幕府生活與文學 唐人讀
書山林的風氣 貶摘生活對於文學的影響
第三節 佛、道二家對唐文學的影響
唐代儒、釋、道的融合 佛教對文學的影響 道
家、道教對文學的影響
第四節 唐代文學的風貌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學的繁榮 唐詩的發展軌跡 唐代散文的
文體文風革新 新文體的出現與繁榮 唐文學在
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第一書 隋代文學
統一國家的建立 南北文學的合流
第二節 初唐詩壇
貞觀詩風及上官體 王績與“四傑”杜審言與
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第三節 陳子昂與唐詩風骨
陳子昂詩歌復古傾向的得與失 陳子昂詩歌的昂揚
情調 陳子昂的詩歌主張與唐詩風骨的關係
第四節 張若虛與唐詩興象
張若虛、劉希夷所創造的詩歌意境美 他們對盛唐
詩興象玲瓏之美的影響
第二章 盛唐的詩人群體
第一節 王維與創造靜逸明秀之美的詩人
王維和孟浩然 以王、孟為中心的其他詩人 隱
逸情結與山水情懷對詩境創造的意義 禪宗思想對
詩歌感情格調的影響
第二節 王昌齡、崔顥和創造清剛勁健之美的詩人
王翰、王昌齡、李頎、崔領、祖詠等詩人的創作
第三節 高適、岑參和創造慷慨奇偉之美的詩人
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的創作
第一章 李白
第一節 李白的生平、思想與人格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與人格
第二節 李白的樂府與歌行
古題樂府的創新與個性特色 行雲流水的抒情方式
李白歌行的價值
第三節 李白的絕句
明快的語言所表達的無盡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風
神 樂府民歌對李白絕句的影響
第四節 李白詩歌的藝術個性
主觀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類型與詞語色調
第五節 李白的地位與影響
李白的地位 李白的影響
第四章 杜甫
第一節 社會動亂與詩人杜甫
自天寶中期開始的社會衰敗與安史之亂 元結和
《篋中集》作家 杜甫坎坷的一生 詩歌題材的大
轉變 杜詩的詩史性質 敘事技巧在杜甫手中達
到高度成熟
第二節 杜甫的律詩
拓寬了律詩的表現範圍和表現手法 以律詩寫組詩
渾融的境界與出神入化的技巧
第三節 社詩的藝術風格
杜詩的主要風格沉鬱頓挫 杜詩風格的另一面:蕭
散自然 杜詩風格與杜甫處境心境的關係
第四節 杜詩的地位與影響
集六朝、盛唐詩歌之大成 對後代詩人的影響
第五章 大曆詩風
第一書 士人心態的轉變與大曆詩歌的冷落寂寞情調
韋應物部分詩歌的盛餘韻和他的清雅閑淡詩風
劉長卿與大曆十才子詩中的冷落寂寞情調
第二節 大曆詩歌的意象類型
大曆詩歌的詞語色彩 大曆詩歌的意象類型分析
第三節 顧況與李益
顧況詩歌的俗與奇 李益的邊塞詩
第六章 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第一節 韓孟詩派及其詩歌主張
韓益詩派的形成“不平則鳴”與“筆補造化”崇
尚雄奇怪異之美
第二節 韓愈、孟郊、李貿等人詩歌的意象類型與技巧的
創新
韓愈、孟郊、李賀、盧全、劉叉等人詩中的怪奇之美
詩歌的散文化傾向
第三節 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的詩歌風貌
劉、柳的政治遭遇與心理激憤劉詩的雄直勁健和
民歌情調冷峭簡淡的柳詩及其他
第七章 白居易與元白詩派
第一節 唐代中期重寫實、尚通俗的詩歌思潮與詩歌創作
杜甫寫實傾向的承傳與時代風尚及民歌的影響 張
籍、王建的通俗化詩風與寫實表現 元午稹的詩歌
創作
第二節 白居易的詩歌主張及其諷諭詩
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詩歌主張 諷諭詩與《新樂府》創
作的得與失
第三節《長恨歌》、《琵琶行》與元、白唱和詩
《長恨歌》、《琵琶行》的藝術成就中唐詩人的交往
之風和唱和詩高潮
第四節 白居易的閑適詩
閑適詩的內容和情調 閑適許對後代的影響
第八章 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
第一節 政治改革與文體文風改革
中唐士人的中興願望 儒學思潮和政治改革 由
此所觸發的文體文風改革
第二節 倡導古文的理論主張與雜文學觀念的復歸
唐代的耕文 從蕭穎士、梁肅、柳冕到韓愈、柳宗元
的古文理論 古文理論的政教目的 雜文學觀念
對散文發展的深遠影響
第三節 韓、柳散文的藝術成就
自初唐起散體文的緩慢發展過程 韓、柳的開拓
韓愈的論說文、雜文與碑誌 柳宗元的雜文與山水
遊記
第四節 晚唐古文的衰落與驕丈的復興
古文的衰落 晚唐小品 李商隱等人的駢文
第九章 唐傳奇與俗講變文
第一節 唐傳奇
由發動到高潮再到低潮的發展過程 作意與虛構性
情節結構、人物描寫、修辭
第二節 俗講與變文
俗講與講經文 轉變與變文
第十章 晚唐詩歌
第一節 杜牧與晚唐懷古詠史詩
社會衰敗中士人懷古傷今情緒的反映 杜牧的詩歌
創作 許渾等人的創作
第二節 苦吟詩人
賈島、姚合等苦吟詩人 徘徊吟哦的心境與殫精竭
慮的態度與方法
第三節 愛情題材與艷麗詩風
士人的閩閣情懷與詩歌的愛情題材、艷麗詩風 溫
庭筠、韓[亻屋]等詩人
第四節 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
陸龜蒙、皮日休、司空圖等詩人的避世心態與淡泊情
思、淡泊境界
第五節 亂離之感與時世諷諭
鄭谷 韋莊 羅隱
第十一章 李商隱
第一節 李商隱的生平與詩歌內容
李商隱的人生遭遇及其靈心善感的氣質 李商隱的
思想 詩歌內容——晚唐時代生活與時代心理的
寫照
第二節 朦朧多義與對心靈世界的開拓
中唐後期以來的詩歌走向 詩歌情調的幽美 膜
脹與親切可感 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及其成因
第三節 凄抱渾融的風格
凄艷澤融風格的分析 李商隱詩與齊、梁詩歌的比
較 李商隱與阮籍的比較 李商隱與李賀的比較
李商隱與杜甫的比較
第十二章 詞的初創及晚唐五代詞
第一節 燕樂的興起及詞的起源
燕樂的興起 沉的起源 早期民間詞 早期文
人調
第二節 溫庭筠及其他花間詞人
《花間集》 縟采輕艷的花間詞風
第三節 李恩及其他南唐詞人
馮延已 李煜 情致纏綿的南唐詞風
第三卷
莫礪鋒、黃天驥 主編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宋初文學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第四章 蘇軾
第五章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
第七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第八章 陸遊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第十章 姜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後期和遼金的詩歌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第二章 關漢卿
第三章 王實甫的《西廂記》
第四章 白樸和馬致遠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八章 元代散曲
第九章 元代詩文
第四卷
黃 霖、袁世碩、孫 靜 主編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三國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展與繁榮
第七章 湯顯祖
第八章 《西遊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第九章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第十章“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興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
第四章 《聊齋志異》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紅樓夢》
第七章 清中葉詩文詞多元發展的局面
第八章 清中葉的小說戲曲與講唱文學
第九編 近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說與戲曲
第三章 黃遵憲、梁啟超與近代後期詩文詞
第四章 近代後期的小說與戲曲
該書獲得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文學類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