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教育學

實用主義教育學

實用主義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股教育思潮,對20世紀整個世界的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代表人物有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和克伯屈(W.H.Kilpatrick,1871-1965)等人。代表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和《經驗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等。

簡介


實用主義教育學和實驗教育學一樣,實用主義教育學也是在批判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學的基礎上提出和發展起來的。很顯然,實用主義教育學以實用主義作為哲學基礎和理論依據。

基本觀點


在此基礎上,實用主義教育學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過程和生活的過程是合一的,而不是為將來的某種生活做準備。
第二,教育即個人經驗的增長,教育在於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增長自己的經驗,這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第三,教育即成長,是個人經驗的增長過程,其原因在於學校就是一個雛形的社會,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實際上就是一個在社會成長的過程。
第四,學校的課程是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的,打破了原來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
第五,教育教學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學生才是教育教學的中心。
第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兒童的創造性的發揮,提倡讓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探討、發現。實用主義教育學是以美國實用主義文化為基礎的,它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理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

實用主義學


實驗教育學和實用主義教育學只不過是教育學多樣化發展情景的一個縮影,它反映出教育理論的不成熟性及教育學科本身的複雜性。實際上,除了實驗教育學和實用主義教育學之外,還有很多的教育理論流派,如改造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存在主義教育、永恆主義教育等。這一時期,教育學不僅僅在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存在很多爭議,在教育研究方法和一些具體的教育主張方面也存在很多分歧。沒有哪種理論能夠做到一統天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教育學的發展呈現出一種學派林立的局面。教育學就是在這種不絕於耳的喧囂中緩緩前行,按照不同的邏輯體系和框架結構進行建構。
實用主義的教育作用論各派不同的教育學說,對於教育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著不同的看法。在這種不同的看法中反映出了對於社會存在同社會意識之間的關係上的唯心的或唯物的看法。誇大教育的作用,以為教育可以決定經濟和政治,這是肯定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謬論。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教育是上層建築,它是決定於經濟基礎,反映著經濟基礎,並為經濟以及作為經濟的集中表現的政治服務的。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文化同政治、經濟之間的關係所作的指示,對教育是完全適用的:“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成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這是我們對於文化和政治、經濟的關係及政治和經濟的關係的基本觀點。

人物


杜威是20世紀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創立者,是現代教育的首要代表。杜威的教育思想是:
①杜威將教育的本質概括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和改組”。②在教育目的上,他認為教育“於其之外無目的”,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組織的力量保證兒童的成長。③在師生關係上,他主張兒童中心。④與其教育基本觀點相一致,在教學上他倡導“做中學”,提倡活動課程,強調教法與教材的統一、目的與活動的統一、智慧與探究的統一,形成了以兒童中心、活動課程、做中學為特色的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