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集中

資本集中

資本集中是指已經形成的各個資本的合併,它是通過大資本吞併小資本,或若干小資本聯合成少數大資本而實現的個別資本迅速增大。加速資本集中的強有力槓桿是競爭和信用。在資本主義競爭過程中,大企業實力雄厚,處於優勢,能吞併中小企業形成更大的資本。信用一方面支持大資本打垮、吞併中小資本,另一方面又促使中小資本聯合起來組成規模宏大的股份公司。資本集中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

特點


資本的有機構成
資本的有機構成
資本集中是由分散的中、小資本合併成少數大資本的過程,是單個資本擴大其總額的一種形式。資本集中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使資本主義能在短期內集中巨額資本,興辦中、小資本所無力籌建的大企業,如鐵路、大型水利、航空、航天和原子能利用等。資本集中同資本積聚相比,有兩個顯著不同的特點:
①資本積聚以積累為基礎,通過追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使資本增長,因此使社會資本總額增大;而資本集中則是已經存在並執行職能的資本在各個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和組合,使單個資本增大,並不增加社會資本的總額。
②資本積聚的增長受到社會財富的絕對增長的限制,它的增長緩慢;而資本集中則不受社會財富的絕對增長或積累的絕對界限的限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大量的資本。

強力槓桿


資本集中是已經存在並執行職能的資本在各個資本家之間的重新分配和組合,使個別資本總額增大,並不增加社會資本的總額;同時它也不受社會財富的絕對增長或積累的絕對界限的限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大量的資本。競爭和信用是資本集中的兩個最強有力的槓桿。
競爭使生產規模大和勞動生產率高的大資本占居優勢,從而戰勝和吞併中、小資本;信用的發展把社會上閑散的資本集中起來,通過貸款形式轉移到大資本手中,支持大資本戰勝和吞併中、小資本;同時也可以通過購買股票的形式促使中、小資本聯合組成規模巨大的股份公司。資本集中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在加強和加速資本積累作用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從而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加深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有關關係


簡介

資本的積聚和集中是單個資本總額增大的兩條途徑和形式。資本積聚是單個資本依靠剩餘價值的資本化來增大自己的資本總額。資本集中是指把原來分散的、眾多的中小資本合併成為少數大資本。它既可以採取大資本兼并中小資本的形式,也可以採取組織股份公司的形式,資本集中是藉助於競爭和信用兩個強有力的槓桿來實現的。資本積聚和集中,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區別

第一,資本積聚表現為資本“增量”,由於資本積聚使個別資本總額增大,從而增加了全社會資本的總量;而資本集中則是社會資本存量的調整與重組。
第二,資本積聚受到剩餘價值量絕對增長的限制,因而增長緩慢;而資本集中通過兼并或聯合中小資本可以在短時間使企業集中大量資本。作為資本集中載體之一的股份公司也因而逐步成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現代企業制度的主流形式。

聯繫

一方面,資本積聚越多,大資本經濟力量增長越迅速,能夠增強資本競爭的力量,因而可以通過競爭加速資本集中,支配更多的社會資本。資本積聚水平決定著資本集中能力。
另一方面,隨著資本集中,使得大資本的生產和經營的規模、範圍不斷提高、擴張,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水平不斷提高,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超額利潤。利潤的增加可以促進資本積累,從而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進行資本積聚。

動因


內因

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和對剩餘價值的追逐
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
促成資本集中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資本對剩餘價值和利潤的無止境的追逐。剩餘價值有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兩種方式。在以機器大工業為基礎的社會大生產階段,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是創造剩餘價值的主要方式。而追逐相對剩餘價值是“通過使商品便宜來進行的”。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在一定程度上又取決於生產規模,所以,資本為追逐更大利潤就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單位商品的價值,即所謂規模經濟
馬克思特彆強調有分工引起的規模經濟在資本集中過程中的作用。“內部分工的工人大軍越龐大,應用機器的規模越廣大,生產費用就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生產方式和生產資料總是在不斷變更,不斷革命化;分工必然會引起進一步的分工;機器的採用必然會引起及其更廣泛地採用;大規模的生產必然會引起更大規模的生產。”可見,現代經濟理論中的規模經濟問題,馬克思已經作了相當深刻地論述了。
工人集中協作,可以節省不變資本,從而降低費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工人的集中和他們的大規模協作,從一方面來看會節省不變資本:同樣的一些建築物、取暖設備、照明設備等用於大規模生產所需要的費用少雨,比小規模生產相對少一些,動力機和工作及也是一樣,他們的價值雖然絕對的說是增加了,但同不斷擴大的生產相比,同可變資本的兩或者說同推動勞動力的量相比,相對的說卻是減少了。一個資本在本生產部門內實現的節約,首先並且直接是勞動的節約,即本部門內工人有酬勞動的減少;而上面那種節約,卻是用最經濟的辦法,也就是在一定生產規模上,用最少的費用來實現對別人無酬勞動的這種最大限度的佔有。”
不僅工人的集中能降低費用,生產資料的集中也能降低費用。“---生產資本的集中,可以節省各種建築物,這不僅指真正的工廠,也指倉庫等。燃料、照明等的支出也是一樣。其他生產條件,無論多少人用,仍是不變的。這種由於生產資料的集中及其大規模應用而產生的全部節約,是以工人的聚集和共同工作,即勞動的社會結合這一重要條件為前提的。”
馬克思的理論邏輯顯然是:資本對剩餘價值和利潤的追求,在社會化大生產階段主要採取相對剩餘價值形式,這就要求擴大生產規模,與此引起資本集中。所以,對剩餘價值和利潤的追求,是資本集中最原始的動因。資本集中更進一步的原因在於分工協作引起的規模經濟。

外因

競爭的壓力
馬克思認為:資本既是佔有和支配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前提,又是一種參與分配剩餘價值的權利。每一個別資本都有要求按其資本份額在社會總資本中所佔比例的大小取得相應利潤的傾向,一方面引起了資本的競爭和流動,不斷地改變資本在不同產業部門和不同企業間的分配比例;另一方面又促使資本家不斷地進行擴大資本絕對量的積累,導致單個資本之間為了在總資本中佔有一個更大的相對份額而進行相互排斥和競爭。
馬克思指出:“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強制規律支配著每一個資本家”。這種外在的強制力量“迫使資本家不斷擴大自己資本來維持自己的資本”。而擴大資本最有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資本集中。隨著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在正常條件下經營某種行業所需要的單個資本的最低限量提高了。因此,較小的資本被擠到那些大工業還只是零散地或不完全地佔領的生產領域中去。在這種資本的競爭中垮台的總是許多較小的資本家。他們的資本一部分轉入勝利者手中,一部分歸於消滅”。而信用制度的發展則加速了這一進程,為資本集中提供了現實條件。因此,單個資本為了在殘酷的競爭中不至於被淘汰出局,要麼採取聯合的方式與大資本抗衡,要麼通過提高單個資本的經營效率以使自身在大資本的夾縫中取得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當然馬克思在這裡論述的資本主義“大魚吃小魚”式的購併是與其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關係。

趨勢


馬克思在研究資本集中規律的時候,是從總體和長期的角度來論述這種集中的趨勢的。“雖然資本集中運動的相對廣度和強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資本主義財富已經達到的數量和經濟結構的優越性決定的,但集中的進展速度不取決於社會資本的實際增長速度。這正是集中與積聚的不同之處,因為積聚不過是規模擴大的再生產的另一種表現而已,而集中可以通過單純改變既有資本的分配,通過改變社會資本各個組成部分的量來實現。資本所以能在這裡,在一個人手中大量增長,是因為它從許多人的手中被奪走了。在一個生產部門裡,如果投入的全部資本融合為一個單個資本時,集中便達到了極限;在一個社會裡,只有當社會總資本或者集中到唯一的資本家手中,或者合併到唯一的資本家公司時,集中才算達到了極限。”
19世紀以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針對有資本集中引起的壟斷,又有壟斷引起競爭秩序破壞和經濟效率下降的情況,相繼頒布實施了《反托拉斯法》或《禁止壟斷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資本進一步集中的趨勢,這是從資本運動的外部,以國家力量為後盾對資本集中趨勢施加的阻礙。從資本運動的內部看,資本集中既有成本也有手藝,當由於資本集中而引起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協調成本在內的交易成本)小於資本集中帶來的收益時,資本集中會繼續下去,以至達到成本與收益相等的那一點上。
顯然,馬克思當時沒有考慮到資本集中的成本收益比較問題。不管從資本集中的內部還是外部考察,都存在阻礙資本集中無限演變下去的力量。因此,馬克思的關於在一個社會裡,只有當社會總資本或者集中到唯一一個資本家手中,或者集中到唯一的資本家公司中,資本集中才算達到極限的預言,迄今為止沒有為世界經濟史的經驗所驗證。

其他信息


馬克思談資本集中
馬克思談資本集中
在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年代里,資本主義世界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併購浪潮。儘管馬克思在其《資本論》中沒有使用企業併購這一概念,但從他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以及資本運動內在規律的詳盡分析中建立的資本集中理論,分析了資本集中的原因、機制及其發展趨勢,其中已包含了豐富的企業購併思想。
他認為資本集中,就是“已經形成的各資本的積聚,是它們個體獨立性的消失,是資本家剝削資本家,使許多小資本變成少數大資本”,因而這種增長方式不受社會財富絕對增長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