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橋鄉

孫小橋鄉

孫小橋鄉位於上海市川沙縣南部,東距縣城6公里。南與南匯縣交界,東南鄰黃樓鄉,東北鄰城鎮鄉、唐鎮鄉,北接張江鄉,西毗北蔡鄉,面積22.9平方公里,為鄉境轄地。

基本概況


鄉境轄地,解放前為川沙縣城廂區三王鄉部分地、南匯縣張江鄉部分地及周浦區橫沔鄉、沿船鄉部分地。1950年6月後,為川沙縣城廂區的三灶鄉和四灶鄉、北蔡區的殷浜鄉、城南區的橫東鄉地。1958年又從南匯縣橫沔公社划入川南、唐家、曹家、燒鹽、湯巷5個生產隊,建立紅光人民公社。曾併入張江人民公社。1959年6月成立孫小橋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原四灶鄉的六、七、八村划入唐鎮公社;原勉為東半村劃歸黃樓公社。1984年政社分設,建立孫小橋鄉。轄13個行政村、3個農村集鎮、1個居委。1985年共有5752戶,21193人。

歷史人文


孫小橋鄉水陸交通:川北公路的塘川線在鄉境對面街、十村設站,東至縣城,西往塘橋;金張路的滬孫線,從鄉治往北直達高廟;軍民路的周川線經過鄉境韓盪、勞動兩地,通往南匯。鄉境河流:南北向主幹河橫沔兩港,北接馬家浜直達黃浦,南通南匯縣干河;東西向河流以橫沔港為中線,縱橫交叉,干支相連,組成水網。陳水關橋鎮,孫小橋鄉黨政機關所在地,距縣城7.03公里。位於殷家浜流入橫沔港的轉角口,居民多吳姓,俗稱吳家嘴角。橫沔港上架有陳推官橋,清代在此設防把關,故又稱陳水關橋。鎮以橋得名。民國21年(1932年),孫照明在此設鼎新織布廠,今為上海色織五廠。鎮區舊小街,70年代向北向西延伸,今商業集中於新鎮區。孫小橋集鎮座落在橫沔港與黃龍港交接點,因鎮在“孫小橋”橋頭,因橋得名。鄉黨政機關前曾設此。鎮上有上海市服裝十七廠,附近有川沙磚瓦廠,鎮西原有“猛將堂”廟房,現為沔北小學校舍。

社會事業


三王廟又稱三灶,因廟得名。三灶港貫穿鎮區,東往川沙,西連橫沔港。30年代享有盛名的本地特產“南洋園”、“大本園”水蜜桃,行銷上海,至抗日戰爭后桃園翻廢。孫小橋鄉農業歷來以棉糧為主,工業於50年代起步。1980年後,發展加速,1985年鄉、村、隊辦工業企業143個,年總產值10296萬元,個體企業8個。1985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 10757萬元,是上海市11個“億元鄉”之一,也是1985年全縣產值最高的鄉。孫小橋鄉艾巷橋,有創辦於清光緒年間(1901年)的養正小學,為川沙最早的一所小學校。全鄉今有初中1所、小學8所、古迹大聖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49年),后廢。明代布政使艾可久墓址在陳水關橋東吳家宅,現為孫橋種畜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