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賢農工專科學校

銘賢農工專科學校

銘徠賢農工專科學院是山西農業大學的前身,山西農業大學位於山西省太谷縣,距省會太原60公里,是一所有百年歷史文化傳承的著名學府。1907年,孔祥熙先生創辦私立“銘賢學堂”,逐漸發展壯大為“銘賢農工專科學校”。

學校概述


山西農業大學校徽
山西農業大學校徽
銘賢農工專科學校,又名“銘賢學院”,即之後發展成的“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位於山西省太谷縣,距省會太原60公里,是一所有百年歷史文化傳承的著名學府。1907年,孔祥熙先生創辦私立“銘賢學堂”,逐漸發展壯大為“銘賢農工專科學校”、“銘賢學院”。1951年成立山西農學院,成為當時山西省僅有的兩所高等學府之一。1979年更為現名,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彭真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從建校至今,共培養了5萬餘名各類人才。近百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山西農業大學積澱了“甘於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形成了以“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農大精神。

農科為優勢


山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科為優勢,農、理、工、管、經、文、法、教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科研型農業大學。學校設有農學院等17個教學單位;運城農學院等6個高職二級學院;有48個本科專業,25個高等職業技術專業,21個成人教育專業;有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
師資力量雄厚山西農業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名師名教薈萃。學校現有教職工1498人;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3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授133人,80%以上的中青年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有特聘院士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省(部)級青年學科帶頭人11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有40多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教學中心山西農業大學牢固樹立教學中心地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高校。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比中,學校共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項(參加項目),省級以上(含省級)30項。“十五”期間,學校列入規劃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農林院校“十五”規劃教材、高等農林院校生命科學類系列教材、高等農林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共274部,其中主編46部,副主編76部,參編152部。學校有省級品牌專業4個,省級精品課程6門。

辦學理念


山西農業大學以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己任,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學校提出“把科研項目做在田野,把科技論文寫在山村”的科研工作思路,曾培育出大豆良種晉豆一號、二號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育成山西黑豬、山西細毛羊、中國黑白花奶牛等優良品種。學校在全國首次引入了南美羊駝,豐富了我國的動物物種資源庫。近三年,新增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71項,鑒定課題49項,獲獎26項,出版專著133部,發表科研論文1530篇,獲授權保護的植物新品種11個。學校在全省建立了百餘個穩定的農科教基地,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
校園風光
雪景
雪景
百年華誕
2007年8月26日,山西農業大學迎來了百年華誕。百年滄桑,歲月如流。一個世紀的歷史文化傳承,山西農業大學積澱了“甘於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形成了以“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農大精神,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100年求索篳路藍縷,50年創業艱苦執著,20年改革銳意進取,5年來的跨越輝煌篇章。今日之農大,面向“三農”,立足山西,輻射全國,成為了莘莘學子讀書治學的聖地,成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庫”和“智囊團”。學校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確立“全方位開放、特色化辦學、內涵式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強化教學中心地位,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了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國內外開放辦學山西農業大學面向國內外開放辦學。學校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在晉中市設有新校區;並以校本部為依託,帶動運城農學院等6個高職二級學院的發展,建立了一個覆蓋山西的特色化、適用型高職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開辦了留學生教育,與德中教育友好交流協會合作,培養赴德留學生;與美國歐柏林大學、德國馬格德堡應用科技大學等國外大學開展全方位合作。
辦學條件優良 山西農業大學辦學條件優良,治學環境幽雅。學校佔地14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3.8萬平方米。圖書館各種藏書145萬冊,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開設電子閱覽室;擁有大批先進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儀器設備,現代化多功能健身房、現代化的游泳館和國家二級標準體育場,為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及開展中外學術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優良的條件。
學校實驗大樓
學校實驗大樓
聲譽良好山西農業大學社會聲譽良好,辦學成效顯著,成為眾多有志青年的走向成功的搖籃。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萬餘人,各類研究生1400餘人。學校應屆本科生考研率近年來都保持在25%左右,碩士生考博率在50%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達80%以上。學校設立了多種獎學金和助學金,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山西農業大學歷經百年滄桑,欣逢科教興農、人才強國的難得機遇,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使命,正朝著建設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經、管、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質量教學科研型農業大學的奮鬥目標闊步前進!
徠專業設置本科專業
作物、生物、果樹、蔬菜、植物保護、土壤和農業化學、土地資源管理、藥用植物、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土木工程方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交通運輸、畜牧獸醫、公共衛生、農畜產品加工、農業經濟管理、林學、城市規劃、森林保護、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系統、農業資源和環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行政管理、法學、公共事業管理、英語、旅遊管理、中藥學、食品科學等 山西農業大學 風光
授予碩士學位的專業
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昆蟲學、生物化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果樹學、蔬菜學、土壤學、獸醫內科學、作物營養與施肥、動物遺傳育種、動物生產學、傳染病學與預防、獸醫學、農業機械化、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地資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學、植物學、森林培育、森林保護等院系設置學校已初步建成一所以農科為優勢,農、理、工、管、經、文、法、教育多學科不斷發展的教學型農業大學。設有農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林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園藝學院、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文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體育教學部等13個本科教學院(部);另有研究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信息學院、中德學院;運城農學院、太原園藝學院、太原畜牧獸醫學院、平遙機電學院、原平農學院、朔州職業技術學院等6個高職二級學院;有48個本科招生專業,25個高等職業技術專業,21個成人教育專業。學校現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
在校師生目前在校生(全日制)2萬餘人,教職工1498人;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35人,教授133人;另外還有特聘院士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省(部)級青年學科帶頭人11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1人,省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40多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信息學院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是2002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國家教育部正式確認的由百餘年歷史文化傳承的著名學府山西農業大學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是一所以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等多學科綜合配套、協調發展的全日制綜合性本科高校。
學院位於聞名遐邇的晉商故里山西省太谷縣。太谷縣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發達,境內有諸多晉商大院遺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為其代表。是盛唐詩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財閥孔祥熙的出生地。明清民國時期,太谷富商巨賈雲集,成為山西的金融、商業中心,固有“旱碼頭”、“小北京”之稱。
學院新校區規劃用地1800畝,目前校園用地991.8畝,學院共擁有教學行政用房、學生宿舍、食堂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塑膠運動場17850平方米,籃球場5120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000餘萬元,圖書資料92萬冊,建有先進的多媒體微機室、語音室、工程實驗室、製圖室、畫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分子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等各類教學實驗室。學院主體工程全部採用混凝土框架結構建設,抗震等級按八度設防。經過持續不斷地建設,學院新校區功能完善、環境優美、配套設施設備先進,能容納3萬餘名學生在校學習。
學院現有農業與生命科學系、信息與工程技術系、經濟管理系、人文科學與管理系、文理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國際交流與培訓學院七個教學單位,共開設33個本科專業(方向),在校生9800餘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609人,其中專職教師411人,兼職教師198人,教授86人,副教授17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372人。
學院秉承“篤志博學、躬行至善”的辦學理念,以國家建設“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充分依託山西農業大學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以信息學科為優勢和特色,培養現代綠色產業高科技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按照教育部規定,我院學生修完專業培養方案達到專業學分要求頒發經教育部統一監製、網上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國家認可的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頒發學士學位證書。在校學生享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及校獎學金,鼓勵在專業學習、科技創新、各種活動等方面突出的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對困難學生幫助順利完成學業。
學院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立足本科教育,積極探索“學歷教育+特長+專業證書+境外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在師資培養、專業建設、實習實訓等方面加速與國際接軌。學院積極發展多國合作辦學模式,大力推進辦學國際化,是山西省惟一擁有AIFM(助理國際財務管理師)職業資格認證的院校,與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哈姆—利普施塔特大學、勞齊茨應用技術大學、米特韋達應用技術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從合作辦學、學科專業建設、師生交流、捐贈圖書等方面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
學院堅持以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全方位多途徑拓展學生實踐實習平台,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學院目前有校內實習基地35個,在安徽黃山、雲南麗江、河南石板岩鄉等地建有校外實踐教學與實訓基地57個。
學院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品牌鑄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教學質量過硬。2010年4月,山西省教育廳專家組對我院進行教學工作專項檢查,對我院的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給予了高度好評。我院歷年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國、山西省各種比賽活動中多次獲獎,其中有2009年度全國第四屆青少年藝術節“平面藝術設計”金獎、2009年度第五屆全國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活動“學術論文影視表演”金獎、全國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特等獎等獎項。學院歷屆畢業生綜合素質普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
學院堅持“教學質量第一、學生素質第一、社會效益第一”的辦學方向,本著“以人為本、結果導向、效率優先”的工作方針,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高度國際化、特色鮮明的全國知名獨立學院。

系部設置


農業與生命科學系
園藝 園林 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生物工程 環境科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信息與工程技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經濟管理系
農林經濟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市場營銷農林經濟管理(會計學方向)農林經濟管理(財務管理方向)人文與社會管理系
公共事業管理 行政管理 英語 藝術設計

現任領導


校黨委書記:石揚令
黨委副書記、校長:董常生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岳文斌
黨委副書記:滑雲龍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周富國
黨委委員、副校長:崔克勇
副校長:王俊東
副校長:趙春明
副校長:弓永華

校長簡介


董常生,山西介休人,山西農業大學校長,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山西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山西省人大代表;國家級教學團隊學科帶頭人,國家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負責人,國家精品課程《動物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首席主講人,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太原)主任;兼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分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獸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動物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山西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動物醫學進展》顧問,《高等農業教育》編委,《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主編。
先後主持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948”計劃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6項,累計科研經費達千萬餘元。在國外SCI收錄及國內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30餘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5部,參編1部;獲省(部)級科研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
被譽為“中華羊駝第一人”。首次將南美羊駝引入我國,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豐富了我國動物物種資源庫,開創了我國規模養殖羊駝的先河。建立起了亞洲最大的羊駝核心群和世界上唯一的羊駝皮膚cDNA文庫。科研成果轉化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對我國西北部地區發展生態畜牧業、推進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大的示範和引領作用。“羊駝生物工程”系列研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多次到羊駝養殖基地錄製科教片,將羊駝養殖的專題片製成光碟,行銷全國。2009年,中華羊駝基因庫獲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最佳科技產品獎。著有專著《羊駝學》,是國內外獸醫界較為全面的一部羊駝研究專著。
2006年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評為“感動中國畜牧獸醫科技創新領軍人物”,被《山西日報》評為2006年度山西省十大新聞人物,2007年被山西省科協授予“山西省十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並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授予“新中國60年畜牧獸醫科技貢獻獎(傑出人物)”,2010年榮獲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稱號。

校長致辭


百年創偉業,同心向未來。請允許我代表山西農業大學黨政領導,向全校師生員工,向祖國各地和旅居海外的廣大校友,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農大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山西農業大學坐落于山西中部最富發展活力、文化張力、和諧魅力的晉商故里、特色名縣——山西省太谷縣。這裡地處三晉腹地,距省會太原僅45公里,生態環境優美,商貿教育繁榮,公路鐵路通達。太谷自西漢置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曾有“中國華爾街”、“旱碼頭”、“小北京”、“金太谷”之美稱,是大詩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政治人物孔祥熙的出生地,境內有諸多晉商大院遺存,在中國明清以降直至近代的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1907年,實業興國的浪潮席捲全國。從美國耶魯大學學成歸國的孔祥熙返回故鄉興辦教育,創立“銘賢學堂”,這標誌著中國高等農業教育史上的一方重鎮山西農業大學誕生。之後,歷經“銘賢農工專科學校”、“銘賢學院”等時期,學校不斷發展壯大。1951年成立山西農學院,是當時山西省僅有的兩所高等學府之一。1979年更為現名,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大學,彭真同志親筆題寫校名。百餘年歷史文化傳承,一代又一代農大師生砥志礪節,薪火相傳,孕育了“甘於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和“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辦學精神。百餘年來,全校師生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奮發向上,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山西農業大學素有“花園”式學府的美譽,北傍烏馬河,南仰鳳山,建築古樸典雅,校園四季如春,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春天桃紅柳綠,夏日花繁葉茂,秋天丹桂飄香,冬日松青雪白。現代化的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學生餐廳、體育中心、游泳館鱗次櫛比,掩映在綠樹叢中。留存的清末及民國初年的建築,如凝重宏厚的“崇聖樓”,中西合壁的“嘉桂科學樓”、“亭蘭圖書館”,依稀折射出百年學府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時光似水,歲月如歌。山西農業大學桃李芬芳,迎來送走了一批批來自祖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建校至今,學校共培養了八萬餘名優秀人才。他們走進山西農業大學是無悔的選擇;他們離開山西農業大學卻依然情系母校。
今天的山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我們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為重點,全面推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我們建立了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培養體系,本科專業覆蓋了農、理、工、管、經、文、法、教八大學科門類。學校開辦了留學生教育,與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等十多個國家的高校開展合作交流。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山西農業大學的責任無比重大,未來無限光明。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和《山西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科學發展。我們要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辦學的核心任務,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牢牢把握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以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建立健全質量監督和保障體系。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在辦學中的龍頭作用,集中優勢資源,組建大團隊,大平台,帶動學科建設和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我們要發揚“把科技論文寫在田野,把科研項目做在山村”的精神,密切結合國家和山西省重大戰略需求,培養用得上的人才,提供用得上的成果,在服務中凝練特色,在貢獻中謀求發展,為全省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為再造一個新山西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