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路街道

位於上海市閔行區西南部

江川路街道位於上海市閔行區西南部,面積:27.2平方公里,東起淡水河與吳涇鎮相鄰,西至西河涇與馬橋鎮和松江區接壤,南臨黃浦江與奉賢區隔江相望,北抵新閔鐵路支線與顓橋鎮相接。戶籍人數104518人,常住人口130818人。

街道辦事處設在鶴慶路258號,轄有44個居委會。轄區內軌道交通五號線、閔行汽車站和閔行至西渡輪渡是聯繫市區中心與相鄰各區縣的交通樞紐,主要道路有江川路、滬閔路、東川路、劍川路、蘭坪路、瑞麗路、昆陽路等,黃浦江、北沙港穿境。

行政區劃


街道辦事處
街道辦事處
2000年,撤銷華坪路街道、碧江路街道,設立江川路街道(駐碧江)。2000年8月,轄43個居委會,面積27.2平方千米,人口114508人。2004年6月,轄35個居委會(北街、河東、華江新村第一、華江新村第二、高華新村第二、高華新村第三、東風新村第一、東風新村第三、新閔新村、滄源新村第一、滄源新村第二、滄源新村第三、蘭坪新村第一、蘭坪新村第二、汽輪新村第一、汽輪新村第三、瑞麗新村、電機新村第一、電機新村第二、電機新村第四、電機新村第五、紅旗新村第一、紅旗新村第二、紅旗新村第三、紅旗新村第四、紅旗新村第五、紅旗新村第七、昆陽新村第一、昆陽新村第三、鶴北新村第一、鶴北新村第三、鶴慶新村第一、鶴慶新村第二、紫藤新園、富仕名邸)。
2012年,轄44個居委(北街、河東、華江新村第一、華江新村第二、高華新村第二、高華新村第三、東風新村第一、東風新村第三、新閔新村、滄源新村第一、滄源新村第二、滄源新村
第三、蘭坪新村第一、蘭坪新村第二、汽輪新村第一、汽輪新村第三、瑞麗新村、電機新村第一、電機新村第二、電機新村第四、電機新村第五、紅旗新村、紅旗新村第三、紅旗新村第四、紅旗新村第五、紅旗新村第六、紅旗新村第七、昆陽新村第一、昆陽新村第三、鶴北新村第一、鶴北新村第三、鶴北新村第四、鶴慶新村第一、鶴慶新村第二、紫藤新苑、富仕名邸、好第坊、博仕欣居、安寧路第一、金平、假日景苑、合生城邦第一、合生城邦第二、合生城邦第三,合生城邦第四)

社會


社區環境

江川路街道是閔行區第一批市級文明社區之一。社區內企事業單位集中,有2072家;教育資源豐富,有交通大學、上海電機學院(原上海電機高等專科學校)、閔行中學等38所大、中、小學、幼兒園及成職校,教師1824人,在校學生26235人。衛生事業發達,有兩所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江川地段醫院);
2所敬老院(市二級敬老院),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床位110個,入住70人;公建設施齊全,有大型超市1家(歐尚),集貿市場11家。
位於江川路街道的上海交通大學思源門
位於江川路街道的上海交通大學思源門
區域內有市級道路43條、區級道路11條、企業級道路4條,總長度為45公里,主要交通幹道有滬閔路、江川路、東川路、劍川路、鶴慶路、蘭坪路、碧江路、瑞麗路、華寧路、景谷路、華坪路、昆陽路、滄源路、安寧路等;橋樑25座,其中公路橋樑23座,人行橋樑2座,市級河道1條,區級河道3條。
公交線路有徐閔線(高安路-閔行老街)、816路(東平路-華坪路)、958路(廣元西路華山路--閔行)、143路(地鐵一號線莘庄站南廣場-荷巷橋)、閔紅線(交大分部--紅旗新村)、閔吳線(吳涇鎮--閔行)、松閔線(松江大學城--閔行)、地鐵五號線(莘庄-閔行開發區)、閔行11路(江月路地鐵站--蘭坪路浦江路)、閔行16路(塘灣--閔行)。

黨建工作

學習會議
學習會議
街道黨工委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為工作目標,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為主要內容,加強對居民區的分類指導,要求各居民區積極爭創“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積極爭當“五帶頭”優秀共產黨員,認真組織黨員著重開展“爭當‘六大員’”活動,即政治理論宣傳員、社區治安巡邏員、鄰里糾紛調解員、社區環境維護員、扶貧幫困服務員、社區動態信息員。各居民區黨組織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爭當‘六大員’”活動。如:鶴慶一黨總支在各下屬支部、黨員中積極開展“踐承諾、做表率”的承諾活動,爭做:社區公共利益的保護者、社區鄰里關係的協調者、社區和諧環境的監督者、社區文體活動的組織者。紫藤黨總支在黨員中積極開展“比思想、比業務、比作風、比服務、比奉獻”的“五比”活動,並將“五比”內容印發至每個黨員,倡議每個黨員在工作中比照,在行動中爭創,以此拓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鶴慶二黨總支對居民區團隊等黨建工作進行積極的探索,大力開展“一員一職”創優爭先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社區服務

招聘會
招聘會
為了克服解決各居民區黨組織工作面廣量多,擁有的資源不平衡且比較分散,創造性開展工作的面不夠廣、程度不夠深,往往“單兵作戰”,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的瓶頸問題,居民區黨委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以服務居民群眾,創建和諧社區為目標,積極探索居民區黨組織分塊管理模式。根據居民區的分佈並參照15分鐘服務圈等情況,將街道所轄居民區劃分為合理規模的7個黨建管理網格塊,選擇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擔任責任網格長,以“網格化管理、聯動式共建”為主要內容的黨建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抓黨建、聚民心,以此來推動社區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本著“課題共商、項目聯做、難題共解、典型共育、成果共享”的協作原則,在華二、鶴北三、紅七居民區三家黨總支試點的基礎上,制定了《關於開展居民區黨建聯建工作實施意見》。在範圍上,把黨建工作由生活區內部向居民區周邊拓展;在內容上,把黨建工作由居民區向(周邊)社會領域延伸;在方法上,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互聯、互動的工作格局。充分整合居民區黨組織與周邊新經濟和新社會組織等方面的資源,圍繞共同目標、共同需求,推進文明建設,共創平安和諧社會,進一步加強居民區周邊領域規模以下新經濟和新社會組織黨建聯建工作。在調查摸底、組織編組基本完成的情況下、積極開展活動,強化黨建聯建協作機制,推動覆蓋工作的深入開展,並取得預想效果。

生態建設

景色
景色
共建成閔聯生態公園、東川路北側景觀綠化等,新增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形成自管綠地達13萬平方米,綠地總面積達445.75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9.68平方米,人均占綠38平方米。同時新創建區級花園式單位4家,區級園林式小區15家,市級花園單位3家,社區內有市級花園單位18個,區級花園單位14個,市級綠化合格單位42個,區級園林式小區12個;在上海市第三屆國際花博會上榮獲金獎。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13日,榮獲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區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