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豬

定遠豬

定遠黑豬屬華北型豬種,是黃淮海黑豬(淮豬)的一個重要分支,肉脂兼用,是中國江淮流域優良的豬種之一,也是安徽省目前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影響最大的地方豬種。該品種是在放牧飼養條件下長期選育形成具有體質健壯、耐粗飼、抗病力強、屠宰率高、肉質香、花板油多等特色的優良豬種,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和抗病性強,但生長較慢,育肥性能較差。

2021年5月,經農業農村部公示認定,入選最新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

產地


定遠豬中心產區在安徽省的定遠縣。產區黃河、淮河、海河常泛濫成災,易旱易澇,土壤瘠薄,糧食產量低而不穩。作物以麥類、甘薯、玉米、豆類、花生、高粱、穀子等旱作為主。由於地廣人稀,閑散土地較多,群眾養豬多採用放牧或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方式,豬在較艱苦的條件下培育而成。

生長環境


滁州市定遠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偏東,介於北緯32°12′16"~32°42′22",東經117°12′1"~118°5′22"之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古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譽,現仍為全國南北要衝。定遠縣屬丘陵地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貌類型有丘陵、崗沖、平原三大單元。其中丘陵、崗沖佔全縣總面積的92%,成片小平原佔8%。境內有池河窯河兩大水系。全縣土地總面積299815.90h㎡,其中農用地面積為236056.09h㎡,占土地總面積的78.73%。農用地中,耕地面積為164735.17h㎡,園地面積為826.57h㎡,林地面積為18274.11h㎡,牧草地面積為178.87h㎡,其他農用地面積為54648.18h㎡。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農業用地在農用地中的比例分別為68.62%、0.35%、7.74%、0.08%、23.15%。盛產水稻、小麥、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類、烤煙等多種農副產品。定遠瘦肉型豬是全國31個良種豬之一,1996年至2002年連續六年躋身“安徽省畜牧業十強縣”行列。目前已建成糧油、生豬、棉花、花生、水產、蔬菜等六大農副產品基地。
合肥市長豐縣位於安徽中部,介於東經116°52′~117°26′、北緯31°55′~32°37′之間。地形狹長,南北距離77公里,東西距離54公里。地處江淮丘陵北緣,地勢東、南部稍高,西部較低,平均海拔50米。橫貫縣境中南部的江淮分水嶺,崗巒跌宕起伏,將全縣分為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南水入江,北水歸淮。西部的瓦埠湖畔和東北部的高塘湖畔,土地平曠,水岸曲折,屬淮河灘地平原,自古以來就是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長豐縣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植被豐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雨960毫米,年平均日照216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24天。因光熱和水分條件良好,有利於農、林、牧、漁各業的發展。主產水稻、小麥、油菜、棉花,兼產大豆、山芋、玉米、花生、芝麻和蔬菜、瓜果。先後躋身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全省棉花生產重點縣以及全國十大草莓生產基地縣。

地理分佈


定遠豬分佈於長豐、霍丘、壽縣、滁縣、合肥、淮南、蚌埠等地。

品種特徵


定遠豬
定遠豬
定遠豬體型較大,耳大、下垂超過鼻端,嘴筒長直,背腰平直狹窄,臀部傾斜,四肢堅實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紅色絨毛,乳頭7~9對。

品種來源


淮河兩岸的淮豬(包括安徽的定遠豬、皖北豬,江蘇省的淮北豬、山豬、灶豬,河南的淮南豬等)是中國古老的地方優良品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淮北平原農業已相當發達,人們為食肉和農田施肥需要普遍養豬,逐漸培育形成體型外貌和生產性能趨於一致的淮豬品種。公元3-6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和12世紀南宋時期,淮北平原經濟遭受兩次戰爭破壞,並受到水災,淮豬逐步南遷到安徽淮河兩岸,經長期培育,淮河以南形成定遠豬,淮河以北形成皖北豬,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品種性能


定遠豬成年公豬體長128.33厘米,胸圍101.33厘米,體高70.33厘米,成年母豬相應為:119.17厘米,103.83厘米,68.17厘米。定遠豬分佈面廣,能適應較粗放的飼養條件,雖生長速度較慢,但胴體瘦肉率較高。

生物學特性


定遠黑豬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和抗病性強、肉質好、耐粗飼的優良特性。乳頭8-9對,最多11對。定遠豬性成熟早,公豬4-5月齡精子的品質即達成年豬水平,母豬護仔性強,泌乳力高;仔豬哺育率及育成率較高。定遠豬遺傳性能較穩定,與瘦肉型豬種結合雜交優勢強,品質優良,瘦肉率高,是培育優質瘦肉型豬母本的首選品種。

體形外貌


定遠豬體形中等,體質細緻,頭部較小,臉狹長適度,面紋較淺細,基本上不形成溝回,彈性較好,較緊湊。面紋走向以縱向為主。嘴筒長,狹而直,上方三道橫紋與民謠所言一致:“插花馬店豬,咀上三道箍,吃食叭叭響,躺下就打呼”。額與頭呈流線型,耳中等大,耳根軟下垂,頸細長,背腰微凹,臀部傾斜,胸腹較深,腹部微有下垂,全身黑毛,較稀而硬。

養殖技術


1 實行保護性飼養。夏秋季節在豬舍外栽植葫蘆、大瓜、窩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蔭降溫,冬季推廣塑料暖棚飼養技術,並定期搞好驅蟲和免疫注射。
2 推行高密度養成豬。冬季0.8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夏季1平方米豬舍養1頭育肥豬。高密度養成豬,不僅建圈少,費用低,而且育肥豬爭搶吃食。沒有活動場地吃飽則睡,愛長肉,增重快,減少飼養費用。
3 育肥豬超9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明顯減慢,且以脂肪沉積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銷售;不足90公斤屠宰,雖飼料利用率高,但因體重小而出肉率低,經濟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豬90~120公斤屠宰最適。
4 品種要優。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選擇品種。當前,要推廣多元雜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國PIC豬,五系配套,生長速度快,158天可達110公斤,瘦內率66%,料肉比2.8:1。
5 欄舍要簡。豬舍不要造得過於豪華,達到防寒保暖通風就行了。
6 飼料要廉。飼料占養豬成本的70-75%。飼料配方要隨著市場價格、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不要一成不變。如夏季天熱豬吃得少,飼料要配得營養好些。飼料營養要均衡,以滿足生長需要為宜。
7 防疫要嚴。重視消毒,既要防止外來的疫病,又要防止糞便的污染,傳播疾病,還要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8出欄要適時。如二元豬體重達到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時,為出欄的適時體重。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9 “倒喂法”養豬,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並結合豬的生育規律和特點而確定的新型養豬法,該辦法在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用必要的飼料添加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期,適當減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其比例為:精飼料60%,青飼料25%,粗飼料15%。這種方式既縮短了豬的飼養周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飼料資源,從而節約了精飼料用量,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10飼養管理:科學飼養,按照豬的不同用途,不同年齡和生長需要合理配搭飼料,加強管理,搞好衛生,防止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