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蘄水的結果 展開

蘄水

蘄水

蘄水,黃岡境內五水(古稱西陽五水)之一,又稱蘄河,如果把蘄春縣地圖比作一片樹葉,那蘄河就是這片葉上的主脈,大大小小的支流布滿全境。

簡介


1、古地名:蘄水(今湖北浠水),見詞條:蘄水縣或浠水。蘇軾《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中的蘄水清泉寺即此。
2、水名,今湖北蘄春
蘄河水猶如甘甜的乳汁,滋潤了蘄春這片熱土,養育了世世代代蘄春人。蘄河是蘄春人的母親河。

地理


蘄水發源於蘄北的四流山。據明·嘉靖《蘄州志》載:泗流山“在州北二百四十里,與英山接界。其水南注蘄春,西注英山,北注壽州.霍山縣,東注安徽太湖縣。”據筆者考“北注壽州霍山縣”其實有誤,清·光緒《蘄州志》以作糾正,文日:“按此水北流入英山縣,不注壽州霍山,壽州離蘄甚遠”。(2009年重刊本第40頁)泗流山主峰高814米,範圍約2平方公里。主峰的頂端有一棵山楂樹,當地群眾形容它“根扒兩省(鄂皖),葉落三縣(蘄春、英山、太湖)。”證明泗流山之水只分三個縣的方向流出。
蘄水自東北向西南流貫全縣。長117.8公里,接納大小支流550條,其中10公里以上的支流13條,5―10公里49條,5公里以下488條。較大支流西岸有獅子河、株林河、許家河、沙河;東岸有檀林河、孫沖河、白水河、桐梓河、蓮花河。全縣除彭思河、關沙河、鄧信河等少數幾條河的水不流入蘄河外,其他均屬蘄河水系。蘄河流域面積1983平方公里,其中屬浠水縣境171平方公里,屬蘄春縣境1812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75.5%。
清·光緒《蘄州志》對蘄河干支流區位記載更為詳細:“蘄河發源於四流山之南,過查家山為龍井河,田家橋、牛頭沖諸水會之。由青草坪至洪河尖,何家鋪、白羊溝之水入焉。又西,大桴沖諸水會之。又十里,河南坂之水會之。又東至將軍山、相山、細竹河、檀林河之水會之為兩河口。又東三十里,宿松界龍目沖涼亭河入焉。過了張家塝,西自葛場山來之六溪沖水注之。又五里為小楊樹,馬鞍山水合清河沖水會瓢河水入焉。至芭茅街下,東來張德彬沖、王裕沖、姜家沖水逕白水畈河會焉。又四里,西來之裴蔡二沖水逕水車河注之。又數里至望天畈,東來七里沖小水注之。至孫家林,紫雲山、龍鬚沖、桐梓河諸水入焉。又十里逕鴨公嘴,西來石彭沖水,由白茅河注之。又十里,東南來諸水至蓮花庵入焉。至劉公河,西北之為仙人台、康宗堡、汪家壩、獅子口、澤霖河諸水會焉。又數里,自駱駝山東來金絲港水注之。十里至瓫門,為洗馬潭。至關西河,西來蘄陽坪、榔木沖至株林河、胡家河諸水注之。逕黃城河,西來李達沖、烏石河、石樑堰、石壁岩渚水入焉。又五六里,西有支河名王家港,分大河支派與高家新鋪下流大河水會。至白雲山前,突起一州,左為蘄河(即舊治所在),右為西河,驛遞在焉。蘄河東五里,逕漕河,黎企沖、謝家河兩小水注之。由漕河分為二:一繞渴口(今轄口)市西,蘇家河水入焉,歷二十里出葫蘆口;一繞渴口市東,由沔陽街至陳氏半畝園分為二,不里許複合,又東二十里至三竇橋河下流東會於赤東湖。其西河之水,南八里逕易家河,又西來橫車之水注之;又五里逕路口畈,南城河之水會焉;又里許至白池湖;又十餘里歷楊公潭與渴口市西水會,至土門河下流與西牌埠河之水同入赤東湖,至相見灣遂合流,由掛口入江。”

綜合治理


為落實黨中央興修水利的政令,解放后,中共蘄春縣委、縣人民政府對蘄河進行了全面勘察、規劃和治理。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了全縣上蓄、中灌、下排的綜合治理方案。至上世紀80年代末,在蘄河兩岸,先後修建水庫151座,總容量5.55億立方米,其中,蓄水100萬方以上的水庫25座;大同水庫蓄水2.695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485.5平方公里。水庫蓄水后,大壩以下蘄河幹流僅90公里。
在中游兩邊灌區,開通了以大同渠系、花元渠道為骨幹的干、支、斗渠道1294條,總長2298公里,建有六溪沖、油鋪河、芭茅街和鴨公嘴等渡槽85座。還建有隧洞146處、倒虹吸17處,實現自流灌概面積66.5萬畝。下游由於歷史上四河分流,水系紊亂,歷來災害頻繁。早在1950年到1956年,就先後修築了赤西堤和赤東大堤,四河合一,解決了江湖、河湖徹底分家的問題,提高了下游沿江濱湖地區抗禦洪水災害的能力。同時,還建有排灌閘101座;機電排灌站180座,裝機319台9175千瓦,基本結束一河兩岸圍畈易澇易漬、災害頻發的歷史。
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農業學大寨”運動的興起,蘄河幹流和主要支流“裁彎取直”改河造田形成熱潮。目的是縮短防洪河堤、擴大耕地面積,降低河床坡比,解決一河兩岸冷浸田問題。據水利部門統計,僅蘄河幹流及其支流株林河、孫沖河、白水河、檀林河,經裁彎取直縮短流程10.9公里。其中以幹流磨石嶺工程為最大。磨石嶺位於張塝區和青石區交界處,蘄水北來為山嘴所阻而繞山行,形成45~100度的彎道,導至水流不暢,兩岸農田冷浸低產。
1976年12月~1978年4月,青石、張塝上民工一萬多人,沿直線開控新河道,同時延伸上下河堤7公里。全部工程完成土方283.4萬方,石方175.4萬方,投資125萬元。磨石嶺工程縮短河道2.9公里,消除和改善冷浸田6500畝,利用彎道河床擴大耕地3400畝。像磨石嶺這樣裁彎取直的改河工程相繼完工後,有效地改善了蘄河流域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