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胸頓足

捶胸頓足

捶胸頓足是一個成語,讀音是chuí xiōng dùn zú,意思是用拳敲打胸部,跺著雙腳,形容非常悲痛與懊悔的樣子。出自《殺狗勸夫》

釋義


捶:敲打;頓:跺。敲胸口,跺雙腳。形容非常懊喪,或非常悲痛。

出處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衷腸,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頓足空流淚。”

典故


捶:用拳敲打。頓足:跺腳。用拳敲打胸膛,用腳跺地。形容人悲傷或悔恨的情狀。《三國演義》五六回:“孔明說罷,觸動玄德衷腸,真箇捶胸頓足,放聲大哭。”《英烈傳》三七回:“太祖捶胸頓足,叫說:‘可惜了!’”亦作“捶胸跌腳”。元.無名氏《延安府》一折:“莫不是打官司人連累,莫不是告田宅爭地土,莫不是爭差鬥毆人欺負,則管里捶胸跌腳狠憂慮。”《儒林外史》六回:“〔趙氏〕數了又哭,哭了又數,捶胸跌腳,號做一片。”亦作“捶胸頓腳”。《兒女英雄傳》一九回:“說完了,拍著那棺材捶胸頓腳,放聲大哭。”亦作“捶胸跌足”。《隋唐演義》一八回:“老嫗見公子出來,更添叫喊,捶胸跌足,呼天拍地,要討女兒。”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痛心疾首、椎心泣血、槌胸蹋地、呼天搶地

反義詞

眉開眼笑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焦急、悲傷

例句

失子之痛,不得不讓她捶胸頓足的大哭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