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盲腸的結果 展開

盲腸

針灸穴位

盲腸,經外奇穴名。載於《腧穴學概論》。位於右下腹部,右側髂前上棘與臍孔連線中點處,約在胃經外陵穴外側,共1穴。皮膚有第11、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分佈。主治腸癰,腹瀉,漏胎下血,久不受孕,經血不止,癃閉,淋症,疝氣等。直刺1-1.5寸;可灸。

定位


位於右下腹部,右側髂前上棘與臍孔連線中點處,約在胃經外陵穴外側,共1穴。
盲腸是大腸起始段的袋狀部分。因其遠端閉塞不通,故稱盲腸。在盲腸遠端伸出一小管,稱為闌尾。因其管腔細小,容易阻塞而發炎,為闌尾炎,俗稱盲腸炎。盲腸亦稱闌腸,是大腸膨大的起始部分。位於腹腔的右下部,恰在右髂窩迴腸進入大腸處的尾側。人的盲腸退化,下端遊離呈盲囊,向上延續為升結腸,其下部有一孔 通闌尾。同升結腸交接區的內側壁有回盲瓣,該瓣是以小腸環層肌為基礎突向大腸的粘 膜雙襞、是小腸通大腸的門戶,有防止大腸內容物倒流入小腸的功能。盲腸很少發炎,所謂 “盲腸炎” ,多是闌尾炎的誤稱。中醫文獻 《難經》中,稱盲腸為 “闌門” ,是七沖門之一。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筋膜→腹部深筋膜→腹直肌鞘外側緣→腹內筋膜→腹膜下筋膜。皮膚有第11、12胸神經和第1腰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分佈。

主治


腸癰,腹瀉,漏胎下血,久不受孕,經血不止,癃閉,淋症,疝氣等。

操作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脹麻痛感,留針30分鐘;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闌尾炎結腸炎,腹痛,大便乾結等。

附註


另有盲腸灸,出《腧穴學概論》,與本穴位置、主治皆相同。一般直刺1-2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