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

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症性病變

結腸炎(colitis)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症性病變。結腸炎主要是由於遺傳、感染、自身免疫反應、神經精神因素等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引起。

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特異性炎性病變和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前者指感染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偽膜性結腸炎等,後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結腸Crohn病。主要臨床表現腹瀉、腹痛、黏液便膿血便、里急后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多反覆發作。

本病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中醫中藥治療等。慢性結腸炎不及時治療會出現很多併發症,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以潰瘍性結腸炎為例,癥狀較輕及緩解期長、病變只局限於直腸的患者預后好。20歲以下或60歲以上的患者病情往往較嚴重,常有併發症。低鉀血症、低蛋白血症、病變範圍廣的患者預后差。併發結腸穿孔或大出血時預后較差。病程超過10年的患者預后差。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普通外科或外科、中醫肛腸科

發病病因


● 結腸炎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結腸炎症性病變。常見原因有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環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 遺傳
● ● 潰瘍性結腸炎與遺傳因素可能相關,患者的直系親屬中15%~30%的人患有本病。
● 自身免疫反應
● ● 某些患者感染腸道菌后可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免疫反應,因此結腸炎的發生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本病併發自身免疫病者較多,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
● 習慣、藥物、手術
● ● 吸煙、服用避孕藥、闌尾切除等都可增加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危險性。
● 感染因素
● ● 本病發病前多數有腸道感染史,因此認為腸道感染可能是一種誘發因素。
● 其他
● ● 精神因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 部分患者對某類食物過敏,如牛奶等,當進食該類食物后常可引起複發,禁食此類食物后病情好轉或消失。
● 腸道內致病菌與正常菌群比例失調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觸發點。

臨床癥狀


● 結腸炎主要表現為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腹瀉、黏液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也可有皮膚、黏膜、關節、眼、肝膽等腸外表現。
● 腹瀉
● ● 病情輕的患者每天3~4次,重者可數十次,糞便中常混有血和黏液。
● 腹痛
● ● 輕度患者無腹痛或只有腹部不適,多局限於左下腹。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可為陣痛,隨病情發展腹痛加劇,排便后可緩解。
● 里急后重
● ● 里急后重即肛門墜脹、疼痛、便意頻繁、排便不盡的感覺,因直腸炎症刺激所致。
● 其他癥狀
● ● 噁心、嘔吐、食慾缺乏。
● ● 發熱、腹脹、消瘦、乏力、貧血、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

檢查方法


● 如懷疑為結腸炎,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選擇以下一些適合你的檢查,當然還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檢查,請你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

腹部觸診

● 腹部觸診可以了解腹部有無壓痛、腫塊,皮膚有無異常等。
● 病情比較輕的患者沒有明顯體征,或左下腹和下腹有壓痛,嚴重的患者出現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可以摸到如硬管狀的降結腸乙狀結腸

糞便檢查

● 包括糞便常規、大便培養等。糞便檢查對消化道的炎症、出血、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腫瘤等疾病的篩查有重要價值。
● 肉眼可見有血、黏液,急性期鏡下可見大量紅細胞、白細胞。大便培養無致病菌。

血液檢查

● 包括血常規、血沉等,檢查有無貧血、是否為結腸炎活動期等情況。
● 急性期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患者多有輕、中度貧血。

免疫學檢查


● 結腸炎活動期免疫球蛋白會增高,來幫助診斷和鑒別診斷。
● 活動期測免疫球蛋白,可見IgGIgM、IgA增高。

內鏡檢查

● 是結腸炎最重要的檢查。通過內鏡檢查可以觀察腸黏膜和腸腔內病變的情況。

鋇劑灌腸

● 將鋇劑由肛門灌入腸內,在X線透視下鋇劑顯影,以觀察結腸病變,幫助診斷。

黏膜病理檢查

● 可以明確黏膜的病理改變,幫助確診。

臨床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典型癥狀、體格檢查和各項輔助檢查的結果可做出診斷。同時,還應對臨床類型、嚴重程度、病情分期、是否有併發症等情況做出判斷。

典型癥狀


● 腹痛伴里急后重,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腹瀉、排黏液血便,按特異性腸炎治療無效。
● 全身表現及腸外表現

輔助檢查


● 多次糞便常規檢查及培養未發現病原體。
● X線鋇灌腸。
● 結腸鏡檢查。
● 組織病理活檢。

按臨床類型分


● 分為初髮型、慢性複發型、慢性持續型和重型。

按病情程度分


● 分為:
● 輕度:腹瀉每天3次以下,便血輕或無,無發熱;
● 中度:介於輕重度之間;
● 重度:腹瀉每天6次以上,脈搏在90次/分以上。

按病變範圍分


● 分為直腸、直腸乙狀結腸、左半結腸、和全結腸。

按病情分期


● 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

鑒別診斷


● 結腸炎需要與急性自限性結腸炎、克羅恩病阿米巴痢疾、缺血性結腸炎、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等相鑒別,這些病的癥狀和結腸炎有相似之處。因此在出現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血樣便、貧血、乏力、排便習慣改變的時候需要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不要自己診斷,擅自用藥,以免耽誤病情,引起嚴重併發症。醫生可以通過查體、糞便常規檢查、結腸鏡檢查、X線鋇灌腸及腸黏膜病理活檢等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從而採取規範的治療方案。

治療方法


● 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儘早控制結腸炎的癥狀,緩解病情,維持治療,防止複發,防治併發症等。

一般治療

● 注意休息,防止勞累。
● 多吃高營養、易消化、低脂、低渣食物。
● 重症患者或伴有巨結腸腸穿孔等併發症的患者建議給予全腸外營養。

藥物治療

● 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氨基水楊酸類


● 柳氮磺吡啶適用於輕、中度結腸炎,間歇期以防止複發。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美沙拉嗪不良反應相對較低。
奧沙拉嗪療效與柳氮磺吡啶相似。

糖皮質類激素


● 常用藥物有強的松、強的松龍,為抑制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活動期炎症的有效的藥物之一。

手術治療


● 全結腸切除迴腸造瘺或局部腸切除。
● 大出血者、存在穿孔或即將穿孔者、中毒性結腸炎出現持續性或進行性加重時,應緊急手術處理。
● 強化的藥物治療已經不能完全控制癥狀,或長期依賴激素和硫唑嘌呤,或有癌變高危因素,也是手術的指征。

主要危害


● 結腸炎反覆發作,長期腹瀉、腹痛及肛門墜脹、疼痛、便意頻繁、排便不盡,病情活動時,患者會排黏液血便,時間長了造成貧血。本病治療周期相對較長,患者精神壓力大。這些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 結腸炎會併發一系列併發症,如中毒性巨結腸、結腸狹窄和梗阻、大出血、結腸癌等,還可出現關節炎、皮膚結節性紅斑等,影響患者身體健康。
● 結腸炎反覆發作有誘髮結腸癌的風險,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疾病預后


● 結腸炎的預后取決於疾病分型、有無併發症和治療方案。本病不容易徹底治癒,但部分患者預后良好。
● 20歲以下或60歲以上的患者,病情較重,病死率達50%。
● 病情輕的患者預后良好,緩解率為80%~90%,並且部分患者可以長期緩解。病情重的患者治療緩解率約50%;暴發的患者病死率高,但治療后往往也有好轉可能。
● 若併發急性結腸擴張,預后特別差,病死率高達25%左右。
● 病程長、病變廣泛的病例有併發結腸癌的可能。

預防複發


● 以下方法可以預防本病的複發。
● 平時注意勞逸結合,不要太過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解除各種精神壓力。
●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 進食柔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或加重本病。不要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和乳製品,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