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墓位於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13號,徐浦大橋外環線便道北側的黃道婆墓,坐北朝南,佔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內設兩層台梯。
黃道婆墓
黃道婆墓位於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13號,處於徐浦大橋外環線便道北側的黃道婆墓,坐北朝南,佔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內設兩層台梯。墓冢四周砌有50厘米高的大理石護圈,中為橢圓形石圈土墓,墓冢前立有一漢白玉墓碑,其正面鐫刻有原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
魏文伯題寫的“元黃道婆墓”的手跡,墓碑背面刻有墓誌,墓碑前置有長條形石供桌和石凳。墓的四周植有
松柏、
黃楊、盤槐、
羅漢松等常綠樹木,三面圍以白色院牆,整個墓地顯得簡樸、莊重。
黃道婆墓始建於元代,幾度滄桑。1957年,由
上海市人民政府修復,並立碑,碑正面題“元代紡織家
黃道婆之墓”,反面墓誌詳述其一生事迹。
1962年重修,立漢白玉石碑,近年又重修。墓地四周種植松柏、黃楊、盤槐、羅漢松等樹,並圍以花窗滴瓦圍牆。墓台以青磚鋪地,中為橢圓形圖上墓,墓前置供桌、石凳,右前為 1957年碑,中立1962年碑,莊嚴而肅穆。
1984年再度重修,佔地1 畝,為圓形石圈土墓,青磚地、三面圍牆,墓前立魏文伯書“元黃道婆墓”漢白玉石碑.
1987年被列為市級
文物保護單位。黃墓幾經修葺,墓院內設兩層台梯,花崗岩石鋪地。墓冢加砌50厘米高的大理石護圈,墓碑前置長條形石質供桌,三面白色圍牆,整個墓地簡潔、
素樸、莊重。
新建的紀念館位於黃道婆墓東側,有1間正廳,2間側廳。側廳為小型陳列室,廳中陳列的近百件文字、圖片、塑像和實物展品,展現了黃道婆發明的紡織技術。據介紹,廳中不少
紡織機和織布,是文管會有關人員花一年時間從
江浙民間收集而來的。
黃道婆墓
黃道婆,又名黃婆、黃四娘、巧姑。生於宋末元初,
烏泥涇鎮人。早年家境貧困,她十二三歲時,為生活所迫做了
童養媳,后又流落在涼州(
海南島)。黃道婆在那裡度過了幾十個春秋,從
黎族民間學會了植棉紡織的技能,晚年返回故鄉后她積極從事
棉織工業的生產,用在海南學到的技術,結合漢族民間的紡織方法,進一步改變紡織工具,將先進紡織工具和技術傳授當地婦女,使當地棉紡織品銷路遠廣,促進了
松江一帶紡織業的發展和繁榮。到了明代松江一帶即成為國內出產
棉布的中心了。
黃道婆中國古代傑出的女紡織技術革新家。松江府烏泥涇人(今徐匯區華涇鎮人)。相傳流落
崖州(今海南省),向黎族人民學習整套棉紡織技術,並改進創新,於元貞年間回到故里,傳授棉紡織技術,對中國的紡織技術發展做出了創造性貢獻,也使上海成為當時中國的棉紡織工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