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塔

重光塔

重光塔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龍關鎮,重光塔塔型優美,塔身高峻,清秀挺拔,氣勢宏偉,被譽為“龍關八景”之一。

重光塔位於唐代華嚴寺遺址,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重建並改名普濟寺,明萬曆名將楊洪收復塞北河山後,重修該塔,取光復之意,改名重光塔。塔為八角五層樓閣式磚塔,通高33.67米,佔地126平方米,基座為六層條石砌成,各層設拱門兩個,飾盲窗。四、五層各置26個瞭望孔,檐下雕仿木斗拱。塔剎為鐵質覆缽式。塔內砌磚梯,可攀登至頂層。此塔是塞外惟一的軍事性古塔。

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重光塔為磚石結構,八角七層,高33.67米。塔身內設蹬道,可繞上六層。民間諺語傳“龍關有座塔,離天整三柞”。龍關城地處邊塞要衝,楊洪在修建重光塔時,不但考慮到它的佛事活動,而且還賦予了它軍事瞭望功能,使之成為一塔多用的建築,在京西地區絕無僅有,體現了一個軍事家的深謀遠慮。 。據《龍門縣誌》(龍關鎮舊製為龍門縣城所在地,后劃歸赤城
重光塔
重光塔
縣)記載:龍關城北隅,舊有唐代所建華嚴寺,明初已毀損,惟存半層殘塔,寺院傾頹,掩於荒榛野草中。斷壁殘垣,見者興嗟。明代后軍都督楊洪巡城見后,嘆道:“如來所棲之所,何至頹廢於此?待我事畢,必修之。”不久,楊洪肅清邊患,為償夙願,“出私幣,購良材,請工師”,在原華嚴寺遺址上重修寶塔,拓建寺院。工畢,英宗敕賜寺名“普濟”,塔名“重光”,以記收復塞外失地,山河重光。

保護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光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龍關鎮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0743-3-041
登錄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