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廟鎮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下轄鎮

蘆廟鎮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亳州市最北部,南距亳州城區約10公里,北與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和虞城縣接壤,素有“雞鳴聞兩省,犬吠驚三縣”之說。

2017年,蘆廟鎮行政區域面積6909公頃,常住人口40975人。

歷史沿革


蘆廟鎮古稱龍王廟集,因明朝末年這裡連年大旱,農民為求雨修建龍王廟而得名,又因此處多水窪地,盛產蘆葦,以蘆遠名於外鄉,故演化成今天的蘆廟集,又稱蘆家廟集。
1969年設王樓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撤區並鄉,王樓、蘆廟兩鄉合併為王樓鄉,1994年更名為蘆廟鎮。
革命歷史
蘆廟鎮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聞名的革命老區之一,這裡曾書寫了亳州革命史上輝煌的一頁,其中著名的新四軍第四師蘆家廟戰鬥就是在此地的蘆廟、雷庄等村進行的。早年曾在這裡進行過革命活動的原國家航空航天七機部部長姜延斌同志親筆為烈士的紀念碑題寫了碑名。為更好地紀念和緬懷在這裡犧牲的革命先烈們,2007年9月,在紀念彭雪楓將軍誕辰100周年活動中,市委市政府又在戰鬥原址重塑了碑記,並為此舉行了隆重的揭碑儀式。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蘆廟鎮黨委政府也積極努力,把蘆廟打造成亳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皖北紅色革命旅遊區。譙城區蘆廟鎮:全力整治交通秩序助力美麗集鎮建設
近日,譙城區蘆廟鎮文明創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集鎮主要街道兩側繪製交通標線和規劃停車區位,明確交通區、經營區範圍,禁止佔道經營。划取不同類別停車位,實行分類停放,解決停車難、停車亂的問題。全面整治交通秩序,動員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參與,這項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開展美麗集鎮建設是亳州市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抉擇。為改變集鎮建設的被動局面,該鎮在推進文明創建工作方面採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集鎮四大秩序治理相輔相成的方式,力爭創造自然環境優美、集貿經營規範、道路交通順暢、建築秩序井然的文明和諧新局面。(孫瑩瑩)

地理環境


位於亳州市區北13公里,東北接河南省虞城縣,西北接河南省商丘市。面積69平方公里。京九鐵路縱穿鎮境,亳(州)王(樓)公路通市區,西臨105國道。
蘆廟鎮
蘆廟鎮

行政區劃


轄區共8個村委會。
村委會蘆廟村楊庄村王樓村前毛村雷庄村焦樓村徐廟村袁庄村

人口民族


人口4.2萬。

經濟


以農業為主,產小麥、玉米、煙葉、棉花等。鄉鎮企業有桐木加工廠、輪窯廠等。
小麥
小麥

農業

蘆廟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鄉鎮。現有耕地52000畝,盛產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和西瓜、棉花、煙葉、辣椒等經濟作物以及柴胡留蘭香等藥材。農業發展形勢喜人:2005年農業總產值16000萬元,糧食產量達14205噸。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日新月異,創造了小麥+冬菜+西瓜+辣椒(或棉花)畦田栽培四種四收等調整模式,提高了複種指數。農業科學技術得到普遍推廣和應用,農膜履土履蓋技術、果樹嫁接整枝技術、科學施肥和免耕技術日益成熟,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方興未艾,廣大人民正在打一場農業科技應用攻堅戰。農業農機耕作也已進入千家萬戶,全鎮各類作物農機耕種率已達90%以上,大型農機具日益增多,並正在向聯合化方向發展。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和林業生產進步明顯,路、橋、涵、溝、林五項工程配套發展。全鎮現有橋涵1000餘座(其中大中溝橋120餘座),機井900餘眼,新植各類樹木40餘萬株(其中成片或連線林帶11處),新開挖疏通大中小溝200餘條、土方量300餘萬立方。農業開發的整體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近幾年,畜牧業發展迅速。牧草種植面積增加較快,家畜存欄量近3萬頭,家禽存欄量10萬餘只,種養殖大戶150餘家(家畜養殖10頭以上,家禽養殖100隻以上)。畜牧業收入佔全鎮農民人均總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

工業

蘆廟鎮現有工業企業11家,“三產”個私企業298家,主要集中在商業、飲食和服務業。2005年度該鎮共完成營銷收入8280萬元,現價產值7920萬元,實現利稅707萬元,工資發放815萬元,實現就業2268人。新上項目6項,引進外資1980萬元(含國家補貼土地整理項目資金)。
蘆廟鎮注重政策投入,樹立政策也是生產力的觀念,以優惠的政策招賢納商。蘆廟鎮結合集貿市場和工業小區建設,對工業用地專門進行了修編,凡在修編規劃區內投資辦廠的投資人,均可優先優惠獲得土地使用權及補償收益。在規劃區內,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鎮負責至項目地的路通、水通、電通及通訊設施的安置;在稅收方面除嚴格執行亳州市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外,蘆廟鎮實行“一免二減三緩”政策,即第一年免征、第二年減征、第三年緩徵。每年從上繳稅款中退還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