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爵

漢語詞語

官爵是歷史稱謂,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uān jué,釋義有1、指的是官職爵位。2、給予官爵。語出《管子·七法》:“官爵不審,則奸吏勝。”

出處與詳解


1、[official ranking and titular honors] 官職爵位
①《管子·七法》:“官爵不審,則奸吏勝。”
②《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③宋 蘇軾 《讀》詩之二:“三郎 官爵如泥土,爭唱 弘農 得寶歌。”
④《東周列國志》第二回:“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姒於別宮,降旨赦褒珦出獄,復其官爵。”
⑤清 戴名世 《孑遺錄》:“但吾眾且十萬餘,置之何地,而主之何人,餉從何出,而以何等官爵待吾也。”
⑥清 曹雪芹 《紅樓夢》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也難保呢!
2、指給予官爵。
《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帝每欲官爵 鄧氏,后輒哀請謙讓。”
歷史稱謂
九卿
秦漢時掌管政務、魏晉以後逐漸不具實權的朝廷諸官。
各代“九卿”不一。西漢時九卿是列卿或眾卿之意。先秦文獻中有三公九卿之說,但秦並沒有這種制度,西漢初也不見九卿名稱。僅武帝以後由於儒家復古思想的影響,人們就以秩為中二千石一類的高官附會成古代九卿。宣帝、元帝時,九卿稱謂出現於詔書中。但《漢書》中所見的卿,有太常、光祿勛、太僕、廷尉、大行、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衛尉、執金吾、右內史、左向史、主爵都尉、太子太傅等十幾種官。將九卿定為九種官職,則始於新,其制中以中二千石為卿。即以大司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羲和、作土、秩宗、典樂、共工、予虞為九卿,分屬於三公。
四靈,也稱四象、四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昭陵當年栽有八棵松樹,東西兩旁各立四棵,名叫“站班松”,也叫“配松”,這八棵松樹就是人們常說的“八大朝臣”。為什麼把這八棵松樹稱之為“八大朝臣”呢?據說皇太極在位時,曾有八大朝臣輔佐朝政。這八名朝臣都是滿族八旗的首領,分別姓佟、關、馬、索、齊、富、安、郎。那滿族八旗,每旗統率軍士七千五百人,八旗共轄軍士六萬人。這八大首領都具文韜武略,是朝廷的重臣。上朝時文東武西,各有四位分廂站立。隆恩門前的這八棵松樹,就是原來這八位朝臣的化身。八大朝臣在皇太極生前輔佐朝政,在皇太極死後也要表示耿耿忠心。為了表示對八大朝臣的崇敬,清朝規定隆恩門前不得再栽種別的樹木。就是在栽種這“八大朝臣”松時,也要由欽天監擇定吉日,特派欽差前來栽種,以示敬重之意。
相關鏈接
官爵等級 官爵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