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丘縣誌

2006年韓秋長所著書籍

內丘縣誌是方誌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韓秋長,張進斌。

內容簡介


本書志稿付梓之際,我們為之欣喜慶賀,在此權以發自肺腑之言為序。新編縣誌工作自1987年啟動后,集社會各界之力,凝百餘名編撰人員之心血,屢易其稿,精益求精,至2 0(]6年付印出版,歷時十九載,終於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內丘縣第一部縣誌,特致以熱烈祝賀。
內丘,是我們工作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和內丘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內丘,山川鍾秀,交通發達,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早在12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境內存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殷商春秋戰國文化等遺址。這裡養育了“諸子百家”中的佼佼者程本。華夏醫祖扁鵲也曾在這裡定居,鵲山成為他的封地,死後葬於鵲山,山腳下宏大的扁鵲廟群是全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祭祀扁鵲之地。二十四孝中漢代的郭巨,在內丘為孝母埋兒而獲金的故事傳遍神州大地。內丘是中國白瓷的發祥地,盛唐時生產的邢白瓷,“天下無貴賤而通用之”,代表了當時白瓷生產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座輝煌的里程碑。作為邢白瓷的“姊妹”藝術——內丘神碼【內丘紙馬】,以它對自然神的崇拜,以它的原始性及古樸獨特的藝術造型,被視為中國木刻版畫的活化石、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瑰寶。進入近代社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勤勞善良、儉樸勇敢著稱的內丘人民,為推翻壓在他們頭上的三座大山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打敗了日本侵略軍,在平漢鐵路線上率先解放了內丘縣城,切斷了國民黨打內戰的南北交通大動脈,為解放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內丘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使內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內丘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銳意進取,大膽改革,與時俱進,務實求真,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基礎設施、城鄉建設日新月異,科教文衛等事業繁榮昌盛,成就斐然,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日趨文明進步,基本上實現了“人口小縣、經濟強縣”的奮鬥目標。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建置·區劃
第一章 位置面積
第二章 境域建置
第三章 古今縣城
第一節 古縣城
第二節 今縣城
第四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清及其以前行政區劃
第二節 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
第五章 鄉鎮村莊
附:內丘村名歌
第二編 自然環境·環境保護
第一章 地質
第一節 地質構造
第二節 地層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山地
第二節 丘陵
第三節 平原
第三章 植被
第一節 植被類型
第二節 分佈規律
第四章 氣候
第一節 四季特徵
第二節 日照和太陽輻射
第三節 溫度
第四節 降水
第五節 風
第六節 濕度蒸發
第七節 霜雪凍
第八節 物候
第五章 水文水資源
第一節 地表水
第二節 地下水
第六章 土地資源
第一節 土壤類型
第二節 土地利用
第七章 生物資源
第一節 植物
第二節 家禽動物
第八章 礦產資源
第一節 燃料礦產
第二節 金屬礦產
第三節 非金屬礦產
第九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氣象災害
附:1963年抗洪紀實
第二節 地質災害
第三節 生物災害
第十章 生態破壞與保護
第一節 生態破壞
第二節 生態保護
第十一章 環境污染與防治
第一節 污染狀況
第二節 污染治理
第十二章 環境監督與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綜合管理
第三節 宣傳教育
第四節 環保經費
附:調研報告《生態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
第三編 人口·計劃生育
第一章 人口總量與分佈
第一節 人口總量
第二節 人口分布及密度
第二章 人口變動
第一節 自然變動
第二節 機械變動
第三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民族構成
第二節 年齡構成
第三節 性別構成
第四節 文化構成
第五節 婚姻構成
第六節 職業構成
第七節 姓氏構成
第八節 傷殘構成
第四章 人口管理
第一節 常住人口管理
第二節 流動人口管理
第五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晚婚
第二節 節育絕育
第三節 政策措施
第六章 生殖健康服務
第一節 婚前服務
第二節 婚後服務
第七章 機構管理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計劃生育協會
第三節 管理隊伍
第四節 經費
附:調研報告《生育觀念與生育行為》
第四編 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章 縣城建設
第一節 古縣城建設
第二節 今縣城建設
第三節 城建管理
第二章 鄉鎮村建設
……
第五編 農業
第六編 工業
第七編 名優品牌·特色產品
第八編 商業·對外經貿
第九編 財稅·金融
第十編 經濟綜覽·綜合管理
第一十一編 人大·政府
第一十二編 黨派·政協·團體
第一十三編 黨政要務·改革開放
第一十四編 公安·司法
第一十五編 軍事·抗日戰爭
第一十六編 人事·勞動·民政
第一十七編 教育·科技
第一十八編 文化·旅遊
第一十九編 衛生·體育
第二十編 居民生活·民俗·方言
第二十一編 人物傳略·名錄
編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