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掛綠荔枝

無患子科荔枝屬植物

增城掛綠荔枝,是增城市著名的特產。現存活在增城荔城鎮掛綠園的那株掛綠樹,是掛綠荔枝品種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樹齡,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幾代的掛綠子孫樹種,共100多株,在增城幾個鄉村種植。而正宗的掛綠荔枝則位於掛綠廣場的掛綠園內,並且每年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賞。增城掛綠荔枝因果身中間有一道綠痕而得名,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種,清代為宮廷貢品供皇帝品嘗。果實近卵圓形或近圓形,每顆荔枝都環繞有一圈綠線,果肉潔白晶瑩,清甜爽口,掛齒留香,風味獨特。果實成熟期為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

形態特徵


增城掛綠荔枝長勢壯旺,枝條節間較稀疏且脆;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果實近卵圓形或近圓形,單果重14.4~29.5克,果皮暗紅帶綠色條紋;果肉白蠟色,質爽脆,甜帶微香;可食率61.5%~76.9%,可溶性固形物17%~21%,酸含量0.15~0.34克/100毫升;果實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
增城掛綠荔枝
增城掛綠荔枝

生長環境


廣東增城
生長
增城市位於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東北角,北回歸線通過本區域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長、氣溫高、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既有熱帶特徵,又有亞熱帶特色。雨量充沛,河流眾多,水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降水量1856毫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徑流量1099.9毫米,年徑流量19.15億立方米。主要河流——增江、東江、西福河多年平均過境客水179.5億立方米,主客水合計為198.65億立方米,特別適合於種植荔枝。
“炎熱多雨,長夏無冬”是增城市的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為21.8℃。春季,由於受冷暖空氣交替影響,天氣多變,陰雨多,陽光少,空氣潮濕,氣溫在12.7℃-21.7℃之間。夏季,熱帶海洋風增強,天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空氣悶熱,極端高溫為38.2℃,平均為27℃。4-6月多季風雨、佔全年降雨量46.7%。7-9月多颱風雨,佔全年降雨量36.27%。冬季,受北方乾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1月平均氣溫為12.l℃。12月至1月,常有寒潮侵襲,偶有霜天,極端低溫-1.9℃。日照長,日照時數1976小時,水稻安全生長期263天,無霜期355—360天,作物可一年三熟,非常適宜於荔枝的生長。
增城掛綠
由來
一顆掛綠一粒金
掛綠是增城市最名貴的荔枝品種,因果身中間有一道綠痕而得名。清代乾隆、嘉慶之後,掛綠已名揚中外,但因產量稀少而價值奇高。
特色
"增城掛綠"外殼紅中帶綠,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荔枝都環繞有一圈綠線,果肉潔白晶瑩,清甜爽口,掛齒留香,風味獨特。
增城掛綠荔枝
增城掛綠荔枝

栽培技術


增城掛綠是廣州荔枝中的極品,因其果實晶瑩似玉、脆如霜梨,史實記載400餘年,享譽海內外。掛綠荔枝原產於增城市新塘鎮四望崗,后漸絕跡,獨留城外西園掛綠母樹,因產量稀少成歷代皇室貢品,極其珍貴。
(1)選擇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排水良好開闊向陽、避風寒的地段建園;挖穴施基肥,包括農家肥6~8kg、磷肥1~2kg、氮肥1.2~1.5kg、鉀肥0.5~1kg、硅酸鹽0.8~1.5kg;
(2)定植后第1年每次每株施複合肥25~30g或10~20%腐熟麩水2~3kg,第2年起施肥量相應提高,比上年增加50~100%;
(3)擴穴深挖翻土、灌水、整形修剪;
(4)在3月初至4月中旬,按每100kg結果量給盛果期的荔枝樹施加肥料。

植物文化


歷史
增城掛綠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種。早在公元十二世紀有栽培。清代為宮廷貢品供皇帝品嘗。明末清初屈大均《荔枝詩》詠到:“端陽是處子離離,火齊如山入市時。一樹增城名掛綠,冰融雪沃少人知。”清詩人李鳳修詠到:“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清代文學家朱彝尊慕名入粵觀賞,贊之:"南粵荔枝,向無定論,以予論之,粵中所產掛綠,斯其最矣。"足見其珍貴程度,被稱為“荔枝之王”。
增城掛綠荔枝
增城掛綠荔枝
增城掛綠以文獻正式記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乾隆年間縣誌記載原產於增城新塘四望崗,后至嘉慶年間因官吏勒擾,百姓不堪負重而砍光掛綠荔枝,萬幸只存縣城西郊西園寺(現荔城掛綠廣場)一棵至今,“西園掛綠”彌為珍貴。掛綠荔枝果實扁圓,不太大,通常0.5公斤有23個左右。果蒂帶有一綠豆般的小果粒;蒂兩側果肩隆起,帶小果粒側稍高,謂之龍頭,另一邊謂之鳳尾。果實成熟時紅紫相間,一綠線直貫到底,“掛綠”一名因此而得。果肉細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別之處是凝脂而不溢漿,用紗包裹,隔夜紙張仍乾爽如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所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品質極優,是荔枝最佳品之一。2001年在掛綠廣場舉行的掛綠珍果拍賣會上,一顆“西園掛綠”荔枝拍出了5.5萬元的高價,成為全球最昂貴的水果,一舉打破了世界吉爾斯記錄;2002年的拍賣會上,增城市的10顆“西園掛綠”荔枝經過25位買家異常激烈的競拍,最後以131.5萬元的總成交額被十位買家競拍摘走。其中,重量只有18.8克的第一號“西園掛綠”賣出了55.5萬元的天價,不僅刷新了去年創下的“一顆荔枝5.5萬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掛綠”在一年內猛漲十倍的身價也成為當天最大的亮點,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據增城有關方面透露,這次拍賣所得除了用於掛綠母樹的養護外,其餘的將用於發展增城的教育事業。
傳說
增城人民對掛綠荔枝有著深厚的感情。很久以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傳說:相傳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增城小樓桂村人。何仙姑15歲時得仙人點化,食鳳凰山雲母片學會飛身法術。18歲時因父母將她許婚別人,何仙姑不同意,在婚禮前夕乘人不覺,飛身至羅浮山得道成仙。后因不忘家鄉令人陶醉的荔枝佳果,常常回鄉漫步荔枝園中。一天,何仙姑留戀西園荔枝美景,坐在樹枝上編織腰帶,離開時把一條綠色絲線遺留樹上,綠絲飄繞在荔枝果上,於是荔枝果上都有一道綠線,人們就給它取名“掛綠”。可見“掛綠”之神奇和名貴,帶有有凡的“仙氣”。
檢驗方法
檢驗掛綠荔枝真偽的最簡單辦法是:剝殼可見果肉晶瑩剔透,以一張極薄的紙巾包之,斷無汁液滲出。
增城掛綠荔枝
增城掛綠荔枝
拯救
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人為因素的及日軍侵華戰亂的影響,掛綠古樹得不到精心照料,到了1946年,原有的三椏樹枯萎兩椏,樹勢萎頹。1948年結果僅140餘顆。解放后古樹煥發生機,1955年取得豐收,收果37公斤,一部分上送北京給國家領導人,一部分則在廣州南方大廈和增城戲院向群眾公開發售,一時成為佳話。隨後由於種種因素,古樹逐年漸弱,果顆無收,到1979年最後一椏樹榦亦枯萎,現仍可看到枯椏遺跡。幸好在枯萎前經科技人員採取措施使樹頭萌發新芽才得以保存。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國運昌盛,家科人員精心管理栽培,新長的樹體更生複壯,樹冠不斷擴大。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已有結果,近幾年更是掛果不斷,得豐收。現古樹已達4米多高,樹冠東西與南北延伸近20平方米,老樹煥發生機,如同國運一樣,年年昌盛。增城掛綠以西園掛綠母樹為宗,現在已發展成一個系列品種,分佈於全市各鎮。品質優良而且產量比較穩定的有20~30棵。豐年產量有1500多公斤,經剔除次果后能供應市場的約為1250公斤。由於慕名求果人多而果源有限,供不應求狀況仍很突出。近年市農林部門正引導各地農民大力發展優質荔枝種植,掛綠是重點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