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門鎮的結果 展開

東門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轄鎮

東門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地處扶綏縣南部、東與山圩鎮、岜盆鄉為祁,南連防城港市上思縣思陽鎮,西臨柳橋鎮、北與東羅鎮渠黎鎮接壤。中東鎮行政區域面積377.6平方千米。2020年末,中東鎮常住人口34329人。

北宋,置忠羈縻州,治今鎮舊城村,隸太平寨。元,忠羈縻州為忠土州,改隸思明路。明初,廢忠州。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復置忠土州,隸思明府。1958年8月,設東風公社。1961年5月,東風公社改名舊城公社。1962年,舊城公社改為東門區。1969年3月,東門區改東門公社。1984年,東門公社改東門鎮。截至2020年6月,東門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門街道。

2018年,東門鎮有工業企業3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歷史沿革


北宋,置忠羈縻州,治今鎮舊城村,隸太平寨。
元,忠羈縻州為忠土州,改隸思明路。
明初,廢忠州。
東門鎮
1984年,東門公社改東門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門鎮地處扶綏縣南部、東與山圩鎮、岜盆鄉為祁,南連防城港市上思縣思陽鎮,西臨柳橋鎮、北與東羅鎮、渠黎鎮接壤。中東鎮行政區域面積37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東門鎮境內地貌以丘陵台地為主,地勢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部是十萬大山支脈四方嶺,海拔一般在200~400米,最高點蕾煙泰山海拔834.5米,為全縣最高峰。
氣候
東門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光熱充足,年平均氣溫為20℃~25℃,年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之間。
水文
東門鎮境內有渠榮河、銀河2條河流,流經舊城、自堯、郝佐、東門、佰黨、渠榮、晰練7個村,流至岜盆鄉注入汪庄河,境內流程23千米,正常流量2.2立方米/秒,枯水期0.6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東門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霜凍等。

自然資源


東門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石灰石鋁上、鐵。其中石灰石的儲量最為豐富,可開採利用量達20億噸,鋁土礦脈儲量1.2億立方米,沙儲量為5000萬立方米,鐵的儲量為2000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東門鎮轄東門1個居民委員會,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個居民小組,157個村民小組。
村民委員會渠榮岜樓嗪練板包那江江邊嶺南馱達那巴伯黨六頭自堯郝佐卜葛舊城
截至2020年6月,東門鎮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門街道。
東門鎮區劃詳情
東門社區六頭村舊城村那巴村
板包村岜樓村自堯村江邊村
佰黨村渠榮村卜葛村嶺南村
郝佐村布練村那江村馱達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東門鎮轄區人口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萬人,城鎮化率52.3%。另有流動人口9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39萬人,佔54.3%;女性2.01萬人,佔比45.7%;14歲以下7600人,佔17.2%,15~64歲31317人,佔71.2%;65歲以上5083人,佔11.6%。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到3.8萬人,佔總人口的86.3%;漢族5910人,佔總人口的13.43%;瑤族120人,佔總人口的0.27%。2011年,人口出生率9.97‰。
2018年末,中東鎮戶籍人口66544人。
2021年6月5日,扶綏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中東鎮常住人口為343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東門鎮財政收入2.7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
農業
2011年末,東門鎮耕地面積24萬畝,人均5.45畝,以種植甘蔗、水稻為主。2010~2011年榨季,甘蔗總產量69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出欄生豬4.6萬頭,產值9200萬元;出欄家禽5萬羽。
工業
2011年末,東門鎮以製糖、生物肥料、林化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24億元。其中東門南華糖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最大的單一製糖企業;廣西國營東門林場是亞洲最大速豐育苗苗基地。擁有"木棉花"牌白砂糖全國著名商標1個。
商業
2011年末,東門鎮有外貿城鄉集貿市場4個,佔地面積60000平方米。主要產品有"木棉花"牌白砂糖,速豐桉切片、膠合板,銷往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

交通


東門鎮運境內有崇左至欽州高速公路322國道穿過。北距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入口30千米,西距崇左至欽州高速公路入口10千米。
夜景
夜景
東門鎮位於扶綏縣南部,是扶綏縣南部的中心城鎮、新興的農、工、貿重鎮及南寧地區綜合開發區。距扶綏縣城48公里,距崇左市60公里,往北距首府南寧市75公里,往南距邊陲重鎮憑祥市130公里。離南寧吳圩國際機場56公里,離廣西北部灣中心港口欽州港150公里。有國道322線通過集鎮中心,距崇欽高速柳橋出入口15公里,距南友高速渠黎入口處、湘桂鐵路渠黎火車站約30公里。
東門鎮擁有全國日產量最大的製糖企業東門南華公司、亞洲最大的桉樹基因庫和全國著名的桉樹良種繁殖基地東門林場。以及東門海方燃氣儲配站、東門復混肥料廠、東門南華麩酸項目、東門景華木業、永福膠合板廠、等一大批工業企業。2006年在東門鎮及附近一帶發現了5個規模較大的鋁土礦體,已探明儲量達1.2億噸。開發前景廣闊。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東門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處;農家書屋16家,藏書4萬冊;文藝隊5支。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門鎮有幼兒園1所所,在園幼兒1639人,專任教師109人;小學9所(高小部、初小部分開),學生總數3117人,在崗教職工共175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其中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90人,占教師總數51.4%,小學高級教師115人,占教師總數65.7%,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9%;初中2所,在校生678人,專任教師122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門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1個,下設3個科室;有床位28張;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1%。全鎮15個村都有衛生室;全年建立城鎮居民健康檔案19757份,"五苗"接種率超過98%;發放"降消"補助金額11.92萬元。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東門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16個村都有籃球場。
社會保障
2011年末,東門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戶,人數56人,支出10.08萬元,月人均15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6戶,人數466人,支出36.35萬元,月人均65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8人。
1951年,設立文化服務站,配專職幹部1名。1981年,建立科技文化站.1984年,投資修建東門文化站。1985年,建成1個電影院。同年設立鎮廣播站。1992年,全鎮各種體育設施完善,有籃球場25個、排球場25個、羽毛球場25個。1995年,被自治區體委、農業廳、農民協會授予“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稱號。廣播電視站有電視調頻塔1座。2001年可收看電視節目14個,有線電視用戶10000戶。2002年開通電視微波網路。2008年5月為迎接北京奧運會,舉辦了首屆東門鎮體育運動會。
明清時舊城、東門設有義學、蒙館。民國23年(1934年),開設中心國民基礎學校(高小)1所。1950年,成立東門鎮中心小學1所、村級小學15所,在校生共5482人。民國32年,設立綏淥國民中學(校址在今西長小學),招收2班共100人,學制兩年。民國34年,綏淥國民中學改為普通初級中學,學制三年,次年初遷至舊城村,1951年並縣后改名為扶綏縣第一初中,1962年秋改名為扶綏縣東門中學,1969年下半年開始招收高中生。1981年,設立東門鎮中。1998年東門鎮通過自治區“兩基”驗收。2002年,有鎮辦中學2所,共39個班,學生1969人,教職工150人;鎮屬小學2所,共28個班,學生973人,教職工71人;鎮屬完小校16所,教學點28個,學生3240人,教職工222人;企業辦小學2所,學生240人,教職工40人;幼兒園2所;駐鎮有扶綏縣中等技術學校1所。中小學校(點)校園面積230公頃,教學樓房4.13萬平方米;中小學生入學鞏固率達98%以上。
東門興東大道
東門興東大道
民國24年(1935年),成立縣立醫務所。民國35年,成立綏淥縣衛生院。1950年建立綏淥縣人民醫院。同年11月改為第六區衛生所。1978年定為扶綏縣第一中心衛生院。2002年,有鎮屬中心衛生院和16個村級合作醫療所以及東門林場衛生院1所。其中東門鎮中心衛生院是一級甲等醫院

旅遊


那江水庫
那江水庫
旅遊景點有岜仙岩風景區、印天池等。岜仙岩位於鎮北部,距離鎮中心2公里,眾山環抱,山清水秀,綠色如黛,景色迷人。岜仙洞於清代整修,景區內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為各界人士稱讚。印天池位於東門鎮板包村東南面叫汪山北坡海拔690多米處。池形橢圓如印,水深40多米,池面平靜無波,春夏季池水清澈見底,常年不枯,水裡有頭大身小形似金魚的小魚,池水離奇反常,雨季水位下降,旱季水位上升,具有較高的觀賞與研究價值。

獲得榮譽


建設成就
東門財富廣場
東門財富廣場
1998年3月,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旅遊報》、《今日中國》等15家新聞單位記者到東門鎮採訪“雞文化”和“鬥雞會”。同年,鎮九年義務教育通過省級驗收並榮獲省級“兩基”評估驗收達標一等獎。
1999年,東門鎮被定為廣西重點鄉鎮。
2000年,榮獲“全國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項目”。
2002獲得扶綏縣年度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鄉鎮一等獎和財稅收入優秀獎的光榮稱號。
2003年11月份該鎮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自治區小康示範鎮,成為自治區22個小康示範鎮之一,是崇左市唯一一個自治區小康示範鎮。
2003年獲得了“甜鄉杯”鎮容鎮貌競賽一等獎、扶綏縣三個文明建設綜合評比二等獎、文明鄉鎮和小康文明村建設第一名、為民辦實事第二名。
2004年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鎮,同年又榮獲扶綏縣三個文明建設和項目建設兩個特等獎,安全生產工作一等獎,“甜鄉杯”鎮容鎮貌優勝獎。
2005年5月31日,《東門鎮總體規劃修編》(2004—2020年)通過了自治區建設廳專家的論證評審。同年,榮獲自治區“南珠杯”評比先進集體獎。
2006年六6月,東門南華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將初具規模。
東門東海步行街
東門東海步行街
2007年,為了實現城鎮化的科學發展,東門鎮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和土地優勢,按照全區“小康示範鎮”的標準,高規格高標準高起點地抓好城鎮規劃工作。先後投入40多萬元,由自治區建設廳組織委託廣西城鄉規劃設計院進行《2005年—2020年東門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已於2007年12月通過評審,並得到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批准,為東門鎮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高的平台。
2012年《廣西日報》、廣西電視台、崇左電視台、《左江日報》等媒體都對東門鎮實施“書記工程”進行深入宣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