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黎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下轄鎮

渠黎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扶綏縣下轄鎮,位於扶綏縣城南部,東臨岜盆鄉,南與東羅鎮東門鎮接壤,西南與渠舊鎮相連,西與江州區馱盧鎮交界,北面與昌平鄉相鄰,東北與新寧鎮相接。距扶綏縣城15千米,距崇左市49千米,距南寧67千米。行政區域面積322.38平方千米。 

唐代,屬羈縻籠州扶南縣。宋代屬武黎縣。明清屬新寧州。民國時期,屬扶南縣砥柱鄉。1933年,設砥柱鄉,屬扶南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砥柱鄉,屬扶南縣。解放初,設扶南縣渠黎區。1951年7月,扶南、同正、綏淥3縣合併成立扶綏縣,屬第三區。1952年,設第三區,屬扶綏縣。1958年初,撤區改大鄉,同年8月,建立人民公社,渠黎區改為超英公社。1984年,設渠黎鎮。截至2018年末,渠黎鎮戶籍人口有54407人。截至2020年6月,渠黎鎮下轄2個社區和個16行政村。 

2018年,渠黎鎮有工業企業90個,其中規模以上有8個,渠黎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歷史沿革


唐代,屬羈縻籠州扶南縣。
五代,屬南漢。
宋代,屬武黎縣 
明清,屬新寧州。
民國時期,屬扶南縣砥柱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砥柱鄉,屬扶南縣。 
解放初,設扶南縣渠黎區。
1951年7月,扶南、同正、綏淥3縣合併成立扶綏縣,屬第三區。
1952年,設第三區,屬扶綏縣。
1958年初,撤區改大鄉,同年8月,建立人民公社,渠黎區改為超英公社。
1984年,設渠黎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渠黎鎮位於扶綏縣城南部,東臨岜盆鄉,南與東羅鎮、東門鎮接壤,西南與渠舊鎮相連,西與江州區馱盧鎮交界,北面與昌平鄉相鄰,東北與新寧鎮相接。距扶綏縣城15千米,距崇左市49千米,距南寧67千米。行政區域面積322.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渠黎鎮地處半丘陵地帶,境內多為丘陵、台地,屬紅赤土壤,東部、北部為沿河小平原,多水田;西部、南部為丘陵,旱地較多。 

氣候

渠黎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秋涼,夏長而炎熱,冬短而濕冷,無霜期長達363天。歷年平均氣溫22.4℃,最高溫在7月,平均28.5℃,年極端最高氣溫39.7℃,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4.2℃,年極端最低氣溫0.5℃。年平均降雨日數達143天,年平均降水量1270毫米。日照時數全年平均1493.1小時。 

水文

渠黎鎮境內有左江和汪庄河。左江自崇左市馱盧鎮入境,自西向東流經縣城,境內河道長40千米。汪庄河位於鎮南部,自岜盆鄉入境,匯入左江,流域面積6.4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渠黎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霜凍、雷擊、冰雹等。 

自然資源


渠黎鎮境內礦產主要有石灰石、鐵、磷、白雲石、方解石等。
景色
景色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5年,渠黎鎮設17個行政村。
1989年,渠黎鎮設17個村公所、41個行政村。 
2002年,渠黎鎮轄17個行政村、48個自然屯、52個居民點。 
2011年末,渠黎鎮渠黎、渠蒔、當隴、渠爹、渠新、碧計、岜桑、聯綏、弄平、篤邦、馱河、那勒、大陵、新安、汪庄、渠鳳、喃堯17個行政村;下設1個居民小組,47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渠黎鎮下轄2個社區和個16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渠黎圩。
社區渠黎社區中國東盟青年產業園社區
渠哆村馱河村新安村岜桑村布堯村那勒村
弄平村渠蒔村汪庄村大陵村蕾隴村篤邦村
聯綏村渠新村必計村渠鳳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渠黎鎮轄區總人口5.66萬人,農業人口54675人,非農業人口1925人,其中有流動人口1480人;總人口中,男性28650人,佔50.62%;女性27950人,佔49.38%;14歲以下10629人,佔18.78%;15—64歲41612人,佔73.52%;65歲以上4359人,佔7.70%。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50782人,佔89.72%;另有苗族13人,瑤族7人,漢族2636人,佔總人口的4.7%。2011年,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3.89‰,人口自然自然增長率8.61‰。 
截至2018年末,渠黎鎮戶籍人口有54407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3873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渠黎鎮有私營企業54戶;個人獨資企業1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8戶;個體工商戶74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4戶;個體工商56戶,從業人員96人;微型企業14戶。 
2018年,渠黎鎮有工業企業90個,其中規模以上有8個,渠黎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農業

80年代以前,渠黎鎮以水稻、玉米種植為主,兼有少量果蔗等。從1985年起,鎮政府開始引進並鼓勵農民種植糖蔗,當年種植面積5000畝,入廠原料蔗1.7萬噸;1990年種植面積增至2.5萬畝,入廠原料蔗10萬噸;1997年種植面積達8萬多畝,入廠原料蔗44.8萬噸;2001年種植面積11萬畝,並大力實施甘蔗“六化”(契約化、規模化、良種化、智能化、水利化和機械化)生產,使2000—2001年榨季甘蔗入廠達54.6萬噸,獲得南寧地區2001—2002年榨季甘蔗生產先進鄉鎮一等獎。瓜菜、水果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經營也不斷走向成熟。1990年以來,先後建立了渠蒔平羌、碧計、汪庄三大瓜菜生產基地和渠篤、渠鳳等紅江橙及柑生產基地,以及渠鳳—蕾隴—自治區牧草站龍眼生產基地。2002年,全鎮種黑皮冬瓜4500畝,總產1800噸;甜南瓜2萬畝,總產3萬噸;西香瓜2000畝,總產3000噸;紅瓜子9530畝,總產380噸;肉芥菜4000畝,總產1.2萬噸;種植柑橙8400畝,總產2800噸;龍眼2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200畝,總產5000噸。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畝,其中優質谷面積1.6萬畝,年產優質谷5600噸。

林業

渠黎鎮以生態林和經濟林為主。1996年,林地面積7795.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3.2%。1999年,林地面積1209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6%。2002年,林地面積12398.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6.9%。 

畜牧業

渠黎鎮以豬、牛、羊、家禽為主。肉類總產量1995年為1932噸,2002年為1997噸。水產業有汪庄水庫3000畝水面養殖基地和左江網箱養殖及其他水面養殖,1989年水產品產量為880噸,2001年產量為1374噸,2002年產量為1541噸。

文化


地名由來

渠黎鎮因鎮政府駐渠黎圩得名。

交通


渠黎鎮境內有湘桂鐵路南憑段,線長27.2千米,境內有渠黎、大陵兩個火車站。境內有南友高速公路、519縣道、521縣道3條公路幹線交會。左江流經鎮域北側,水路交通便利。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渠黎鎮有幼兒園14所,在園幼兒1552人,專任教師80人;小學11所,在校生2818人,專任教師17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92人,專任教師1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渠黎鎮舉辦農村科技種養技術培訓班30餘場次,邀請專家講課10多場次,發送各類培訓信息1000餘條。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渠黎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農家書屋17個,藏書2.2萬冊。共有業餘文藝隊伍35支,共518人,表演形式有舞蹈、粵劇、獨唱、合唱、快板民樂器演奏等。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渠黎鎮有籃球場38個,羽毛球場23個,氣排球場16個,碧計、渠新、篤邦、渠蒔等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渠黎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0個,門診部(所)20個;有床位36張,每千人擁有病床0.72張;固定資產總值197萬元。渠黎鎮有專業衛生人員93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13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7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9795人,參合率91.07%。 

社會保障

2011年,渠黎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1戶,人數658人,五保村2個,五保戶237人,支出56.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1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6.04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5張,收養農村五保戶人員14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6320人,參保率46.08%。

獲得榮譽


1999年5月,鎮團委榮獲1999—2001年度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稱號。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