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植物研究所

武漢植物研究所

武漢植物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其中科技人員157人,高級研究人員40人。

創立時間


單位簡介


人員
現有職工210人,其中科技人員157人,高級研究人員40人。
設施
機構設置為:植物分類生態學研究室、水生植物生物學研究室、資源植物研究室、經濟微藻研究室、武漢植物園和兩個所級開放實驗室;植物標本館、圖書情報室、《武漢植物研究》編輯部、網路中心等研究支撐機構

成就


研究成果
建所以來共完成國家、中科院、省部委重大科研項目300餘項,共發表論文1000餘篇,取得專利30項,獲得各類重大科研成果118項,其中獲國家級獎13項。先後研製出神農香菊系列化妝品、植物凝集素、水果保鮮劑、滅霉凈、植物性農藥等化學輕工產品。培育出“武植2號”蓮藕、“武植”系列獼猴桃等優良經濟作物品種;選育推廣了野黃桂黑殼楠等一批園林樹種,為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本所的植物標本館藏有亞熱帶植物標本20餘萬份,是目前國內保存華中地區植物標本最全的標本館。
武漢植物所經過46年來的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武漢植物園,引種栽培植物4000多種,其中水生植物300餘種(含品種),建成了水生植物保育區、珍稀植物保育區、特有植物保育區、藥用植物保育區、竹園、獼猴桃屬植物種質資源圃及育種中心等8個專類園區和1個正在建設中的薔薇園,是華中地區最大的植物物種多樣性種質資源研究保存基地;其中,水生高等植物引種栽培中心是我國最大的水生植物的保育中心,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是世界上保育獼猴桃屬遺傳資源最全的種質基因庫。武漢植物園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科普教育、環境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三大基地;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是國家、省有關部門指定的旅遊定點單位。每年接待科普旅遊人數30萬人次,對科學的普及具重要意義。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開展了同美國、英國紐西蘭歐共體等十餘個國家及地區的廣泛合作,如與紐西蘭建立“植物天然葯研發中心”;承擔歐共體“獼猴桃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低溫保護和新品種選育”等一批國際合作項目。成功地在國際上將我所選育的獼猴桃新品種進行了繁殖權拍賣,在我國開創了與國際接軌的先例。
經濟成果
在與地方科技合作方面也取得了良好勢頭。如與河南省濮陽泓天威葯業有限公司簽訂了1000萬元的植物天然葯開發項目,正在進行研究和產業化攻關;與湖北省荊州市中博安居集團開展共建獼猴桃高科技產業化生產基地,旨在建成我國第一個面向國際市場有規模出口能力的獼猴桃企業;與雲南施普瑞公司通過多年的合作研究,極大地推動了該公司經濟微藻成為拳頭產品,創下了國內名牌。
由武漢植物所與湖北省植物學會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向國內外發行的植物學綜合性學術期刊武漢植物學研究》,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並在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中獲得三等獎,2000年榮獲第四屆中科院優秀期刊三等獎。三次榮獲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獎,被湖北省科委授予“湖北省科技期刊五十佳工程重點創建期刊”稱號。武漢植物所是湖北省植物學會和武漢市植物學會的掛靠單位。2002年經中國園藝學會同意,成立了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它將對我國獼猴桃的科研和生產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