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井村

湖南臨澧縣修梅鎮下轄村

涼水井村(又名高橋村)位於湖南省臨澧縣修梅鎮西北方向三公里。因自古以來擁有一口冬暖夏涼的水井而得名,同時又名高橋村,高橋村是因為有一條蜿蜒小溪貫穿整個村莊,在村中擁有一座古橋,而又名高橋村。

目錄

正文


(赤炎炎盛夏,喝碗井頓清爽,,古井甘露稱。縣修梅鎮村古井溫終保持℃左右。傳嘉靖年間嘉靖皇帝經常出宮私訪民情。
江南旱,頂烈江南巡視災,臨澧縣修梅鎮村,漸干舌燥,渴異。翁指,侍古井取碗井,遞嘉靖,哪嘉靖皇帝連飲碗:“井,井,取?”侍古井,嘉靖清澈底井,脫:“井賜涼水井”。涼水井因此而得名。這涼水井可真是一個風水寶地,那滋滋甘泉不僅養育出了在清朝為官造福一方的林鴻儀,還養育出了孫中山大總統府代理參軍長林修梅,特別是養育出了跨越兩個世紀的偉大的革命家、共和國開國元勛林伯渠。如今,涼水井的名字是和延安寶塔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
村擁,村組,戶,,耕積畝,村漢族,量土家族。主要種植水稻、棉花、油菜、油茶、甘桔等糧食經濟作物。該村屬澧水灌區,擁有青山水渠兩條。
該村實行行政精簡,僅有書記和會計兩人,沈紹軍任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全村有黨員28人。1998年率先在全區建起了“百畝油茶示範基地”和“萬畝油菜高效基地”。
孫中山總統府代理參軍長,陸軍上將林修梅,以及中共延安四老,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秘書長林伯渠都是涼水井村人。改革開放后,政府已將林伯渠革命先輩的故居進行了整修,並將林老的遺物保存了下來。2008年,政府投資林老故居,並將其祖墳,以及周邊一帶的山林全部納入公園以及詩詞碑林的建設範圍,並建設賓館一座,方便遊人居住。這種開發也為村以及周邊的村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該村擁有縣級硬化道路一條,在修梅鎮與207國道相匯,距離鎮3公里,距臨澧縣城11公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現有硬化路面5公里,礓石路面7.2公里,村擁有無線數字電視,電信網路。擁有各種農業機械10多台(輛),種植水稻除了播種全部實行機械化。 2009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50元,比往年增長6.7%。